浅析四种翻译思潮指导下的翻译实践

2020-11-25 06:44朱琳琳
现代英语 2020年5期
关键词:译文原文论文

朱琳琳

一、 引言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中,翻译对中西方文化交流、人类的相互理解与社会进步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西方翻译理论大概分为三个阶段:古典译论;近代译论和当代译论。 每一阶段都涌现出许多著名翻译家,他们总结了切实可行的翻译方法,积累了丰富的翻译实践经验,形成了相对完整的翻译理论。 与此同时,西方翻译理论大致可以概括为三条基本主线:第一条主线以西塞罗、哲罗姆和泰特勒等为代表的语文学和文艺学译论;第二条主线以奥古斯丁、施莱尔马赫和卡特福德为代表的诠释学和语言学译论;第三条主线以奈达、霍姆斯、贝尔曼为代表的跨文化交际学译论。 他们相互影响且互相补充,推动着世界翻译活动的发展,也推进了新兴流派的发展。 比如,结构主义、解构主义、后现代主义、后殖民主义、女性主义等流派。

二、 语文学派指导下的翻译实践

尤金·奈达将忠实于原文文字的意义且同时忠实于原文发音、词法乃至文法的翻译称为语文学翻译法。语文学指导下的翻译实践因传播信息内容和文本类型而变化。 语文学翻译法大概分为以下几类:逐字逐句翻译;意义保全翻译;直译和异化翻译。 以中国翻译中的一篇论文《四种典型思潮指导下的翻译实践及结果比较》为例,论文作者钟勇以圣杰隆译《旧约》为例,他在自己的译文遭受批评的时用意义保全法为自己辩护说,“谨此承认, 并广而告之, 我翻译希腊文时, 除了圣经以外——连圣经的句法本身都是待解之谜团——我用的不是逐字逐句翻译法, 而是用的意义保全现法。”作者钟勇以此说明因为文本类型而选择意义保全法代替逐字逐句翻译的方法。 论文《四种典型思潮指导下的翻译实践及结果比较》详细列出了《证书》《八荣八耻》《军事术语》的语文学翻译版,这三篇译文也是依照翻译忠实准确的原则,采用直接翻译方法,再现原文意思。 以《八荣八耻》中“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 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为例,语文学派翻译版本为“Loving the motherland is honorable, while harming the motherland is shameful. Serving the people is honorable, while betraying the people is shameful.”但是这也透漏出一些语文学翻译法的弊端。没有根据各自文本类型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使得译文的可读性不强,且没有重点突出文本的目的指向性。

论文《四种典型思潮指导下的翻译实践及结果比较》的作者钟勇通过这一翻译实践和结果比较分析了语文学派翻译的优点以及不足之处,同时引用了前现代时期的语文学理论,提出语言就是记录的翻译观点。通过阐释尤金·奈达对语文学翻译法的归类和圣杰隆拉丁文翻译《旧约》受到批评来对比语文学翻译实践中文本类型这一因素对原语和译入语产生的影响。 从论文可以看出语文学翻译出的作品大多是不能简单明了的突出原文意思,表达原文作者意图,甚至有时会歪曲原文作者的目的。

英国著名语言学家和翻译理论家约翰·坎尼森·卡特福德于1965 年发表《翻译的语言学理论》。 他应用层次、范畴等语言学的理论作为语际转换的根据,对翻译过程中的规律和方法进行阐释。 而德国翻译科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威尔斯在其著作《翻译科学:问题和方法》中提出译本不能具有和原文等同的质量,不是因为这种目的语本身的句法或者存储量不够,而是在于译者篇章分析的能力有限。 翻译是文化交流中的重要活动,有翻译实践活动必然就有对翻译活动的研究。 在语文学派翻译理论基础上,翻译理论工作者将翻译研究运用于语言学领域,强调翻译要忠实于原文,注重研究和分析语言现象,在术语、概念等辅助下重点研究发音、语法、词汇。 《红楼梦》古代语言翻译特色的翻译研究论文中,作者基于语言学派的理论,从技巧策略、说书套语和修辞手法对《红楼梦》进行研究。 这类研究论文一方面增加学生对小说翻译的了解,同时也具体说明了翻译语言学领域的重要理论内容。

论文中提到两位著名译者在翻译《红楼梦》中人名、地名、物名的差异以及各自文化差异所造成的不同翻译,一方面是两位译者对文本的理解差异,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差异。 看过《红楼梦》的读者都知道小说中有很多意义丰富的对联和成语典故,论文中也列举了很多对联的翻译,尤其提到了语言学翻译中的格律美和音韵美原则。 对于这类形式美的语句,翻译时要特别注重用修辞手法和历史典故等方式展现其音韵美。 除此之外,作者还提出翻译中一个重要的内容,要认真分析文字内包含的真正意义,根据不同的语境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增译法、转译法、合译法、对译法等。 《红楼梦》还有一大特色就是说书套语的使用,在翻译这些不同的说书套语是两位著名译者也是煞费苦心。 原文中:“且说宝钗送东西的丫头回来说”译为“when the maid delivering the presents for Baochai returned.”这里列举的只是论文中的一个例子。 这些书套语的使用不仅让读者理解译文,而且让读者更加理解原文。

三、 语言学派指导下的翻译实践

语言学理论指导下的翻译实践活动,在索绪尔的引领下,对语言的研究超越了文字本身的研究。 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从翻译的忠实、准确、不改、不增、不减到追求段落甚至篇章的对应。 奈达和纽马克从语言学法、交际法、语义翻译法、社会符号意义法着手分析,对字词的关注转移到对句子、段落和篇章的关注、甚至到语言结构、读者和符号意义的关注。 这一理论似乎和中国翻译家严复的信达雅译法有异曲同工之妙,也说明越来越多的译者更加注重翻译的文本外因素,将语言和结构文本以外的内容传达至目标读者。这一流派的理论和翻译功能对等论有很多相互学习及互为补充的地方。 论文的作者做了大量的工作,查找中英文书籍等阅读内容,运用语言学理论原则指导翻译,表明了论文研究的研究结果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和应用性。 论文虽然为翻译专业的学生提供了具体例证分析,但仍有一定的局限性,有待深入翻译研究,对比分析翻译结果。

20 世纪80 年代,语言学家尤金·奈达提出“动态对等”理论。 他在《翻译科学探索》一书中着眼于语言学和语言交际功能,系统详尽地解释了动态对等理论。翻译理论家哈立德定义“语言”为多个系统编织成的系统网和进化成人的行为功能。 莱斯提出任何文本的翻译都要基于文本的类型和语言功能。 霍兹曼塔利提出翻译行为论,称翻译是为了影响受众行为的行动。在这些功能翻译理论指导下的翻译实践推动了翻译学领域新思潮的发展及其进步。 奈达提出的动态对等理论要求对译文进行不同调整,来满足不同接受者的要求,再现并且传递原文信息,注重翻译的入乡随俗和读者反应的一致性。

四、 功能语言学派指导下的翻译实践

功能对等视角下的翻译策略分析《十九大报告》的英译本,分别从词汇对等和句法对等层面分析翻译策略。 通过中国特色文化词汇“三严三实”“三权分置”“四个全面”等的分析,明确提出翻译此类中国特色词汇必须对中国文化和国情有详细的了解和学习,翻译时要灵活处理,必要时可以使用意译的方法准确地翻译出原词汇的内容。 对于专有名词:“供给侧改革”译文为“supply-side structural reform”“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译文为“core socialist values”。 专有名词的翻译要避免呆板的直译,采用英文中的常用表达来选择翻译词汇。 对于三字或者四字词语的翻译作者都采用固定的结构进行翻译,这一策略符合汉语重意而英语重形的特点,不拘泥于原文固有的形式,同时将报告翻译得准确易懂。 论文中还提出句法层面的对等,主要关注《十九大报告》中无主句和长难句的翻译。 汉语中的无主句在翻译成英语时必须要加上主语才能使句子完整无误,使译入语读者能够清楚地明白译文的表述和含义。 而长难句的经常出现也是政治语言的一大特色,词语晦涩难懂,结构错综复杂,逻辑关系不明,这些长难句的翻译是非常困难的。 灵活调整翻译策略,转换句子长度和词语互换会让译入语读者更加容易理解译文意思。 《十九大报告》中长难句的翻译就是采用灵活互换的方式来进行翻译,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论文在功能对等视角下对《十九大报告》的英译本进行分析,根据不同的需要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直译、意译、音译、注释等不同方法,考虑翻译的文本类型和语外因素。 正如莱斯在德国语言学家的基础上对语言功能进行三种归类为:描述、表达和诉情,从而提出了文本类型理论。 莱斯将语言文本主要分为三种:信息型、表达型、呼唤型,每种文本的目的各不相同。 由于《十九大报告》是政论文,选用的翻译策略也是基于该文本的目的和类型。 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以侧重传递信息为主要目的,旨在让读者明白译文意思。

五、 后殖民主义学派指导下的翻译实践

当代翻译研究中的文化转向要求把社会文化、政治、权力等影响翻译活动的外部因素纳入研究中。 因此,后殖民主义翻译研究始于20 世纪80 年代,是建立在解构主义、阐释学、多元系统论、目的论、描写主义和新历史主义基础上的翻译研究新视角。 该理论关注译文背后隐藏的文化间的争斗和权力争夺。 由于后殖民语境下存在着政治经济的不平等,便产生了强弱文化间的差异,翻译难以实现人民预期的平等对话和信息转换。 通过翻译试图摆脱文化束缚,重新定位东西方的文化关系,平等地参与交流与对话。

后殖民主义视角下的翻译策略研究论文,主要从归化、异化和杂合的角度来提供新的解决方法。 论文中提到,传统的翻译理论将翻译当作原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间的平等对话和交流。 而后殖民主义则认为强弱文化间的平等对话和交流是不可能的。 郭建中指出,归化和异化是处理翻译中文化因素的有效手段,他以《红楼梦》的两个英译本为例,分析两个译者各自在处理五种文化因素时具体采取的翻译策略,最后指出二者可以共存,各有优点。 张智中则主要从三个方面分析直译和意译、归化和异化。 如果在文化层面来说,大多以意译为主,归化为辅。 在语言层面来说,归化为主,异化为辅。 而界于异化和归化中间部分的翻译应为等化翻译,二者结合应用才能翻译出理想的作品。这些优秀的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爱德华·赛义德和霍米·巴巴,他们的代表作品分别为《东方主义》和《文化的定位》。 论文中使用女巫的水晶球这一典型译例来说明东西方的文化差异和不平等。 且论文最后作者总结出,跨文化交际中的翻译活动中,译者不能采取单一的异化或者归化策略,转向了二者的杂合,一方面可以促进翻译研究的发展,另一方面对东西方文化差异下的平等交流和对话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在当前的国际大背景下,西方文化处于强势地位,而作为翻译学领域的一分子来说,在引用外国文本时,必须以归化为主,异化为辅,抵制文化渗透。 积极向国外介绍我国独特的语言和文化,加强中国的话语权,努力探索出适应这一形式的方法和策略。 将作者的这一观点与中国著名翻译理论家的观点相对比,不难看出严复的翻译理论和林纾的翻译理论相结合。 但论文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值得研究和推敲。

六、 结语

通过上述四篇论文的浅析,我们可以清楚地认识到各流派翻译理论家都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他们在不同的翻译理论指导下开展翻译实践活动。 语文学派与语言学派以原文为中心,集中关注原文的语言特色和语法结构等特点。 功能学派以文本功能为中心,关注译入语读者的感受和共鸣,强调译文的简洁流畅,通俗易懂。 后殖民主义翻译则将国家差异和话语权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力求为实现文化交流和对话的平等而不断探索和前进。 随着翻译实践活动的发展和翻译理论的不断完善,各翻译流派蓬勃发展,在宏观背景下把握翻译的策略和方法是现代翻译领域发展的一大特色。随着大众传媒对翻译的影响日渐显著,信息论和传播学的最新成果对推动翻译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长足发展为翻译领域提供了很多新的启示。 作为一名合格的翻译工作者必须要有翻译专业素养、扎实的专业基础和丰富的理论知识。 将新兴学科与翻译研究相结合,不断促进翻译学领域的创新和发展,努力为翻译的跨学科研究提供全新的见解。

猜你喜欢
译文原文论文
Stem cell-based 3D brain organoids for mimicking,investigating,and challenging Alzheimer’s diseases
本期论文英文摘要
弟子规
弟子规
本期论文英文摘要
本期论文英文摘要
2013年5—12月最佳论文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