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安县第二中学
班主任工作是一门艺术。班主任的工作是繁琐的,每一件事单独看来可能是微不足道的,可是每一件事都可能成为学生转化的十字路口:处理得好,一件琐碎的工作可能成为支撑学生成功的基石;处理不好,一件小事就可能成为下滑的斜坡,学生可能由此而跌入人生的泥坑。所以,班主任要扮演好引导者和领路人的角色,立足班级管理现实情况,优化工作方式,在班级内营造和谐氛围,并注重学生学习兴趣和习惯的培养,逐步改善班级管理成效。
首先,要学会“心理换位”。如何将正确的观念根植到学生的心里,靠的不是压力,不是一味的说教,而是要靠心悦诚服的熏陶,靠教师自身的人格力量,即要有宽容,要有理解、尊重和关怀……正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要用自己的心推及别人——我们不愿意别人怎样对待自己,就不要那样对待别人。所以,教师面对学生时要避免一上来就评价或讲道理的习惯,要用自己的心去靠近去触摸学生的心,设身处境地去感受他们的世界,了解他们的所思、所看、所说,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和他们心灵相融。其次,要懂得尊重,学会宽容。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自尊心是一种非常脆弱的东西,对待它要极为小心,要小心得像对待玫瑰花上颤动的欲坠的露珠。”因此,教育学生要做到尊重学生,不能用“真笨”“朽木不可雕也”等这样的话。如果这样说只能使学生失去了对老师的信任,激起学生对老师的极大反感。最后,就事论事,不翻“旧账”。我们在表扬学生时,可以顺带提起过去的优点,以激励其更大的上进心。当批评学生时,不要把过去的过失挂在嘴边,来一个新账旧账一起算。否则,沟通的大门还没有打开就已经关闭了,由此学生就会认为,你是故意找他的茬来整他,一种反抗的情绪油然而生,这样不但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还会结下怨恨的种子。
每个班级中,都多少会有那么几个学生害羞腼腆、性格内向。课堂上,他们从不主动举手回答问题,不愿意把自己思考的成果大声说出来,与老师、同学分享,即使被点名发言也显得过于紧张,不自信,不敢开口回答。害羞内向的本质其实就是一种不自信,所以,班主任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首先,要理解学生的感受。害羞内向的学生通常比较敏感,特别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和看法,容易受伤。所以,教师要给他们更多的关心和温暖,要创造一个爱的大环境,让全班同学都去关爱、支持和鼓励害羞内向的学生。其次,要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活动。害羞内向的学生由于不善言谈,所以给人一种不易接近的感觉,这也使得他们缺乏社交能力。因此,教师应当特别关注他们这方面的需要,鼓励他们参加学校、班级以及小组的各种活动,让他们学习如何与别人交往。但教师应注意避免让他们参加一些优胜劣汰的高度竞争的活动,因为这样很容易让他们因为严重的挫败感而更加羞怯内向。
倾听就是主动地听,认真地听,耐心地、不急不躁地听,用在教育上,它是一种教育方式和教育行为。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的“说”与“听”是同等重要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听”有时比“说”还要重要。乌申斯基说过:“如果教育者希望从一切方面去教育人,那么就必须从一切方面去了解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真正的教育必然是从心与心的对话开始的,而心与心的对话又是从真诚的倾听开始的。所以,当学生犯了错向你解释情况或向你表达某些想法时,就要认真倾听。不要学生刚一启齿,还没等学生把话说到正题上,就予以否定:“你这是为自己开脱!”或“你这样做不行!”等,然后十分武断地阐述自己的观点。这样做的结果,表面看好像达到了目的,事实上却得不到别人的认同,无法达到心灵的沟通。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要让每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人类本性最深刻的渴求就是赞美。班主任及时而适度的激励常常能让学生从心理上得到一种满足感,情绪上显出兴奋感,行为上表现出极大的积极性,这是学生思想转化、前进的催化剂。如果总是板着脸来批评和指责,那只会造成他们的逆反心理,不但于事无补,反而会变本加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