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为加强学校思政课建设,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了重要遵循。
渭源县清源镇第一小学秉持“文化树人、特色立校、全面发展、和谐快乐”的办学理念,科学规划,打造专业的思政课师资队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形成了“12538”德育工作新机制,即牢牢抓住《道德与法治》课堂这个主阵地;坚持以素质培育素质,坚持以人格塑造人格;开辟“少先队引领、学科渗透、活动感化、制度约束、环境熏陶”五个德育工作途径;搞好“仪式教育、研学实践、家风宣传”活动;达到“厚德、博学、健康、尚美、求实、创新、自强、卓越”八个目标。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走出了一条“科学谋划、万木共发,师生共建、百花齐放”的德育工作新路子,为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
随着小学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与统编教材的逐步完善,小学原来的思政课《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改成了《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与方法也发生显著变化,这对小学思政课教学提出了新的讨论课题。为了做好课程的角色转换,学校组建了思政课教研组,加强《道德与法制》课教师队伍建设,拓宽《道德与法治》课堂空间,让思政课教师队伍成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生力军,让思政课堂成为德育的主阵地。
教研组长陆雪梅是一位80后骨干教师,她每周都会带动全组老师阅读关于思政课教学理论和典型做法方面的文章,借鉴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的方法将相关文章或选段推荐给教研组的老师学习。在她看来,思想政治教育不是高高飘扬的教条,而是脚踏实地的践行。“只有打动学生,才能影响学生。”她在教研组活动上这样对老师们说。
思政课教研组每周的学习例会上,老师们共享教学经验,研究教学问题,找准教学方向,努力让《道德与法治》课“活”起来,不断增强《道德与法治》课的思想性、亲和力、针对性,守正与创新相结合,以具有创新性的教学方式激发课堂活力,提升育人效果。
王玲霞老师在上三年级上册《做诚实守信的人》一课时,出示了《欠债还钱》的小品,同学们看完后对主人公不诚信的行为深恶痛绝。在这种情感的引领下,同学们首先感性认识了诚信。接着她让同学们展示课前搜集的关于诚信的正反面事例,针对事例在全班展开讨论,同学们在讨论中加深了对诚信的理解。之后,出示事先准备好的问卷调查给学生做,通过这一形式让学生进行深化和内省,深刻反思自己的行为,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最后一个环节是分享搜集的诚信诗歌,在全班范围内发起学做诚信人的倡议,在班级形成良好的诚信氛围,并将倡议带回家中读给爸爸妈妈听,带动身边人做诚实守信的人。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触动心灵的教育才是最成功的教育。像王玲霞这样精心设计《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现象,已经蔚然成风。
《道德与法治》课堂空间的不断拓宽,为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公民奠定了坚实基础。
教育中的仪式自古就有,仪式中包含着某种承诺,意在将一些美好的价值观传递给孩子。重要节日和孩子成长节点,是开展仪式教育的重要契机,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意义。在渭源县清源一小,“仪式教育”从未缺席。
对新生而言,入学仪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一场庄严富有意义的入学仪式,会让刚踏入小学之门的新生,切身感受到“入学”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在新学年开学之际,学校精心布置校园环境,组织开展新生入学仪式。仪式上,一年级师生、家长一起通过“正衣冠”“朗诵弟子规”“朱砂启智”“开笔破蒙”“击鼓明志”等庄重的活动,令小朋友深刻感受到开启了人生学习新阶段,激发起他们勤奋求学的兴趣,领略到了中华民族尊师孝亲、崇德立志、勤勉刻苦的传统文化精神。
2019年5月29日举行的新队员入队仪式上,学校少先队大队部为每一位新队员佩戴红领巾并送上入队贺卡,祝贺他们成为光荣的少先队员。希望新队员们能以“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的昂扬状态,积极进取、孜孜以求、阳光向上,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感恩,把自己锻造成为勤学善思、追求卓越、拥有家国情怀和世界眼光的优秀少年和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每一位家长也为孩子送上“寄语卡”,表达了对孩子们的殷切期望。一年级四班侯皓然妈妈说:“今天是孩子第一次真正意义上过政治生活,学校为孩子们精心准备了入队仪式和入队纪念卡,我也做了入队寄语卡为孩子写了入队祝福的话语,这些将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第一次光辉的时刻,这份带着祝福和幸福的入队仪式,会成为他最温暖的回忆。”
无论是日常文明礼仪养成,还是常规的升国旗仪式、新生入学仪式、入队仪式、毕业典礼、少代会,无不在润物细无声般地感染和影响着学生。仪式教育在学生身份价值重塑、主题意识培养、集体意识强化、责任感仪式养成等方面有着其他教学活动不能代替的作用,孩子们在一次次隆重而热烈的仪式教育中不断升华自我,让教育焕发新的活力。
2019年5月11日,四年级三班赵巍同学的爸爸在孩子的课桌上收到了孩子写给自己的一封信。
信的开头,是孩子对爸爸的问候。“挣钱有很多次,爸爸只有一个。”赵巍希望爸爸能够注意身体,并叮嘱他要及时添衣,不要舍不得买。接下来,赵巍把他最近的生活和学习状况向爸爸进行了倾诉,并说自己已经会照顾好自己了。信的最后,赵巍叮嘱爸爸看了信之后不要哭,并向爸爸送去祝福。短短的一封信,童真的语言,让爸爸看得直想落泪。
“我看完信之后,除了感动还有内疚。”赵巍爸爸说,“我在嘉峪关打工,每天晚上下班都会和孩子视频聊天。孩子的性格比较外向,突然会关心我了,觉得孩子长大了。”
由于在外打工,赵巍爸爸只有春节才能回家,他几乎没有陪过孩子。他说,“这次响应学校的号召,专程请假来参加学校活动和家长会。再不陪伴孩子,他都长大了!学校举行的‘弘扬家国情,礼赞新时代’家风家训主题教育宣传月活动启动仪式暨2019年春季学期家长会,要求爸爸来参加家长会,才给了我这次机会。”
在为期一个月家风家训主题教育宣传月活动中,学校主要开展了好家庭好家风宣讲活动,这场家长会学校邀请家长参加,进行控辍保学和惠农政策宣传,有“书香飘万家”家庭读书活动,“我家最美一瞬间”短视频征集活动、“给爸爸妈妈写一封信”主题活动、家风书画摄影作品征集活动、家庭绿色环保暨垃圾分类实践和引领学生规范化开展家庭劳动活动、家长开放日和亲子活动等10个方面的内容,大力弘扬中华传统家庭美德,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家庭,提高家庭教育质量,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在参加完家风家训宣传月启动仪式后,赵巍爸爸很有感触地说:“听了老师的宣讲,觉得家风家训是个好东西。娃娃年纪小,你和他说要怎样怎样,他不一定记得住,但是如果写成文字,固定成家训,我们作为家长身体力行,效果就好得多。我家也要定几条实在的家训,搞好家庭教育,让后辈儿孙生活越来越有质量!”
清源一小历来重视家风家教和学校教育的紧密联系,通过引导家长掌握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树立良好的家风家训,让家长明确了自己在教育中的主体作用,使家长成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生力量,架起了沟通学校与家长、学校与社会的桥梁,形成教育合力,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撑起了一片美丽晴朗的天空。
“校外研学实践活动的时光,虽然短暂却终生难忘!在渭源县粮食储备库,我们了解了粮食从育种、耕种、收割到加工、储存、运输,最后走上餐桌的复杂与艰辛,每一粒粮食都是农民用辛劳和汗水换来的,我们应当珍惜农民的劳动成果,以实际行动爱惜粮食,节约粮食。”在2019年4月9日渭源县清源一小组织的“粮食科学与爱粮节粮研学实践活动”分享会上,来自五年级三班的张子萱同学与大家分享了自己的感悟。
近年来,清源一小践行“探索实践活教育”思想,在扎实抓好校内学习实践基础上,致力于探索校外拓展研学实践活动,将君山渭水、人文生态环境与学校教育紧密结合,引领学生开拓知识视野,提高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培育良好品格。
在检察开放日研学实践活动中,检察官和同学们积极进行了互动交流,让孩子们深刻认识到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护法的重要性,在增强未成年人自我防护意识和安全防范能力的同时,播撒法律的种子,为未成年人撑起一片安全成长的绿荫。
在气象科学与生活研学实践活动上,渭源县气象局局长齐晓声带领同学们参观了气象设施,对各项设施的原理和功能进行了详细讲解,给同学们上了一节精彩的科普课。今昔对比中,孩子们了解了人工智能在天气预报中的强大作用,感受到了科学与生活的息息相关。
大队辅导员樊丽丽在研学实践筹备会上说:“教育是活的,不仅学校是教育的阵地,我们还要充分利用一切社会资源,将课堂延伸至校外,让学生在更多的实践中去学到更加丰富完善的知识。我们还将开展更多符合不同年龄段学生成长的校外研学实践拓展活动,让每个孩子在研学实践中培育良好品格,促进全面发展。”
清源一小通过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系列活动,不断拓宽育人渠道,创新举措,丰富德育文化内涵,筑牢精神支柱,形成强大的育人气场,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如今,在“12538”德育工作机制的引领实践下,清源一小的学生珍爱生命、热爱生活、自尊自律、乐观向上、勤劳朴素的态度业已具备;爱亲敬长、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友爱宽容、热爱集体、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逐步养成;崇尚公平与公正,规则意识和民主、法制观念意识、初步形成;做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真正落到了实处,做到了入脑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