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专业实践周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020-11-21 02:58朱凤山
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学年校企岗位

朱凤山

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天津300350

一、引言

早在2014年教育部等六部委就印发了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 (2014-2020年)》,指出了高职院校在培养中高级技能型人才、提高劳动者基础素质、推动社会发展和促进就业方面做出的重要贡献。根据该规划要求,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层次应更加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应更加符合市场需求,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应更加密切,建成具备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明确指出,高职院校要不断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这给高职院校推进实践探索指明了方向。随后,《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明确人才培养模式要深化产教融合;《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要求高职院校要启动和实施1+X证书制度;各地方政府教育主管部门也纷纷制订出台相关的实施细则,指出高职学生应取得学历证书和多项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

国内众多高职院校教师和科研工作者,就高职院校如何开展校企合作、现代学徒制、双创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从高职院校如何培养适应国家发展的新型技能型人才出发,在院校保障制度建设、教学模式改革、实训基地建设等维度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为我国高职院校开展实践教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奠定了理论基础。众多研究结果表明实践教学是将专业学习落实到具体实践活动中的载体,实现了教学和实践的一体化。从学生到企业员工角色的转变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阶段性的实践和考核,并且每个阶段都应分解为目标清晰的单元。不过受学生数量众多、实践教师能力水平有限、实践项目复杂等因素的制约,实践教学模式落地的最后一公里存在很多挑战。学校实践教学管理制度不够完善、教学周期没有明确实践教学的时间段等,这些因素都或多或少地影响了实践教学的效果。探索寻找符合高职院校教学特点、学生特色的实践教学模式,缓解实践教学面临的窘境,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有利于培养面向企业岗位需求的应用技能型人才。

二、实践周的制度建设

专业实践教学是培养实践型、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经之一。国内众多高职院校在教学计划中都明确了实践教学的比例,从思想意识上不断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在教学过程中穿插实践,并把实践课独立为一门课程,邀请企业技术员集中实施实践教学或到合作企业驻场实践都是常见的实践教学形式。但这些实践形式比较单一,实践效果受限,不能很好地发挥实践教学的效果。专业实践周教学可根据高职院校办学定位、教学特色,将实践教学内容划分成切片,分配到每个学期,以教学周为单位,建立以实践周为载体的实践教学模式,科学合理地选取上述实践教学形式,形成与日常教学相辅相成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实践教学体系,有利于循序渐进地培养面向企业岗位的应用型高职人才。

专业实践周教学制度的建立与修订,由校内骨干教师、合作企业资深技术员和行业内的专家共同承担。实践教学内容和形式以满足行业人才需求为出发点,综合当前的新趋势、新技术、新需求,保障实践方案能更好地贴合用人单位的需求。从学生入校到毕业,按照学年划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校方和企业参与,校内双师型教师和企业技术专家教研本年度具体实践内容。第一学年完成实践认知、知识认知1、岗位认知和职业素养,前两项由校方负责,后两项需要企业参与;第二学年完成知识认知2、项目认知、初级实践和项目实践,前两项由校方负责,后两项需要企业参与;第三学年完成岗位技能、职业技能、分岗实践和顶岗实习,前两项由校方负责,后两项由企业负责。校方实践教学的落实由双师型教师承担,企业实践教学的落实由技术专家承担或参与。实践教学阶段的划分和责任对应关系如图1所示。

三、实践周的目标任务

实践周的目标是在日常教学的基础上,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为导向的实践活动、实践探索、实践交流及实践考察,旨在落实应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实践周应从实践教学的规律出发,按阶段、分层次进行实施,循序渐进,有利于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有利于实现从学生工、学徒工、准员工到合格职工的角色转变。

图1 实践周教学模式阶段与责任划分

(一)第一学年实践周任务

第一学年的学生对应学生工角色,主要是在校内学习专业知识,了解所学知识的应用领域,知道实践周的教学要求。在实践周开始之前要明确实践的目的和意义,具备专业知识的认知能力,实践周结束后需要提交实践过程总结和感想。实践周持续时间为一周左右,实践任务主要是岗位认知和职业素养。要求学生能够对本专业将来的就职岗位有一个清晰明确的认识和理解,知道岗位的职责要求,了解岗位的工作技能,清楚岗位的价值和社会地位。让参与实践活动的学生知晓合格员工必备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该学年的实践周主要通过企业参观、实地考察、技术讲座、人物事迹学习等方式开展。

(二)第二学年实践周任务

第二学年的学生对应学徒工角色,主要是在校内深入学习专业知识,掌握所学知识的应用领域,对整体工作流程、整体项目流程有比较明确的认知。实践周的持续时间为两周左右,实践任务主要是初级实践和项目实践。初级实践要求学生分组进行,在实践过程中对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应用;项目实践要求学生分组进行,在实践过程中针对具体项目进行资料收集、可行性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和测试验收。该学年的实践周主要通过校内集中实践,由校内双师型教师和企业工程师混合施教,或企业工程师施教、校内教师担任助教。学生是学徒、教师是师傅,由师傅手把手、言传身教地完成项目实践。

(三)第三学年实践周任务

图2 实践周实施过程

第三学年的学生对应准员工角色,第一学期主要在校内学习专业知识,扎实掌握岗位技能,熟练使用岗位要求的各种信息化系统和工具,初步具备职业技能。第一学期实践周持续时间为二到四周,实践内容主要是分岗实践。在实践过程中将学生划分为实践小组,组内成员分别承担实践岗位对应的职责,由小组成员互相合作、互相配合共同完成实践项目。实践目标不但要强调个人的实践成果还要强调小组的整体实践效果,以此来增强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沟通技巧、冲突解决能力。分岗实践主要有企业工程师承担,校内教师任助教。第二学期主要在企业顶岗实习,见习岗位职责,主要由合作企业和实习企业负责,校内教师辅助。通过实践和实习,学生基本能够具备专业技术、岗位技能,承担岗位职责,成为准员工。

四、实践周的实施步骤

实践周教学不同于传统授课方式,采用集中时间段密集实践,每天都有对应的实践任务、主题和内容。每个学期的实践周启动后,按照实践主题与内容发布、实践知识探究与导入、实践学习资源自学、实践活动设计与执行、实践成果收集与展示、实践总结与反思六个步骤开展,实施过程如图2所示。其中前三个步骤要在实践教学之前完成,可以借助翻转课堂进行,也可以根据实践周目标和任务适当调整;后三个阶段是实践周的主体步骤。

1.实践主题与内容发布。不同学年、不同学期实践周的目标和任务不同,实践主题和内容要与之匹配。在实践周启动之前,由校内双师型教师、企业工程师和行业内专家协商实践主题和实践内容,经学校审核通过后对参与实践的学生发布。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选择是否开展双向选择实践。

2.实践知识探究与导入。借助翻转课堂、MOOC、网络资源开展实践知识的探究与导入,让参与实践的学生对实践主题和内容有更加深入和全面的了解,激发学生实践的兴趣。

3.实践学习资源自学。项目实践内容涉及必要的前期知识、核心技术、关键技能,利用实践周之前的时间开展自主学习,或者在实践周开始后,由校内教师组织集中学习。

4.实践活动设计与执行。实践周的教学活动设计与执行是实践周教学的核心环节。担任实践周教学任务的校内教师或企业工程师按照预期的实践设计,全程参与实践教学的各种活动。实践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参与实践活动的学生通过民主集中制的原则选取组长。组长应具有相应的权限,如对成员的实践表现进行绩效评价等。教师在实践过程中掌控实践进度,制订实践活动的项目,详细记录实践单元审查结果。同时采取不同措施激励不同小组,在实践任务完成的基础上,扩展实践内容,创新实践思路和方法。

5.实践成果收集与展示。实践成果既包括实践周结束后的最终实践成果,也包括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成果形式可以包括活动报告、调查报告、实践总结、项目工程、设计文档等。收集实践成果时可以按组进行也可以按个人进行,尽量涵盖实践过程的全部活动。实践成果以不同形式进行展示,既在实践学生内部展示也在实践活动之外展示。通过展示优秀实践成果,建立激励机制,促使实践周活动向良性循环发展。

6.实践总结与反思。总结和反思是针对实践活动的授课教师,这是实践周的最后步骤。通过总结实践周的得失、利弊,启发后续实践周的设计与执行。反思可以帮助实践教师更好地认识实践过程中的长处和不足,教学相长。

五、实践周的考核方式

实践周的考核突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考核标准与实践周的目标和任务一致,考核的指标尽可能量化,考核范围既要覆盖整个实践周,又要有轻重之分。从第一学年到第三学年,高职院校侧重考核的内容有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三个方面;合作企业侧重考核的内容有职业素养、项目操作和岗位技能三个方面。考核方式包括实践能力考核和实践过程考核,前者针对学生掌握实践技能的程度,后者针对学生在实践周过程中的态度、规范、自学能力、团队意识等因素。考核的实施要利于激发学生勇于实践的品质。

实践周考核指标的理论知识、资料收集和软件工具属于知识储备,能够保障实践任务顺利完成,其权重占实践周总成绩的20%;实践态度、实践操作、职业素养和撰写报告属于实践应用,是实践周重点要培养和强化的知识和技能,其权重占实践周总成绩的70%;自评与互评是实践小组成员彼此之间的认可度,能考量出非教学实践小组成员对最终结果的贡献率,其权重占实践周总成绩的10%。实践周考核说明如表1所示。

表1 实践周考核说明表

六、实践周的问题反思

以天津商务职业学院为例,信息技术学院是天津商务职业学院的二级学院,是教育部批准的第二批国家级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该学院以培养实践型、新技术型人才为目标,创新教学模式,开展校企双导师、工学交替、学徒学分制等教育教学与实践活动,逐步健全和完善了人才培养模式。通过逐步推广实践周教学模式,增加了学生企业参观、实践应用、校企项目合作的机会,学生的实践应用水平得到提升。但是,在实施实践周教学的过程中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校企合作缺乏长效机制。企业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培养方案的修订、专业技术方向提供指导意见,在专业实践、实践周教学中提供师资,促进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与企业的需求对接。但目前的校企合作模式中,企业的角色更多的是付出,实际赢利点不显著,合作意愿并不强烈,资深的企业工程师、技术员深入高职院校的机会和时间并不多。

第二,具备企业实际工作经验的师资短缺。在实践周实施过程中,具备实际项目经验的教师能够更好地设计和执行实践活动,同时起到校内外联系人的作用,能够组织学校教师和企业工程师的有效对接。但是校内教师能够参与或承担实际应用项目的人很少,技术水平相对落后,在实践教学中能力不足。因此,需要探索切实有效的师资培训机制,让更多的教师有机会、有能力参与企业的实际项目。

第三,实践场地相对受限。让学生走出去,到企业中去实践;把工程师请进来,在校内场地开展实践,这是两种常见的实践方案。前者需要克服实践学生人数较多、企业容纳困难的问题;后者需要学校提供较为专业的实践场所。因此,需要探讨有利于校企双方的实践与实训场所建设方案。

针对上述实践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应从校企合作机制、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三个方面寻求突破口。建立院校和企业有机共生关系,以职业院校为主阵地,主导建立企业大师工作室、工作站或工作坊,为企业工程师提供工作环境,以“校中厂”模式为企业赋能。支持双师型教师在企业任职,以大师工作室为纽带,连接学校教学与企业生产。提升建设职业院校实践场地标准,与企业生产环境保持一致,确保有能力完成实践教学任务,形成校内实践为主、企业实践为辅的实践教学“双循环”。

猜你喜欢
学年校企岗位
青春,在为国奋斗的岗位上闪光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内容回顾 温故知新
第二届星火学年
杨浦区老年大学举办2015
——2016学年期末汇报演出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一个平台 四项合作 多方共赢——“政府搭台、校企唱戏”之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探索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