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启海 冯金宝
【摘要】苏教版初中美术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七课《泥土的味道》属于设计应用领域,其目的是让中学生通过欣赏民问泥塑工艺,感受传统泥塑工艺的淳朴美,探究惠山泥人的制作方法,从而感知传统艺术带来的情感和价值体验,最终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笔者在设置此课时充分利用泥土材料,运用专业所长教授学生传统的泥塑造型方法,让其通过感受泥塑艺术类型,提高造型能力,学习泥土背后的内涵,以此了解优秀的传统民间文化。
【關键词】惠山泥人;传统文化;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3-2099(2020)30-0075-02
Explor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Strategies of the Course "The Taste of Mud-Huis-han Clay Man"
(Nanjing Foreign Language SchooI,China) CAO Qihai(Nanjing Foreign Language School Yuhua Intemational School,China) FENG Jinbao
【Abstract】The seventh lesson "The Taste of Soil" in the Jiangsu Educational Edition of Junior High School Art Textbookfor Grade 8 belongs to the field of design and application. Its purpose is to allow middle school students to appreciate the folkclay sculpture craftsmanship, feel the simple beauty of traditional clay sculptures, and explore the making of Huishan clay figu-rines. Methods, in order to perceive the emotional and value experience brought by traditional art, and ultimately enhance thecore literacy of students. When setting up this class, the author makes full use of clay materials and uses the professional direc-tor to teach students the traditional clay modeling methods, so that they can understand the excellent traditional folk culture byexperiencing the art of clay sculpture, improving their modeling ability, and leaming the connotation behind the clay.
【Keywords】Huishan clay figurines; Traditional culture; Core literacy
一、教学设想与课程设置
惠山泥人作为地方特色美术课程资源,出现在中学课本中,可以让中学生近距离感受民间美术,充分考虑到中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使其更好地体验传统文化的厚重感。教师应该把握教材教法,探究新的教学思路,结合自身的专业特长和本土文化的特色,选择适合学生年龄段的教学模式。这样不仅可以使新课改的目标更加明确,而且把民族文化教育和美术课堂教学真正结合起来,同时又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发扬落地生根。
《泥土的味道·惠山泥人》可以分成“欣赏·评述”和“造型·表现”两个环节进行。在欣赏与评述学习中,教师采用开放式讨论法的教学方式,将教材与美术媒介相结合,让学生从不同的维度批判性地审视相关问题,同时将美术课堂延伸校外,进入相关场馆进行美术学习。在造型表现实践创作环节中,教师根据学生自己的创作兴趣,让他们以学习小组的形式参与各种惠山泥人实践和创作活动。
过程一:围绕人们熟悉的泥土开展美术课程的学习。一开始先让学生了解无锡惠山泥人的“泥玩具——大阿福”与其他地区的民间工艺泥人彩塑的不同情况,通过这一过程,使学生亲身感受到泥土的“泥性”。
过程二:邀请惠山泥人的制作大师进行近距离的制作与交流。观看大师的制作过程、与大师进行近距离互动等方式可以让学生实施学习惠山泥人背后的文化资源和美术现象。在此过程中,教师扮演辅助者的角色,请学生自主地分析学习产生于大师手中的惠山泥人的文化涵义、艺术形式、价值等,从而对惠山泥人的文化意义有更深切的体会。
过程三:利用小组合作,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做好视频、图片资料搜集。教师可以推动学生侧重于对惠山泥人的形态、用色、装饰纹样等不同的艺术特色进行相关研究学习,引导用各种不同的方法,从各个视角体悟惠山泥人的创作灵感、用料、塑性、颜色、寓意等。
过程四:充分利用美术馆、博物馆这些资源,把课堂教学延伸到校外,组织学生到“惠山泥人制作工作坊”生产和展览场进行参观,通过与民间艺术面对面交流对话的实地观察,了解惠山泥人的传承与发展受到了哪些来自社会变迁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同时也能更直观地观察惠山泥人是如何制作的。此外,学生还可以通过文字、照片等形式记录自己的参与心得、作品过程、学到的知识等,以便更好地将学习成果进行展示分享。
过程五: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创作,始终以惠山泥人的特点为中心展开学习,最终实现学习惠山泥人相关知识的目标。例如:教师设定主题,可以是戏剧人物;以小组的形式合作完成;借助教师的指导,尽可能展现惠山泥人的特点;等自然阴干后,再着色,要求色彩浓烈,能展现出喜庆、吉祥的美好愿望。
二、课程实施探究
新时代下,美术课程应将学生理性的赏析方法和良好的审美观作为培养的重点,即“欣赏·评述”。本章节学习,就是尝试欣赏惠山泥人作品风格,其中所蕴含的观念想法、社会文化等脉络。笔者希望通过这一版块的学习,学生能学会以客观的态度理解社会、政治、宗教、经济和文化背景,明白传统文化对人们了解世界和生活带来的影响。
附:《泥土的味道·惠山泥人》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诗句导人
教师朗诵张道一《惠山的泥》节选:“惠泉山下土如糯,巧捏泥偶成方物。”让学生猜测说的是哪一种工艺美术。
(教师板书:惠山泥人)
惠山泥人起源于江苏无锡的惠山脚下,有着几百年的历史,蕴含着传统文化的含蓄与内敛,同时又散发着热情奔放的思想和艺术美,是民间手工艺人智慧的结晶。
传统的惠山泥人,大致可分“手捏戏文”(细货)和“耍货”(粗货)两类。“细货”也就是诗中提到的“昆曲戏文讨人怜”,而“粗货”也就是像大阿福、大花囡这类的了。
(二)进入课程
1.展开对惠山泥人的作品赏析
请学生在赏析后尝试总结惠山泥人的特点。引导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概括,例如:造型、材料、颜色、题材、内涵等,培养学生的分析与对比的能力。
2.学生归纳惠山泥人特点
视频播放:泥人工艺大师介绍惠山泥人的由来,并简要介绍惠山泥人的制作技艺,惠山泥人背景下的文化内涵与存在的现状。
3.教师总结
泥塑作为民间工艺美术的重要部分,在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的造型夸张生动,形象憨态可掬,同时,鲜艳强烈的色彩将中国劳动人民的纯真、热烈、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展现得淋漓尽致,反映出劳动人民浓厚的生活情趣。
(三)教师示范
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教授塑造的方法;同时保持造型夸张、配色鲜艳亮丽、有纹样装饰的特点。
三、教學反思
《泥土的味道·惠山泥人》这一节课是基于欣赏民间工艺美术泥塑展开的,可以作为综合探究课程来学习,其目的就是使学生能了解这一传统工艺,激发对其的学习兴趣和创作热情。在课堂练习中,让学生主动参与制作中来,体验做泥塑的乐趣,深入体会美术创作是来源于生活。从而遇到造型困难,如粘合度不够等问题,这也是对其心理承受力的一种考验,引导学生热爱生活,热爱传统民间工艺美术的情感,全面提升中学生的核心素养。但是由于课堂时间受限,可能不利于学生制作和细节上的处理,需要课后的延展,更需要考验学生的耐心和细致。
参考文献:
[1]尹少淳.尹少淳谈美术教育[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6.
(责任编辑 王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