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深度教学的探讨

2020-11-23 01:52张梦雯
课外语文·下 2020年10期
关键词:文化素养学习方法传统文化

【摘要】传统文化是民族人文精神、思想观念、道德观念的载体,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感受和吸纳,不仅继承优秀文化传统,彰显传统文化的魅力,更使学生获得文化底蕴的丰富和文化品质的提升。高中语文教学中,通过课内外传统文化阅读文本的学习和训练也能使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思想性更加浓郁,在文化精髓吸取中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进而达到全面而健康地发展。本文就高中阶段引导学生关注传统文化,指导学生接触、认识和接受传统文化及思想等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中语文;传统文化;学习方法;文化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0)30-0024-02

【本文著录格式】张梦雯.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深度教学的探讨[J].课外语文,2020,19(30):24-25.

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在研究中小学素养教育的基础上,提出了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培养要求。文化传承与理解的素养是高中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四个方面之一,而在高中语文教育中就要求教师要指导学生在语文课内外的学习中,能够认识、理解和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成一定的借鉴传统文化、不同民族和地区文化的能力,不断在学习过程中拓宽文化视野,增强文化自觉的意识,养成文化自信的态度,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和品位。因此,我们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要让学生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特点,引导他们在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形成热爱中华文化的感情,不断地提高道德修养,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获得为民族振兴而努力的使命感与社会责任感。那么,我们如何指导学生学习研究传统文化,在传统文化的吸收和滋养中提升素养呢?

一、挖掘教材中传统文化,引导学生主动丰富知识

传统文化门类众多,如饮食、建筑、服饰、生活习俗等等都可以说具有传统文化的元素。在高中语文学习中,我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主要来自教材中文言文及古典诗歌的学习。但是,我们教材上的一些传统文化多是作为理解文章内容的补充,是点到而止的,甚至都没有点。如姜夔的《扬州慢》中“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淮左名都,竹西佳处”等句中,“淳熙”是年号,课下注释只是说南宋孝宗的年号。丙申是天干地支纪年的一种方法,课下注释只交代是哪一年。“至日”有注释。“维扬”注释为扬州。“黍离之悲”只解释了“黍离”——后世即用“黍离”来表示亡国之痛。但这里“黍离之悲”应是“对国家残破,今不如昔的哀叹”,毕竟南宋当时没有亡国。“淮左”没有注释,“淮左”解释为淮东。要补充宋代的行政区划是将苏北和江淮设淮南东路和淮南西路,其中的淮南东路又称淮左,淮南西路称淮右。如果我们不注意,可能将淮左解释为淮水的东面。

其实,在接触到这样的传统文化时,我们在教学中可以丰富起来。如对年号、帝号、庙号各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区别进行讲解和指导;可以就“丙申”补充古代天干地支纪年、月和日的知识,还可以补上更、刻等计时的知识。再有就是至日,我们可以让学生温习二十四节气的知识,对传统的节日,如元宵节、寒食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上元节等,以及这些节日的习俗进行补充。就维扬,可以让学生对一个城市的历史名称的变化进行认识、记忆与理解。如此,我们在教学中将传统文化知识进行有益的补充,学生就可能在传统文化知识的认知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认识到传统文化的泽被深远,并从中爱上传统文化的学习并愿意接纳。

在具体教学中,我们老师可以就相关的传统文化知识进行补充,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搜集与整理。就如在《扬州慢》的学习中,我们可以确立几个传统文化积累的点,如古代纪年方法、古代地域名称的变迁、传统节日与习俗等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搜集和整理,制作成课件或者卡片,在语文研究性学习的课上进行交流。当然,现在网络资源丰富,我们还要培养和要求学生在教材学习中遇到古代文化知识时,如果自己搞不清要主动去查找、掌握。在课堂教学中,多让学生去展示自己对传统文化知识的认知,不断地激励他们自觉、主动地获得传统文化知识。

二、加强传统文化与时代联系,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我们对传统文化的态度是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地批判性地继承和发展。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遇到一些传统文化知识要与时代、当下进行联系,让学生对传统文化有更深的认识和理解,从而提升个人的文化素养和品位。如《鸿门宴》中有“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对于这一内容,我们课文下面没有注释。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就要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他们是这样的坐法,为什么要交代这一内容。这里,这样的位次安排显示着人物的身份,古代的房屋客厅一般是朝东西方向的,面对大门的位置是最尊贵的,而靠近大门的位置,也就是张良的位置是最低下的。范增地位仅次于项羽且比刘邦的位置要高。这样的座次显示着项羽没有足够地尊重刘邦,显示其自矜功伐、狂傲自大的性格;再有,范增虽然被项羽称为亚父,但是他的位置不如项羽的族叔项伯,也可以认为项羽对属下还有任人唯亲的一面,这与他最后的失败也是有着一定关系的。当然,我们在对《鸿门宴》以及楚汉战争的有关故事了解之后,知道项伯是隐藏在项羽身边的内奸,这又是楚霸王项羽失败的因素之一。如此,这一座次的交代可谓有一定的深意。

这一古代的座席文化在我们当下也是存在的,如果我们不懂这样的文化,就是生活中没有情商、没有修养的表现。因此,我们在这一内容的教学中,可以就生活中有关的这样没有礼貌,不懂得尊重别人的故事,让学生认识到吸纳传统文化对自己的形象、品质的影響,教育学生要注意生活中传统文化的学习与借鉴的意义,促进我们素养和品质的提升。

当然,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我们高中生在学习、生活和成长过程中也是有苦恼的。我们可以在传统文化与人文精神中获得脱离苦海的精神力量。如苏轼的旷达就可以是我们遇到挫折时的解药。如《赤壁赋》中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定风波》中“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都可以让我们淡看一时的不如意,从而拥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迈。

三、拓宽传统文化学习渠道,去粗取精辩证地吸纳

五千年的中华文明有精华,也有糟粕。我们在高中语文教育教学中,引导学生接触中华古代文化的同时,不能局限于课堂和教材,应该拓宽传统文化学习渠道,并就一些文化进行辩证分析,让学生去粗取精、辨伪存真地吸纳。

课堂是文化学习的主阵地,而传统文化的学习还可以是多样的,如一道文化常识题中有“火销灯尽天明后,便是平头六十人”一诗句,让学生选择是不是描写我国传统节日元宵节的。有好些学生没有做正确。其中有些学生没有注意到 “一夜连双岁”的是除夕,就看到火与灯就认为是元宵节。这里,我们再对传统文化节日及习俗特點进行补充和丰富。再有,我们可以利用和挖掘地域文化资源来学习传统文化,如我们宿迁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庙会,舞狮、划旱船等保留和继承着传统文化,我们可以从中受到传统文化的滋养。当然,现在一些古代文化作品、古装的影视作品,以及中央电视台推出的《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等也可是我们汲取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和营养的渠道。

当然,我们的古代文化中也有一些不可取的地方,需要学生辩证地分析。就如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而言, 易中天先生曾经直言:《三国演义》我认为是混蛋,三观不正,不建议大家看。为什么讲“三国”出名的易教授如此说呢?我们知道,胡适、鲁迅、毛泽东等人都对《三国演义》予以高度评价。《三国演义》中确实有一定的英雄史观、个人主义和封建糟粕,但是,其艺术成就和人民盼望仁政的朴素愿望是值得肯定的。因此,我们在指导学生阅读古典文化方面的书籍或者文章的时候,要提醒学生不要盲目地对那些文章中的一切都肯定、都接受。

再如我们高三最近考试做过的文言文阅读《重修棂星门移置瑞光楼记》一文中,有“一峰突起者曰‘狮峰,峰之下,龙湫水积墨色而深不可量,世传有灵物隐其间”。后面则是有些荒诞的:在科举之年,大小如斗灵物——宝珠出现的次数就会和当年本地登科的人数对应,还没有差错。这里,我们老师在讲解的时候就要注意引导学生辩证地分析,不能认同这样的“怪力乱神”的说法,同时,也要让学生理解作者欧阳熙这样写的目的。如此,我们学生才能客观地看待传统文化,能够分辨并弃其糟粕。另外,我们的地域文化中也有一些传统文化可以吸纳,如现在正月的赶庙会,到寺庙焚香敬神,还有逢年过节的祭祖之类,都需要我们看到其中的传统文化,也要规避其中的糟粕。

总之,高中阶段,是基础教育的最终阶段,也是一个人基本素质素养定型阶段。而高中语文肩负着文化育人的重任,我们在高中语文课堂重视传统文化的接触、学习和吸纳,不仅使得语文课堂更具有文化意蕴,更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和人文修养。

参考文献

[1]王琳.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提升学生综合素养[J].辽宁教育,2019(2).

[2]刘青莲.利用传统文化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J].语文天地,2019(4).

猜你喜欢
文化素养学习方法传统文化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论高中物理电路知识的学习方法及解题思路
小学语文低段识字教学的意义及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