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方震 兰亚春
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发展残疾人事业,加强残疾康复服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重视残疾人健康,努力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李克强总理要求“拿出更实用、更有针对性、更具人文关怀的措施,推进解决残疾人在身体康复、教育就业、权益保障等方面存在的困难,让他们更多感受到全社会的温暖”[1,2]。《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条例》《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的意见》等法规政策,对建立健全残疾人康复救助制度提出明确规定,社会各界越来越重视残疾人的各项利益[3]。根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大约有8296万残疾人,以Z市为例,约有52万残疾人,占全市人口比例的7.2%。如此庞大的残疾人群体,提高残疾人就业率对Z市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研究的城市残疾青年群体是指年龄在16~35岁之间拥有或部分拥有劳动能力的城市残疾青年群体。
本文在Z市内通过相关部门及残联机构的帮助下,拿到了市残疾人就业相关的大量数据,下文将对数据进行分析,发现残疾青年就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另外,通过与市残联和年龄在16~35岁之间的16名城市残疾青年进行深度访谈,了解其实际情况。通过调查分析现状如下:
据市残联提供的数据,2019年全市换发到期残疾人证15184本,新办残疾人证16562本,全市培训残疾人共计5600人,培训后就业3605人;在进行入户调查的79026人中,就业人口为22400人,而未就业人数竟达到了56600人,未就业比例达到71.6%,已就业人数仅为28.4%,远远低于未就业比例。另外,按年龄段统计的就业数据来看,16~39岁入户调查的残疾人总数为23441人,其中,就业人数仅为6359人,占比27%,未就业人数达到17082人,占比73%,未就业人数远远高于就业人数。由此可见,Z市残疾人就业状况依然十分严峻,帮扶残疾人就业工作迫在眉睫。
在2019年入户调查的22404人中,就业方式最高的为灵活就业12684人,其次,是个体就业、自主创业为2909人,之后是按比例就业1724人,集中就业1659人,公益岗位就业1105人,辅助性就业458人。由此可见,虽然就业比例逐年呈上升趋势,但依然帮扶率低,就业质量不高,有关部门工作还是不得力。
据市残联的数据显示,2019年Z市入户调查的79026人中,从未上过学的有11366人,占比14.38%,未就业人数10708人;小学学历14357人,占比18.17%,未就业人数11800人;初中学历35240人,占比44.59%,未就业人数23590人;高中学历12775人,占比16.17%,未就业人数7990人;大学专科3425人,占比4.33%,未就业人数1764人;大学本科1699人,占比2.15%,未就业人数718人;研究生164人,占比0.21%,未就业人数58人。另外,识字情况统计,在14万持证残疾人中,识字人数为116360人,识字比例81.31%;不识字仍有26750人,不识字比例18.69%。由此数据可以看出,残疾人群体明显就业程度不高,较多集中在初中文化,其次是小学、高中未上过学,专科、本科、研究生学历更是寥寥无几。根据调查,专科以上学历的就业人数远远低于未就业人数,表明学历是就业的重要影响因素。
据市残联的数据显示,在2019年14万持证残疾人中,低于低保标准或低保边缘标准的为5784人,属于国家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为1175人,其他贫困人口16228人。在对17082名16~39岁未就业人员的入户调查后了解到,其未就业的主要生活来源主要以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家庭成员供养为主,达到12447人,占比73%。由此可以看出,因残致贫是主要因素,未就业人员就业困难主要依靠家庭成员供养和社会福利,收入水平低,家庭供给困难、负担沉重。
据市残联的数据显示,在入户调查的7836人中,需要职业技能培训的有2170人,占比27.7%;需要职业介绍的有1690人,占比21.6%;需要资金信贷扶持的908人,占比11.6%;可以看出主要是以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介绍需求为主,急需较为全面且实用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信息渠道的开拓。另外,在对未就业的主要原因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在16~39岁的17082名城市残疾青年中,在校学习者为1781人,占比10.4%;丧失劳动能力6832人,占比39.9%;无就业意愿1068人,占比6.2%;无就业技能1467人,占比8.6%;其他原因5809人。由此,除去在校学习、丧失劳动能力、其他原因这些数据后可以看出,进行心理辅导建立就业信心,增强其就业意愿,提高其职业技能水平也是帮助残疾青年就业的重要因素。
总体来说,目前Z市残疾青年就业率低,政府帮扶力量不足,就业方式大多是自主就业,其原因主要为:残疾人与外界沟通能力欠缺、获取就业信息渠道狭窄、工资低、被歧视、职业能力不强、学历程度不高。在对部分残疾青年访谈时了解到:大部分残疾青年都是渴望就业,自力更生;对就业培训渴望强烈,希望能够建立全面实用的就业培训体系;另外,残疾青年由于自身原因与外界沟通联系少,与人交流沟通困难,极度需要以某种方式来帮助他们获取就业信息、增强与外界的沟通交流。
要加强残疾青年就业权利的保障力度,加大残疾人教育、劳动职业技能培训的扶持力度,完善就业服务保障体系。残疾青年是个特殊群体,就业服务应该包含多个方面如:康复训练和医疗救助、就业信息、职业培训、心理辅导等各个方面[4-6]。另外,还需提高残疾青年义务教育年限,增加义务教育学校及义务职业培训机构建设,保障“五险一金”的公平待遇,消除歧视,提高残疾青年工资水平,建立专门的残疾青年心理咨询机构,加大医疗康复水平,增加残疾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加大以残疾人士为主导的医疗、公共设施等设施建设,鼓励并支持福利性助残社会组织及助残志愿者的发展。扶持自主创业,积极开设残疾青年互联网创业课程教授,开创“互联网+”的新型残疾青年就业模式。
家庭成员要不抛弃、不放弃,给予更多关怀,激励其工作的积极性,帮助其结合自身能力实现自主创业。在精神层面做到积极引导残疾青年,鼓励引导残疾青年主动就业。政府要加强政策帮扶,鼓励各高校开办特殊成人教育本科;各高校要依照本校专业特点设置适合残疾青年的专业,重点提高其职业能力,一切为就业奠定基础。残疾青年自身要更加努力,树立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就业精神,增强自身心理素质,保持良好的生活态度,提升自身的工作能力,努力实现自身价值。
整合社会资源,帮扶残疾青年就业,通过开办残疾青年招聘会、交流会,帮助残疾青年与外界建立沟通信息的桥梁,拓宽就业渠道。倡导宣传残疾青年平等的就业权,加强企事业单位自身的责任意识,充分帮助残疾青年高效率、高质量的就业。另外,在公共交通方面,要加强公交、地铁甚至大巴、火车、高铁、飞机等交通出行工具无障碍便利设施的建设,增设便民服务人员及助残志愿者,为残疾青年提供一个便捷、和谐的工作环境。
国家出台的保障残疾人就业权的法律法规,应该立足当下,针对社会歧视、教育、职业培训、政策落实等方面,完善和优化法律法规,做到有奖有惩,严格规范法律法规、政策的落实。与此同时,要加强残疾人就业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普及残疾群体的法律、政策知识,真正做到让残疾青年就业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切实保障残疾青年的就业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