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市西大街小学
近年来,随着多媒体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的逐步深入,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已成为新时期教育的主流。多媒体把文字、图像、视频、声音、动画等集于一体,具有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再现性和运动变化的可控性、模拟性以及强大的交互功能。这一教学形式的革新,使得我们的课堂变得不再和尚念经似的简单枯燥、死气沉沉;教学内容充实自然,课堂氛围生动活泼,节奏简洁明快,不仅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利于实现教学的优化,实现生本课堂。借着这股东风,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致力于科学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多媒体教学可以利用二维、三维的动画技术和视频手段,使深奥的信息知识简单化、直观化,缩短了客观实物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教师借助多媒体将难以空泛讲解清楚的文字转化为五彩缤纷、声色并茂的具象画面,可以激发学生展开联想,促使学生投入到积极主动的学习活动中来。
例如,在《分类》教学中,笔者利用多媒体设计了小同学芳芳在父母出差后打扫房间,整理物品的过程。在增加了趣味性的同时,同学们既学会了整理房间,又学会了该怎样分类。不但知道了整理房间的必要性,还懂得了应该如何的整理,提高了能力,学会了知识。再如,教学《圆的认识》时,笔者就利用多媒体设计了大家喜欢的龟兔赛跑的故事,把乌龟和小白兔再赛一次,可这次是骑车比赛,乌龟和小白兔骑着不一样的轮子的车进行比赛,乌龟骑的是圆轮的车子,小白兔骑的是正方形轮的车子,同学们看到骑在正方形轮子上的小白兔的可怕颠簸,而乌龟轻松获得了胜利,都笑得合不拢嘴。在笑的同时都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在我们的生活中为什么没有那种除了圆以外的车轮了。这个时候所有的同学们都会产生一个疑问:为什么这样呢?在产生疑问的过程中我们进入本节课的知识点的学习,在愉快的氛围中进行了学习。
多年的教学过程中出现这样的情况很多,如果运用得当,就可以使学生们长时间处于兴奋状态,更主要的是把学生的思考能力也加入到了教学的过程中。
“相遇应用题”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难点,为了使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计算方法,我利用课件抓住了“相遇、同时”的要点。通过动画演示有两辆汽车从出发到相遇的全过程。“同时、两地、相对、相遇”这些难以理解的词学生们就会轻易理解,并且在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等同学们明白了这些问题后,再进一步通过多媒体的演示,讲解相遇时间、速度和相距距离等概念的含义。即相遇时间是指从两车同一时间出发到同一时间相遇所经过的时间;速度和是指在单位时间内两辆车共同行驶的路程;相距距离是指在两车相遇的这段时间里两车共行的路程。通过课件的直观演示,还有同学们自身表“同时”“相遇”“相对”“相向”等关键的词,使得同学们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这样一来学生们解答关于相遇应用题时就能够得心应手了。
在数学课教学关键处,利用电教手段,通过多媒体的参与把枯燥的文字表达形式转变成了声形并茂的方式,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数学的教学过程是信息传递、交换、储存、处理的过程,即学生消化吸收抽象的数学信息,而后经过学习实践加以运用的过程。多媒体技术具有信息载体多样化的特性,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增加了课堂信息传递的通道,学生每节课里大容量、高速率地接触和吸收更多知识,拓宽视野,发展智力,形成能力。数学教学不单单是要教会学生们学到什么样的知识,还要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让学生们的智力得到开发,能力得到提高。如果学生们产生了一定的学习兴趣,他们会产生一定的倾向行为。也就有了提高能力和智力开发的前提和条件。加上学生们在探究思考过程中,多媒体的画龙点睛之笔,就会使得学生们的思维训练更完善,让他们对数学思想的领悟和数学方法体会更深。
总之,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给小学数学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为教学的改革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作为新时代的教师,要巧妙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推动数学教学改革不断深化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