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驱动下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2020-11-23 00:49孙佩
就业与保障 2020年14期
关键词:教师队伍教育教师

文/孙佩

我国已经进入了大数据初级阶段,大数据在教育方面的应用和发展是一个十分值得讨论的话题。教育行业是一个信息密集型的行业,需要协同处理多种不同种类不同性质的信息。大数据凭借自身强大的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还可以拓宽学习的广度、宽度以及思维深度,促进大数据在教育事业中的应用。就教师队伍建设而言,利用大数据可以改变教育工作者传统的思维模式,改善传统的团队管理方式、信息交互模式、考核评价体系等。

一、大数据的特点及应用

大数据的战略意义并不在于庞大的数据积累,而在于能够进行合并分析计算以及后续的专业处理,获得具有指导意义的计算结果,还能对整个行业做出前瞻性的规划[1]。目前大数据实现的难点主要在于对数据的加工处理能力,通俗来讲就是指适合特定行业的算法,通过对大量数据的分析来实现数据本身的价值。从技术层面来看,大数据与云处理互为支撑,庞大的数据量决定了大数据的分析与处理,不可能通过单一计算机来完成,必须依托分布式架构,由数十甚至上千万台计算机分布协作,完成对海量数据的处理。正因云计算技术取得的重大突破,才让大数据站在了时代的风口浪尖。

那么大数据为什么这么重要呢?对于大数据来说,当数据量达到一定级别后,大数据就会呈现出巨大的价值。大数据就像是一座难以开采的宝藏,需要特殊的技术才能开采出价值。

二、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

(一)“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未落实到位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各教育体系中都得到了大力宣传,但很少能落实到实处。在现阶段的教师队伍建设管理体系中,仍存在管理权高度集中、服务意识淡薄、对教师的发展重视程度不够等问题[2]。导致了教师对于现行体系的认同度不够,不能将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工作中,对于教育工作没有认同感和归属感,继而导致了教师机械性的工作,创新的激情不高。总的来说不灵活的管理机制,抑制了教师本身的创新性,过于刚性的管理方式使“以人为本”成为一句口号。

(二)教师队伍结构失衡

教师队伍是一个相辅相成的整体,团队中每个教师应该拥有自己的长处,相互配合,让整个教师团队的功能最大化。由于目前教师队伍的薪资待遇水平、晋升机制等问题,导致教师队伍很难招到高层次的人才,留不住优秀教师,导致教师队伍学历整体偏低。

(三)教师素质差异较大

随着大数据对教育行业的不断渗透,要求教师在本专业有着较高的专业素养,还要求教师对大数据等数字信息技术有一定的驾驭能力,同时更加高效的信息公示和频繁的人员流动对教师队伍整体的思想素质也提出了新的要求[3]。教师的视野不开阔、专业能力不强、思维模式固化、教育理念较为落后都已经成为教师队伍建设的短板。

(四)教师加强自身学习意识不强

由于工作强度和时间的影响,许多教师在加强自身学习方面存在着学习频率低、学习兴趣不高、学习内容老旧等问题。导致教师不能跟着时代的进步来更新自身的思维方式和知识储备。体现在教学环节中表现为:在课堂内容的安排上比较随意,教学流程不科学。教师的继续学习应该秉持适用、易用、快速的特点。

对于教育管理者来说,要加强对教师学习意识的培养,让教师意识到更新思维和教学能力的重要性。切实改变教师学习意识淡薄,流于形式现象。改变以往教师的学习只是为了考证评级的现象。应从管理体制和规则制定层面来考虑,让教师的再学习成为一种制度保障下的行为,建立合理的奖罚制度,对于学习成绩突出的教师,管理层应给予合理的休假、加薪等奖励。

(五)教师评价制度不合理

在一个体系中,评价制度往往直接影响着规章制度是否能落实到实处。国内教师的考核评价制度是以学生学习成绩为主导的,对教师的工作时长、教学秩序、教师事件、学生成绩等多个维度对教师的工作作出评价[4]。随着大数据的普及,知识交换速度加快,现行的评价制度已经难以适应如今的教育发展。更有甚者直接将学生成绩和教师的薪资挂钩,对于一些社会影响力突出的科研型教师来说,自身的社会影响力的价值远远高于教学工作的价值。

(六)教师“主人翁”意识不够强烈

关于教师“主人翁”意识的建立重点在于奖励机制一定要公平、透明,同时又要有切实的激励作用,而不会导致员工根本不在乎所谓的激励。不患寡而患不均,这是奖励机制能平稳运行的前提。对于具体的奖励形式,可以结合学校的特点和资源进行现金奖励和福利奖励。同时也要大力推行集体进行奖励,让团队内部有着良好的凝聚力,形成一个有集体意识的,荣辱与共的集体,这对于学校的竞争力以及文化价值的提升都大有裨益。

三、大数据与教师队伍建设的结合

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数字集成化行业实现的教学模式、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思维的信息化,可以将其精髓选择性地移植到教师队伍管理行业,实现教师队伍管理模式的信息化、数字化。

(一)基于大数据的核心文化建设

核心文化是一个学校健康长远发展的精神保证,是教师团队在大风大浪中激流勇进的力量源泉。在大数据渗透下的教育行业知识更新速度不断加快的今天,科学向前的核心文化更是起着中流砥柱般的重要作用。核心文化要与大数据的核心内涵保持同向,对此可以从以下三点来构建:一是构建共同的愿景,让全部师生都有奔头,不自觉地将自身的发展与学校的大目标结合起来;二是构建全校师生认同的企业文化,被人真正认可的文化屏障,是抵御大数据背景下文化冲击的最有效屏障;三是构建基于大数据的师生新关系,得益于大数据强大的数据分析与处理能力,可以将每个学生的学习模式与思考特点进行单独分析,教师可以根据此报告生成千人千面的教学方案,提升教学质量,改善师生关系。

(二)基于大数据的专业素质建设

教师的专业素质的建设是教师队伍始终保持竞争力的根基。首先让自己有着互联网思维,敏锐地捕捉时代的动向和需求;教师在大数据背景下加强自身互联网意识的培养,及时意识到自身行业的发展和需求,加强相关知识的更新;在前期,加大组织大数据学习的力度,让教师对于大数据背景下的课程安排和上课方式有一个直观的认识,找到提升自己业务能力的方向;搭建学校专业知识人才网,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的优势,构建属于自己的专业知识以及教学知识网站,简化教师获取知识的途径;引领教师关注自己的专业,比如课程安排和相关奖励等。

(三)基于大数据的管理机制

在传统的教师管理机制中,权力较为集中。管理者负责管理,很少深入到一线进行教学工作。而教师往往只负责自己科目的教学工作,对于不同科目教学工作的配合问题很少考虑,依靠大数据建立本校的课程安排与教师调动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在管理中一定不能出现外行领导内行的情况,这样不但会使效率低下,还会严重影响管理者威望,造成日后工作更加难以开展。就竞聘问题来说,借助大数据强大的数据库,可以寻找更加适合本校的专业教师。

(四)基于大数据的评价机制

科学合理的成果评估机制是保证教师工作顺利进行的最好保证。在大数据的帮助下可以更精细的量化教师的工作量,更好地实施绩效工资制度和岗位评估机制。通过绩效工资制度可以更加公平地安排薪资,合理地拉大薪资差距,对教师形成激励,切实保证“多劳多得,优工优酬”。运用大数据可以更加方便、准确地从多维度考察教师的工作,对教师的评优评先提供可靠的数据保证,而不再像过去一样由人的主观来评价,使得晋升机制更加公平、透明。

(五)基于大数据的服务主导型教师队伍

建立基于大数据的服务型教师团队要从改变教师的思想观念开始。改变传统的按照既定的备课内容教学的方式,考虑到时代的进步、学生需求的变化,要求教师要勤于学习,在有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具备相关的教学方法、教学经验。可以由学校牵头,进行基于大数据的教学调研,切实掌握学生的需求,反馈给教师准确的学生信息,建设一支基于大数据的服务型教师团队。

(六)助力大数据的日常化

大数据作为一个工具,在以后的日常生活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目前大数据还是一个新技术,基层教师并不十分了解大数据的功能及应用意义。对此,应由政府部门主导,加强大数据的科普工作;从学校层面来看,积极举办大数据学习会及大数据读书会等活动;就教师个人来看,培养自己的大数据思维,加强相关知识的学习。

四、结语

教师队伍的建设对于教学工作的开展、对于整个教育行业的平稳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以往存在的激励机制不透明、评价机制单一、师生了解不深入等问题都可以借助大数据这一工具解决。借助大数据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教师队伍的建设将朝着数字化、信息化、透明化的方向发展。科学高效的教师团队建设必将推动我国教育行业的发展,响应文化强国战略,切实提高国民文化素养,提升文化软实力。

猜你喜欢
教师队伍教育教师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最美教师
务实求真的长春高新第二实验教师队伍
尚德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
当前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思考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圆我教师梦
加强民办高校中青年教师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