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

2020-11-24 15:42天水市麦积区五龙初级中学
甘肃教育 2020年7期
关键词:事例法治道德

天水市麦积区五龙初级中学

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与其他学科相比,对情感因素的要求更高,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放在首要位置,同时兼顾学生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培养。情感教育在道德与法治课中具有重要作用,教学的最终落脚点要放在对学生的道德情感教育上。课堂教学中需要我们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式,想方设法提升情感教育的效果,多角度、多层面地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引导学生以情求知,以情明理,以情导行。

一、披情入课,用心启发

一堂成功的道德与法治课需要教师用心去施教,用爱去交心,进行情感投资,以爱激情。道德与法治课切忌枯燥乏味的空洞说教,学生更欢迎用动情的话语开启学生心灵、激发学生兴趣、诱导学生探索的教师。新课改也呼唤教师用自己的情感体验来带动、引导学生的情感,从而最大限度地让他们投入到教学中来,积极思考,努力探索,让他们更好地领会、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要用实例引导,以情诱学。教学中除了课本上的事例外,还要让学生举一些发生在自己身边的、自己感兴趣的生活事例,教师再深入浅出地讲清道理,使学生感觉学习不是那么枯燥,并能感悟到其中的道理。如,学习“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如何在公共场所做一个受欢迎的人?在银行、车站、医院等公共场所,学生经常会见到“一米线”标志,但法律没有规定跨越该标志的惩罚方式。“一米线”的设置只是道德提醒,但这是约定俗成的社会规则,如果置之不理,必受他人谴责,内心情绪随之消极;反之,自觉遵守“一米线”规则,就会受人尊重,也能悦纳自我。又如,在学生学习八年级上册“关心国家发展”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可以使学生明白什么是真正的爱国。教师可让学生说说生活中的时代楷模,谈感人事迹,感受崇高精神,在情感熏陶下增强爱国意识,让学生学会在实际生活与学习中,通过具体行动,从国家利益至上角度出发,增强维护国家利益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必须注重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师生之间有了深入的情感交流,才能产生情感共鸣,这样学生才会更加信任老师,相信老师所说的话,老师也就能够实现自己的教学目标。

二、寓理于情,以情明理

道德与法治课不仅是求知探究的窗口,更是寻求真理的平台,而教师单一地阐明道理显然苍白无力,需要借助情感教育的杠杆巧妙助力,方能事半功倍,以情动人,以理服人。这需要思想政治课教师在教学中选取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例,如此最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可以让学生自己讲述身边发生的人物事迹,由于学生的情感体验主要来自身边的具体事例,这样更易使学生产生情感的涟漪,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良好效果。如在“网络生活新空间”教学中,学生自己讲述身边朋友因沉迷网络游戏、手机等电子产品而辍学,甚至走上歧途的事例,从鲜活的事例中感悟到网络是一把双刃剑,知道了我们今天的生活已经不能离开网络,我们不仅要遵守现实社会的各种规则,也要遵守网络世界的规则,这样才能更好地利用网络,让它服务于我们的生活,方便我们的生活,进而推动社会发展,不能让网络成为我们的困扰,妨碍我们的生活。通过交流探究,让学生学会健康上网,合理利用网络。随着多媒体以及网络教学的普及,教师的课堂教学手段也逐渐走向多元化。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生活中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图片、视频、音乐等资源,以形象、直观的方式,将学生带入所创设的教学情境中;另一方面,教师还可以结合最新的时事热点和新闻开展讨论或者辩论,以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式,进一步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的热情。例如,在讲授“关爱他人”一课时,先播放小品《扶不扶》,让学生就此联系实际辩论:当有人摔倒该不该伸出援手?在辩论中,使学生懂得关爱他人是维系友好关系的桥梁,是社会和谐稳定的润滑剂;知道关爱他人要心怀善意,尽己所能,还要讲究策略;任何事都贵在坚持和共同努力,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社会就会充满爱的阳光。

三、以情感化,导之以行

任何一门课的教学都要求学生把学到的书本知识应用于实践。道德与法治课的任务,不只是教给学生基本的理论知识,提高他们认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这门课的学习,使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有所提高,进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如,在讲授七年级“少年有梦”时,我先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梦想,然后让他们谈谈自己准备为实现梦想作何打算,再和学生分享一些古今中外名人成功的事例,鼓励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实现梦想,同时让学生明白梦想的实现是需要付出代价的,最后让学生说说自己在生活中获得的小小成功及成功后的心情等。

猜你喜欢
事例法治道德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传神写照,意味深长——写人要关注具体事例和细节
作文想好,“事例”不能少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中国十大宪法事例(2017)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治理下的法治与法治下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