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丹县东街小学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有法,妙在得法。由于小学生具有好奇、好动、有意注意时间短、持久性差等特点,往往影响课堂学习效果。而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不仅可以用来展示教学内容,而且还会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有利于调节课堂气氛、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比如,教学“长方体的认识”一课时,在课件上制作了一些基本的、简单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等活动,理解和掌握长方体的特征,初步形成和发展空间概念。这样教学,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在拼与摆中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也为学习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铺平了道路,搭建了平台。
数学教学必须注重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小学生由于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的制约,对于一些抽象的数学概念,无法仅仅通过文字来有效理解,而利用多媒体为学生铺路搭桥,能有效降低思维难度,达到理解并掌握概念的目的。
如,教学“时、分、秒”时,事先可通过电脑制作一个大钟表,上面的大格和小格都显示得很清楚。点一下“运行”,时针、分针和秒针同时走动;点一下“暂停”,可让学生读出钟表上的时间;也可拖动秒针或分针转动,使学生明白秒针走一圈,分针走一小格;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小格。
知识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在以往的生活和学习中,他们逐渐形成了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和看法,而且他们具有利用现有知识和经验进行推论的潜能。同时,学习不是简单地使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而是学习者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网络的过程。即通过新经验与原有旧知识旧经验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识经验“库存”。而利用信息技术能促使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抽象出学科问题,又能在实际的生活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使之构成一个完整的认知体系。
比如,“元、角、分的认识”和“千克、克的认识”是小学数学教材中学生比较难掌握的学习内容。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实际创设一个虚拟的超市情境:“超市”里琳琅满目的商品,分为学习用品区、生活用品区、儿童玩具区、食品区等。这些都让学生兴奋不已,极大地激发了他们强烈的参与欲望,他们迫不急待地想在网络中做“顾客”。根据电脑显示,学生可以自己是“售货员”,点击“食品”到“秤”上去称,然后根据单价计算出金额。也可以是“顾客”,自由地去花钱购物,将手中的钱计划着去用。学生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学习效果不言而喻。通过生活中常见的实例,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充分感受数学就在身边,体会到数学的价值所在;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其间,学生主动参与,自然地把所学的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这样教学,缩短了教材内容和学生生活经验之间的距离.既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21世纪是数字化信息时代,是充分展示学生品质的时代,数学课堂教学要适应时代的需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思维训练为核心,以丰富的信息资源为基础,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研讨、主动创新,促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上的提高,同时满足学生兴趣、情感等方面的需要,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和信息素养。教师要把书本知识与社会信息通过电脑有机结合,从而实现传授知识与自我探索知识的有机结合。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是数学教学改革中出现的一种新型教学手段,给课堂教学带来从形式、内容到教学模式的变革。教师只要适时、适度、适当地运用新的教学媒体,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把学生置于教学的出发点和核心地位,应学生而动,应情境而变,课堂就能焕发出勃勃生机,学生的学习就会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