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系卓尼县教育和科学技术局负责人、卓尼县柳林中学党委书记)
卓尼县是一个以牧为主,农林牧兼营的国家扶贫开发深度贫困县。全县总面积5419.68平方公里,总人口10.6万人,生活着藏、汉、回、土、蒙、满等10多个民族,其中藏族占全县总人口的63%。辖11镇5乡97个行政村,2019年,全县顺利实现整体脱贫摘帽目标。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卓尼教育抢抓机遇、攻坚克难、开拓进取、乘势而上,各项教育事业实现新的跨越。
近年来,卓尼教育坚持“围绕教育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全面推进政治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为卓尼教育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思想和组织保障。教育系统党组织数量从2016年的25个增加到了目前的51个,实现党组织的全覆盖。2017年,乡镇学校党支部移交教育局党委归口管理,配齐管理队伍,健全管理体系,激发党组织活力。2019年成立了县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加强了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为进一步靠实党委主体责任,教育局党委每年初结合教育工作实际列出党委书记抓党建工作清单,建立了党委委员联系党支部工作制度,形成了“党委书记重点抓、党委委员配合抓、支部书记亲自抓、党务干事具体抓”的工作新常态,加强和规范了“三会一课”和主题党日活动的全面落实。在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基础上,深入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把学懂弄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重中之重贯穿全过程,在教育系统积极遴选全国优秀教师和省州级名优教师、学科带头人组成宣讲团,深入全县各学区(校)、幼儿园开展“不忘初心强师德,牢记使命铸师魂”名师宣讲活动,通过正面引领和反面警示相结合,进一步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在教育系统打造了一支政治过硬、作风优良、业务精湛的师德典型。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卓尼县委、县政府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将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教育用地优先规划,教育经费优先拨付,教育项目优先安排,师资力量优先补充,教育问题优先解决,推动城乡教育事业一体化发展向优质均衡迈进。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全县教育发展“五步走战略”,出台了《卓尼县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卓尼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迎接国家评估验收工作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为切实加强全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的组织领导,2017年3月,县委、县政府成立了由县委副书记、县政府县长担任组长、县直有关部门和乡镇政府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卓尼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统筹管理全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出台了《卓尼县县级领导和县直单位结对帮扶推动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均衡发展工作方案》,明确规定帮扶领导和单位的工作任务,建立了乡(镇)、部门目标责任制和监督问责机制。为全面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近五年全县教育经费总投入14.17亿元,为卓尼教育事业新腾飞提供了强力支撑。通过特岗计划、“三支一扶”等方式,优先配备和补充农牧村中小学、幼儿园紧缺教师201名,使全县师资力量得到有效补充,师资结构得到优化、学历结构日趋合理。2017年以来,县委、县政府着眼于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按照省政府确定的“四个集中”原则,科学实施布局调整,坚持适度集中、扩大规模、优化资源、均衡发展的指导思想,以中心校为依托,将附近薄弱学校或教学点进行合并,实行“中心带动,一区多校”的城乡一体化管理模式,实现了办学条件均衡,资源配置均衡,2017年9月提前两年通过了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验收,实现了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截至目前,全县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4.11%,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9.11%,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2.93%。
加强控辍保学力度,提高入学率。为进一步巩固控辍保学成果,提高控辍保学水平,卓尼县进一步强化控辍保学措施,确保适龄儿童少年依法接受义务教育。一是建立健全控辍保学联控联保工作机制。确立县、乡、村三级联动保学机制,实行教育、统战、宗教等部门联控联保,落实控辍保学责任。二是严格落实控辍保学“三报告”制度,加强学籍管理,建立健全辍学学生预警机制,利用学籍管理系统进行动态监测,抓细抓实控辍保学动态监测系统中的签到工作,及时发现辍学学生并实行跟踪管理。三是各乡镇政府制定控辍“一生一案”,依法履行控辍责任,各学校坚持因人而异精准施策,完善劝返复学学生“一生一案”保学措施,建立师生“一对一”帮扶机制。四是依法做好义务教育阶段新生入学工作。各乡镇充分利用寒暑假组织包村干部进村入户宣传有关教育法律法规,做好年满6周岁儿童的调查摸底、登记造册和入学动员工作,对达到法定入学年龄的适龄儿童发放《义务教育入学通知书》。同时,各学校利用寒暑假组织教师开展家访活动,宣传各项教育惠民资助政策,深入细致地做好学生和家长的思想工作,提高家长送子女入学的积极性,保证秋季开学时一年级新生入学做到应入尽入、一个不少。五是严格落实“小学送、中学接”制度。在每年秋季开学时,各小学对本校六年级毕业学生的去向再次进行摸底,对未在初中就读的第一时间报乡镇政府和教育督导部门,教育督导部门及时发放劝返通知书,督促乡镇政府履行控辍保学主体责任,跟踪劝返直至全部升入初中就读。同时,县教科局加强与其他县市教育局的联系沟通,追踪本县籍小学毕业生在外县就读信息,各学段入学做到了无缝对接。六是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活动,增强校园吸引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篮球、足球、音乐、舞蹈、绘画等社团活动,以培养兴趣帮助他们积极融入学校学习生活,消除潜在的辍学隐患。
阳光招生,保障入学公平。一是按照国家规定和课程计划,规范课程设置,开足开齐课程,不随意增减课时,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二是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阶段招生行为,实行按学生户籍所在地划区域招生,确保服务区适龄少年儿童全部入学接受义务教育。全县范围内没有设立重点校,各学校没有设立重点班,不存在择校热现象。坚持“就近入学、阳光招生”原则,全面落实了划片免试就近入学制度,保证了辖区内幼儿、义务教育阶段学生100%入学。
关注弱势群体,保障入学权利。建立了适龄儿童辍学失学信息通报制度和困难家庭学生资助政策,乡镇、社区和学校建立了留守儿童档案、爱心联系卡,随迁子女全部接纳在公办学校就读并与本县学生享受同等待遇。县妇联、残联、教育等部门大力实施残疾儿童少年助学工程,保障残疾儿童受教育权利。
完善体系,落实惠民政策。一是全面落实学前教育资助。为全面落实教育精准扶贫惠民政策,强力助推脱贫攻坚,确保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二是建立了覆盖学前教育到大学各学段的学生资助体系。2016年以来,落实在园幼儿免保教费、普通高中建档立卡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除学杂费(书本费)、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建档立卡就读省内高职(专科)学生免除学费(书本费)等各类学生资助金7162.39万元(不含义务教育阶段“两免”和营养餐补助),累计受益学生(幼儿)55297人次,全县没有一名学生因家庭贫困而失辍学。
东西协作,助力教育扶贫。一是校际结对。2019年5月,卓尼县柳林中学与天津四中、卓尼县柳林小学与天津梧桐小学、卓尼县第一中学与天津滨湖中学签订结对提升协议之后,其他20所学区(校)与天津河西区相关学校,在天津市海河中学举行了校际间的结对提升集中签约仪式,使我县与天津市河西区校际结对帮扶的学校数增加到了23所,从而实现了对我县中小学校际结对开展帮扶工作的全覆盖。二是资金援助。天津市河西区援助我县教育的各类项目经费共381.05万元,先后实施了6所村级幼儿园附属设施建设,购置14所幼儿园的保教设备,组织了三期培训,邀请专家来我县开展了卓尼县《普通高中“新方案、新课程、新标准、新高考”全员研训》研修项目,赴外参加培训教师共73人,邀请11名专家对全县212名教师进行了培训。建成了教科局网络教育资源云平台和两所乡镇学校的录播室建设,安装了7所学校的视频会议设备和录播设备,资助53名学生。三是援教培训。2017年至今,天津市河西区74名专家教师到我县开展了为期15天的培训,共培训教师3660人次。我县选派117名骨干教师及教学管理人员赴天津参加了研修及跟岗培训。天津市河西区选派10名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来我县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援教活动,选派4名骨干教师开展了为期一年的支教活动。通过互访研学和送教培训,充分发挥了河西区先进学校的优质资源辐射和名师引领作用,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四是社会援教。天津市河西区军休所和河西区工商业联合会先后捐资287.2万元,给完冒中心小学购置了会议室桌椅60套、视频会议终端设备一套,建立了“五爱教育基地”,两次组织完冒中心学校22名受助学生开展“金色梦想”夏令营活动,并给参加活动的22名贫困学生每人给予了2000元的助学金,给3名品学兼优的学生每人给予了1000元的奖学金,并赠送了书籍、文具等物品。捐资4200余元用于“五爱教育阵地”基金,由河西区工商业联合会出资、通过天津市光彩事业促进会与卓尼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签订了《捐赠资助协议》,捐赠10万元用于我县建档立卡品学兼优家庭贫困学生资助等。通过河西区政府和各界的关心和支持,有力促进了我县教育管理水平的提升、办学条件的改善以及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的进一步加快。
优化资源配置,加快学校建设步伐。依托“全面改薄”“藏区专项”教育重点建设项目、“三区三州”教育扶贫建设项目等重点工程建设项目,积极改善农村学校义务教育办学条件,确保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学校教学、活动、生活等设施基本符合标准。一是着力改善办学条件,促进城乡教育公平。各乡镇、相关部门高度重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群策群力组织适龄儿童入学、依法履行教育职责、协调解决校舍建设用地、教育资源向农牧村或薄弱学校倾斜,促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2016年至2019年累计投资28140万元,对全县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及学前教育幼儿园校舍、设施进行了提升改造,改扩建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78所,新建学前教育幼儿园10所,新增校(园)舍面积81342.2平方米、体育运动场地30394平方米。2018年以来,县委、县政府规划新建的柳林初级中学、柳林第二小学、唐尕川幼儿园、上河幼儿园等招生开班,极大地缓解了县城学校的就学压力。2019年,依托“三区三州”等建设项目,规划投资1.27亿元,将卓尼县藏族中学进行整体搬迁,在城区黄金地段优先安排学校建设用地80亩,计划建成一所高标准的双语类学校,更好地满足全县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目前该项目已开工建设。同时,各校通过实施校舍安全、薄弱学校改造、“数字校园”“班班通”等教育技术装备提升工程,全力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和教育信息现代化建设,着力改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校舍建设、宽带网络、图书仪器、大灶设备等教育基础设施,基本实现了全县中小学宽带网络全覆盖,各学校教学楼、宿舍楼、食堂和体育运动场、校医室、心理咨询室、图书阅览室、信息技术教室等实现“校舍同质、设施同配”的目标,完全达到“一人一桌”“一人一床”及“班班通”多媒体全覆盖的基本办学条件。由于措施得力,农牧村学校面貌和办学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二是大力实施校园信息化提升工程,天津市河西区投资促进局帮扶我县教育信息化建设50万元,已建成卓尼县教育系统“教育云”平台及纳浪九年制学校、尼巴中心学校便携式移动录播系统,有力提升了学校信息化教育水平。
加快装备达标,补齐仪器设备短板。紧扣《义务教育、幼儿园教学设备标准》配齐教学设备,2016年以来,教育装备累计投入1718.7万元,设备购置共覆盖项目学校46所。完成了天津对口帮扶13所幼儿园设备采购项目,按期配置到位。先后对标准化网上巡考系统进行了升级改造,购置了标准化考点监控系统,有力保证了试卷安全和考试安全。完成了2017年幼儿园玩具等省级集中采购项目配发工作,为全县48所幼儿园进行了统筹配发,提升了农牧村学校与学前教育办学水平。
倾斜双语教育,补短补弱补缺。加大对农牧村双语学校的扶持力度,针对双语学校在管理、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及专业教师紧缺、工作学习环境艰苦、基础条件薄弱、留不住好老师等突出问题,补短板、补弱项、补缺口、采取专项扶助、定点支教、轮岗交流、整顿提升等多种措施,缩小了农牧村双语学校与普通学校的差距。一是优先考虑师资,优先定单式招考录用。二是加强音、体、美等学科的特色课程学习平台建设,注重学校办学特色与学生能力培养,每年组织专业教师深入乡镇学校指导社团和实践活动。三是每年分批次组织开展双语名师论坛、远程教学、同课异构、网络评课等远程网络研修活动。四是每年分批次组织开展幼儿园园长、中小学校长及各级各类学校教师、教学骨干专项培训,加大教师培养力度。五是利用“国培”平台,选送双语教师参加省级普通话及学科培训,提升了双语教师的教学水平。
强化师德建设,铸造师表形象。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全县各学校工作实际,扎实组织开展了“立师德铸师魂”师德师风主题教育活动,教科局成立10个工作督查组,赴各学校、幼儿园开展了“开学第一讲”“开学第一课”活动,各学校结合学校实际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立师德铸师魂”师德主题教育活动,激发教职工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有效提升了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
加强轮岗交流,增强队伍活力。县政府建立了中小学教师补充长效机制,通过招聘特岗教师、三支一扶教师和教师轮岗交流以及实施“三区”支教计划等方式,科学合理地充实教师队伍。2016年至2019年共选派799名校长、教师进行了城乡、乡村、校际之间的轮岗交流,中心校积极组织音体美等紧缺学科教师到村小和教学点开展走教活动,校长、教师交流轮岗覆盖面不断扩大。在教师分配中重点考虑双语学校、乡镇寄宿制学校和农牧村薄弱学校,按照学校实际需要充实相应的师资力量,教师紧缺问题得到有效缓解,为开足开齐课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重视教师培训,筑牢专业基石。建立了以“国培”为引领、“省培”州级培训为抓手、县级培训为主体、校本培训和网络研修为核心的复合式教师全员培养培训体系,注重提高校长、教师的业务素质。按照比例足额拨付教师培训经费,进一步健全完善激励、考核和评价机制,组织实施名师、名校长、骨干教师培养工程,不断加大教师培养力度。通过组织教师到天津等地学习,创新课堂教学模式,认真开展“送教下乡”、名师传帮带“1﹢1”“送出去、请进来”、结对帮扶等活动,培养了一批教育理念新、政治素质硬、业务水平高的专业化教师队伍。
强化人本关怀,激发工作动力。县委、县政府坚持编制标准、工资待遇、职称评聘和评优选先优先向农牧村学校和教师倾斜,大力改善农牧村学校教师工作生活条件。2016年至2019年有3354人享受了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共发放补助资金1410.29万元;有2768人享受了班主任岗位津贴,共发放资金676.5万元。2019年将乡村教师生活补助由原来的300元提高到每月400元,班主任岗位津贴由原来的200元提高到每月300元。投资1735.67万元实施了农牧村教师周转房工程,提升待遇保障能力。全面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极大地激发了广大教师献身农牧村教育的工作热情,确保了教师队伍的稳定。如今,投身教育,终身学习,无私奉献,争做名师已成为全县广大教师的自觉追求。
狠抓教育试点项目。以高效课堂改革为抓手,把“构建中小学高效课堂模式试点”项目和“高效课堂建设”工程并轨实施,按照“分层构建、整体推进”的高效课堂建设思路,尝试实施“集体备课”“导学案”高效课堂模式,并以“群文阅读”为突破口,以点带面,全力提升核心素养,提高教学质量。同时把义务教育阶段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建设与管理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载体,挖掘地方文化,创新教育途径,各类教育试点项目实现了新突破。
推行教育评价机制。积极推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下发了《卓尼县素质教育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卓尼县初级中学综合素质评价方案》《卓尼县关于规范使用<学生成长足迹记录><学生素质教育报告册><卓尼县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登记表>的通知》,建立和完善了以学生“学业考试成绩(等级)+综合素质评价(等级)”为主要依据的评价体系,有效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全面发展。
坚持德育为先理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也是兴教之本。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全过程。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教育,注重地方教育资源开发与德育的融合,加强学生校外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基地建设,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育人网络,各中小学校精心组织开展校园艺术节、国学经典诵读、大课间兴趣小组、开学第一课、主题班会等活动,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强化教育督导工作。一是根据国家、省、州关于创建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县工作要求,结合我县教育实际,制定了《卓尼县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县实施方案》,积极开展了“中小学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县”各项创建工作。二是完成了中小学幼儿园“护校安园”、春季秋季开学、校园欺凌防治、“全面改薄”、食品安全等专项督导工作,进一步规范了办学行为。三是根据每个责任督学负责2—4所学校的要求,聘请39名专(兼)职责任区督学分包到辖区各中小学校及幼儿园,实行挂牌督导,依法办学。
规范语言文字工作。一是严格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国家语言文字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及教育部、国家语委《关于加强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意见》和省州语委的文件精神,大力推广普通话和推行规范汉字。二是在完成国家三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的基础上,县一中等8所学校被认定为甘肃省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洮砚九年制学校等12所学校被认定为甘南州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三是完成了党政机关、学校、新闻媒体、公共服务等四大领域6996人普通话使用及水平等级的调研;完成了多个乡镇、县城共1400个样本的《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普通话使用情况调查》和全国县域普通话调查。四是组织学生参加了州县中小学规范汉字听写大赛、甘南州“祖国在我心中”文学作品(藏汉双语)征文评选活动等一系列活动,先后有76名学生获奖,有14名教师获指导教师奖。五是110余名双语教师参加了省级以上普通话及语言文字规范化培训;为乡镇农牧民群众、双语幼儿园印发了《普通话100句》《甘肃省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脱贫攻坚工作手册》《幼儿普通话365句》等读本;为学校发放畅言通、中华经典诵读播放器,助推全县普通话推广和规范使用语言文字工作。
深化教育内涵发展。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严格落实国家课程计划的基础上,以“体育、艺术2+1”项目普及活动为抓手,积极实施快乐校园和特色学校创建工程。制定了《卓尼县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艺工作的实施意见》,积极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大课间、阳光体育活动,做到了“校校有特色、班班有活动、人人有特长”,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了学生素质全面和谐发展,打造了一批具有广泛社会认可度的特色学校。
构建平安和谐校园。全面加强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形成了消防大队、应急管理、市场监督管理等部门联合督查监管机制,定期开展安全专项检查,及时整改消除安全隐患,开展了“安全教育第一课”活动,协调地震局、应急管理局、消防等部门定期开展师生应急演练,及时引导学生提高安全意识。认真组织校园安全宣传、国家安全教育日和全国防灾减灾日等活动,发放宣传资料8000余份。严格落实“一岗双责”,深入开展扫黑除恶、校园欺凌专项整治行动,校园环境得到进一步净化,持续稳妥地保持了校园安全稳定的良好态势。
几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卓尼县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今后,在实现卓尼教育优质发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征途上,卓尼县教育人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谱写兴学重教的辉煌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