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威市凉州区九墩滩九年制学校
经过长期的实践探索,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笔者发现,部分学生在由小学步入初中后,明显感受到初中语文学习难度的加大,语文学习上很吃力,这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处在六年制独立教学单位中的小学老师,对于初中阶段学生的要求、学习习惯和能力比较陌生,也存在忽视小初衔接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问题。本文主要针对小升初后学生会出现的语文学习问题进行讨论,从而给出小初衔接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以期能够为广大小学语文教师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
1.小、初语文教材存在差异。目前,小学语文教材虽然较之前丰富了很多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世界性的名著片段和文学作品,但是相对初中语文教材来说,难度还是很低。小学语文教材重在引导学生记忆和浅层理解,但是初中语文教材对学生的要求就提高了很多。初中语文教材内容篇幅比较长,不容易理解,知识点增多,学生学习起来难度增大,这与小学语文教材存在较大差异。
2.小、初学习方式存在差异。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接受性学习为主,偏重记忆,较为依赖教师的讲解和传授,而初中学生的学习方式重在自主性,要通过自主查阅词典和资料进行学习。小学语文教学知识点相对较少,难度较低,遇到问题大家可讨论解决,而初中语文教学任务重,教学时间有限,教师讲解课文通常会采取跳讲的方式,学生需要通过默读、思考等方式进行自主学习。不同的学习方式使得部分学生从六年级升入初中一年级后,会有不适应和不习惯的感觉,导致学习上困难重重。
1.阅读衔接培养策略。为了能够让学生在初中一年级的语文学习如鱼得水,小学语文教师要对高年级的学生提出更高的阅读要求。在具体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对某一类文章的整体感知能力,可以主题单元划分的方式,将适合放在一起学习的课文组合成一个单元,重点对学生的某一项阅读能力进行提升。教师在进行课文的划分和组合时,要具有科学性和系统性,在确定单元整体学习目标的前提下,认真选择需要整合的文章,提前进行教案的设计。教师还应该培养学生的默读和思考能力。小学高年级语文教材中也会有一些篇幅比较长的文章,教师可以重点讲解某些段落,其他内容让学生自己默读和思考,然后划分自然段落,将中心思想一致的归在一起。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教师不要担心学生学习中会对课文中某些段落产生遗漏,可以采取提问的方式,对学生自主学习的结果进行考核与评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普遍会忽视学生默读习惯的培养。朗读虽可以检查学生对文章的熟悉程度,但是不利于深度思考,默读既有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也是学生心灵的一段旅行。在默读中,学生可以边读边做标记,与作者产生共鸣,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写作衔接培养策略。第一,指导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素材。许多学生很害怕写作文,主要是因为他们没有什么可写的内容,作文就像流水账,没有重点和新意。要让学生学会写作文,关键在于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这些素材就来源于生活。由小学进入初中,对学生的观察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教师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观察生活细节,可通过周末布置作业的形式,检查其观察效果。第二,多读优秀作文,从优秀的作文中学习如何写作文。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在学写作文的初期,教师可以多推荐一些优秀作文选集让学生阅读。在阅读和学习优秀作文的过程中,学生自然会知道什么样的作文是优秀作文,自己努力的方向在哪里。这样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更有利于学生学会写作文。第三,学会表达,鼓励创新。要真正实现小初作文教学的衔接,教师应鼓励学生自由表达,树立创新精神,打破作文的模式化,让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实现写作的个性化。这种创新表达能力的培养,需要日常的积累,教师可以定期给学生布置创新性作文的写作任务,但是内容要来源于生活,可以高于生活,学生不能随意想象,要有生活依据。
总之,教师要全面提高小初衔接的水平和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小升初语文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实现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