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源
(江苏省邳州市官湖镇孙家小学 江苏 邳州 221300)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且具有丰富、饱满的探究性,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合理基于问题导向展开课堂教学无疑是以学生为中心,契合新课程标准理念,推动学生全面综合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鉴于此,笔者从趣味性、启发性和层次性三个原则出发,精心设计各种教学问题,促使学生自主、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索能力与实践能力提供帮助。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因素,小学数学教材中收录的知识虽然都比较基础、简单,但是对于思维形式较为单一、理解能力较为欠缺的小学生来说,其知识的呈现不仅是抽象的,更是枯燥乏味的。所以,比起语文学科的人文和英语学科的神奇,小学生往往很难对数学学科的“标准”产生兴趣。所以,为了凝聚学生的注意力,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数学教师应该从学生的生理特点出发,有意识地提出具有趣味性的问题,从而将静态而枯燥的知识转化为动态丰富的知识,学生的“乐学”提供切入口。
比如,部编版五年级上册中的《可能性》,该章知识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认识和感悟“可能性”,了解事件发生时具有可能和不可能两种方向。并且,《可能性》知识是概率知识的基础,学习可能性知识对于未来深入的学习有着不可忽视的帮助。所以,数学教师要结合趣味性的故事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续深入学习夯实基础。故事的趣味性极其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为此,数学教师在教学《可能性》章节之前,可以先给学生讲一个故事: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书生冒犯了皇上。皇上大怒,决定处死书生。按照当时、当地的习俗,皇上在处死犯人之前要问一问神仙的意见,就是由宰相拿来一个盒子,盒子里有两张纸条,分别写着“杀”和“不杀”。如果皇上抽到了“杀”就处死犯人,如果抽到“不杀”,就饶恕犯人。你们觉得这个书生会死吗?趣味的故事是凝聚学生注意力的钥匙。在教师的提问下,学生能够得出:这个书生可能会被杀,也可能会被饶恕。这样一方面就顺理成章地切入新课《可能性》,另一方面也让学生在学习新课之前就对“可能”二字有所认识和感悟,进而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启发是指开导指点,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启发性的问题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联想,从而深化学生对知识的认识与理解。启发性问题的提出方式不胜枚举,数学教师应该注意基于教学的重点、目标等去提出问题,这样才能在开拓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同时完成教学任务,获得数学知识。换句话说,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上抛出的问题必须具有思考性,这样才能真正发挥课堂提问的作用,促进学生知识的迁移与汲取。
比如,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的《观察物体二》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和分析事物。为此,在教学《观察物体二》时,数学教师要围绕着教学目标设计具有思考性的启发式问题。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的前提是激发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和分析的意识。所以,数学教师可以率先设计教室的分布,把学生的桌子围成一个大的正方形,并在教室正中间的空余处放上由4个小正方体堆砌而成的形状,再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去绘画出立体图形的平面视角图。接着,教师随机提问几名学生:“你画出的图形是什么样的?”不同视角的学生所画出的图形显然是不同的,教师趁热打铁:“为什么同样的物品,你们画出的图形不同呢?”在教师的启发下,大部分学生会感悟到视角不同,看到的内容不同。教师继续深入:“那么,我们应该怎样画出视觉图,才能让其他人一眼就看出来是什么物品以及物体的真实全面形状呢?”课堂教学进展到现在,大部分的学生便会恍然大悟,只有将各个角度观察到的物体都呈现出来,其他人才能分析出真实地物品是什么样的。通过这种启发式层层相扣的提问,教师可以将学生带进“三视图”的世界里,让学生通过实践和启发进一步理解教学的重点,发散他们思维的开拓性,培养了他们自主思考和探究的能力。
我们都知道,班级中四五十名学生的素质是层次不齐的,素质教育强调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教学中获得应有的成长和进步,所以数学教师在基于问题导向式教学时也应该要注重层次性的原则,要设计具有坡度的问题,让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拥有回答问题,发散思维的机会。在实际教学中,对班级中的优等生,数学教师要尽可能去设计难度较大的问题;对班级中的中等生设计一些难度一般的问题;而对于班级中的后进生则要有意识的根据基础设计简单的问题。同时,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后,要及时地给予点评,要一视同仁,给予优等生、中等生以及后进生同样的鼓励和肯定,使学生感受到被尊重,让他们在回答问题后获得成就感,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课堂的全员参与性。
总而言之,问题导向式教学法不仅在小学数学的教学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同时也在其他不同的学科领域中进行了灵活地实践,也取得了很好地教学效果。提高问题的有效性是基础教育阶段所有奋斗在一线的教师们需要去深入探究的话题。而趣味性、启发性和层次性是问题导向式教学的重要原则,笔者相信教师只要注重以学生为本,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内容,适时、适度地借助问题展开课堂教学,就能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开拓以及探究能力的形成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