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园园
(南京艺术学院,江苏 南京210013)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大会强调: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1]。从总书记“两次回信”来看,90 后的青年逐渐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和抗疫主力军。要提高对疫情期间学生工作的重要性、复杂性、特殊性的认识,疫情期间的思政教育不但关乎学生的理想信念和价值引领,更是稳定青年学生、发挥青年学生在抗疫斗争中重要作用的一项工作。突如其来的疫情,也给思政工作带来新的思考。
随着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防控常态化的高等教育新态势也赋予了高校工作新形式和新内涵。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与学生每日网络连线、开展网络教学工作,这对思政工作是一项挑战。疫情期间学生工作有其特殊性,例如:在学生日常事务管理方面,高校学生工作系统必然成为学生生源地疫情防控工作的辅助力量,就高校学生管理系统本身来说,利用网络线上平台,加强学生日常管理,形成学生流动报告机制[2],定期召开视频会议,确保学生位置可知,去向可知,是否安全可知。防疫期间,学生的心理健康与情绪稳定是学生工作另一个重点,这既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更是危机事件处理方面的重要内容,都要依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施开展,都是高校学生工作面临的新问题。
虽然学生日常管理工作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但不能直观地与学生交流,对其思想行为无法进行近距离掌控,使得思想教育增加了难度,话语空间也随之改变。艺术类大学生作为具有明显专业特征的学生群体,其思想意识和行为特征都具有一定的独特性[3]。疫情期间的网络思政教育,需把握好内容、载体、受众三个核心。思政工作者不仅是内容的传播者,更是生产者、组织者和把关者,需把握载体和受众两个关键点。网络载体是动态发展的,使用过程中不能论定载体的优劣,只存在学生圈层爱聚集、爱使用的载体,要避免主观思维的误导;而受众是高校的工作、服务和传播对象,要积极分析受众需求、了解受众心理特征和网络行为特征,使得各个阶段的网络思政教育更有针对性和客观性。
从单一的线下教育转变至线上互动教育,网络思政教育不应局限于校园,也可以依托网络上的各个平台,如QQ、微博、微信朋友圈,还有各个院系的微信公众号,以网络作为媒介,学生可以匿名的形式在更为交互的平台上交流。如何抓住疫情机遇期,有效开展网络思政教育工作,主动转变与学生的互动方式,探析思政教育与艺术教育相结合的新途径,这既是高校思政工作的现实表达,也是网络思政教育改革创新的时代要求。
特殊时期的网络思政教育更要注重实效性。高校可发布学校关于防控疫情的倡议,倡议学生“宅家健康生活、按时学习”打卡。首先需增加传播引领的力度,思想政治工作在网上信息的力度主要有:覆盖面和转化量的关注度、传播力和感召力的显著度。其引领力度与推送的契合度呈正相关。疫情期间,抓住学生的关注点、舆情传播的方向,随时体察和满足受众所关注的信息,能够获得关注,有效呈现内容。
首先应该主动设置议题,积极引导媒体议程,采取积极、有力度的引领。传播学的议程理论说明,大众媒介可能决定不了人们如何去思考,但是却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人们可以接收什么样的思想,影响人们去思考什么样的问题,去暗示人们哪些问题是重要的,哪些是次要的。所以在学生关注的媒体平台上主推何种形式的话题,需要提前设置总预判。如疫情期间设置“行动暖人心”“停课不停学”“我为战疫助力”等议题,时刻关注学校防控的主线,报道师生捐献物资,宅家用“艺术武器抗疫”。在网络上主动设置议题,优化细节,可对学生的思想工作做出有针对性的引领。
不同的信息,需考虑不同载体不同角色。做好顶层设计,首先要统筹规划,学校的各个媒体要形成主阵,不仅要合而为一,更要按照统一的顶层设计同频共振,例如,可开设“战疫中的志愿红”专题,引导学生参与社区防控疫情的队伍中;丰富学院品牌活动“天空下的琴房”的形式并分多期发布等,结合学生的个性和媒体自身的个性,精细实测、细分受众,出特色,奏响主旋律。
重视“腾讯”视频会议、“微信群”等线上信息平台的使用和安全性处理,在疫情这一特殊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素材比以往时候都丰富,可以说,抗击疫情的历史时期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统一于宏大的中国人民的抗疫实践,如何挖掘,挖掘的广度、深度和角度显得尤为重要,例如:从全国防疫一盘棋,挖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从医务工作者逆行武汉,爱国华侨包机捐口罩,挖掘深深的爱国主义情怀;从全国党员发挥先锋作用,挖掘坚定的理想信念的巨大作用;从公司、企业、商贩服从政府指挥,平稳物价,挖掘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成效;从对防疫不利、渎职的党员干部进行严厉迅速的问责,挖掘全面从严治党;从不计经济价值,首先抢救病患入院,看出党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与政治优势。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思想的力量,更多取决于视觉的力量。随着数字媒体的发展,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已经悄然渗透生活。作为大学校园中与学生年龄最接近的群体,辅导员的媒介使用习惯与青年学生相仿,应发挥这种优势,开动脑筋,解锁工作新思路:要提升媒介素养和信息识别力,提高媒介参与力和舆论引导力,利用抖音、B 站、公众号、视频号等新媒体平台做好舆论引导、网络思政工作,使线上思想政治教育活起来。在疫情传播期间,火神山、雷神山直播的记录;在抖音、快手新媒体上发布的疫情信息等都通过网络媒体广泛传播。高校可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起来开展工作,引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去提升思政教育的效果。
疫情期间学生情绪的不确定感和无助感,更需要教师与其一起面对。当下“群层化”的交往社会,每个人都处于不同圈层里。圈层里的同质化现象,情绪状态的一致性,喜好兴趣偏爱的雷同性,都使得信息在人们相互传播的过程中,形成了各种各样的传播导向。而这种传播导向的最终结果,是对于其他信息的一种屏蔽。
疫情期间,高校应注重通过网络做好学生心理辅导工作。第一,根据问题的类型确定个别交流还是群体交流,在开展集体心理辅导时,应按不同的人群分组进行[4];第二,网络心理辅导尽量采用语音或者视频的方式,通过声音与肢体语言传递共情心理;第三,因特殊情况只能语音交流的时候,与学生主动拨打电话,强化其自身主动寻求帮助的意愿;第四,语音交流时注意,注意自身的肢体语言与表情,表现出对学生的积极关注;第五,以倾听为主,尽量不打断学生的表述,通过适当的语气词回应,尽量选择开放式的提问,引导学生说出自身的感受;第六,确定核心问题,一次网络交流尽量针对一个问题予以解决;第七,如明显感知学生问题严重,特别是有可能危及学生自身安全时,第一时间联络家长,保障学生人身安全。此外,在网络传播里,社会的共情性所形成的暗示和感染,更容易形成聚焦,获得推送。疫情期间,人们更加关注疫情下的思潮和舆情,其都是在某个点上和公众的认知、心理和情感,产生共情的结果。
防控并战胜疫情是一场全民参与的阻击战,高校网络思想教育在这场“战疫”中承担着重要的宣传引领和舆论引导的任务。探索将“疫情防控”转化为“思政金课”的应对之策,可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好地服务于疫情防控大局。尽管高校不可能把传统的线下学生工作都简单移植到线上,但也不可否认,一些传统的组织形式能通过网络焕发新的能量,这表明无论线上线下,内容是否贴近学生,主动回应学生需求,主动引领成长,主动激发内在动机,依然是思政工作实效性的关键所在。
依托新媒体开展网络思政教育已成为一种趋势,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积极借助互联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突发公共危机下,把握“全媒体时代”以及由此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细化疫情防控背景为艺术类高校思政教育带来的新路径,科学化引领、统一设计、主动设置议题、圈层化共情,不断优化艺术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模式,深化“三全育人”的内涵,可使得网络思政教育焕发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