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洁
摘 要:随着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新媒体已经成为人们重要的信息来源渠道与获取方式,新媒体已经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传统阅读方式。读者信息的需求量与阅读方式具有极大的个性化特征。当前,图书馆知识服务也应当具有创新思维,需要在新媒体环境下创新服务方式,运用新技术、新手段、新技术进行知识服务供给,达到提高知识服务科学性和有效性的目标。本文通过新媒体形势下对图书馆受到的挑战进行分析,简单以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图书馆为例,提出一些相应的优化策略,希望为图书馆建设提供些许建议。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创新策略
中图分类号:G252;G25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866(2020)22-0-02
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广大师生,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图书馆应当进一步强化信息技术建设,完善新媒体图书服务工作,提高知识服务的创新性,着力增加图书资源的供给力度,强调构建一系列系统化、智能化、个性化、实时化和多元化的图书信息供给机制,从而满足读者的个性化阅读需要,达到提高馆知识服务创新水平和提高图书供给针对性的目标。
一、新媒体对图书馆信息服务影响
(一)信息来源多样化
新媒体使得图书馆信息与资源的来源更加多样化,互联网纷繁复杂的数据信息可以更好地补充高校图书馆电子图书数据库的不足。高校图书馆不仅可以从图书供给商处获得纸质资源与电子图书资源,而且可以通过高校图书馆联盟的方式实现图书资源的共享。高校图书馆与校外图书馆或档案收藏机构也可以建立广泛的联系,形成综合性的图书供给体系。例如,笔者所在高校(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就与知网、万方、百度文库等都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在校园网络全覆盖的基础上实现信息供给的高度自由化。
(二)图书呈现离散化
读者信息获取的途径日益多样,读者的阅读需求日益广泛,新媒体环境下各种可视化媒体日益吸引了读者的注意力,传统的阅读供给机制受到了极大的挑战。读者不仅从高校图书馆除借阅纸质图书文献,还可以通过Google、百度知道、维基百科等随时搜索自己需求的信息,读者可以在自媒体微博、微信等平台发布自己感兴趣的信息。随着智能手机应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读者获得信息的渠道更加离散,学生阅读的方式更加多样,各种碎片化信息降低了图书资源信息的黏性。高校图书馆如何吸引读者,建立与读者保持充分互联的图书共享机制日益重要。
(三)读者信息素养更高
新媒体环境下读者可以获得海量的数据信息,电子借阅信息往往具有碎片化特征,海量的图书内容以多样化的方式供给,读者时常面临着庞杂的资源群体,读者常常因为资源交互对象不同而难以判断图书信息的质量。当前,读者选择信息的难度加大,辨识信息真伪的能力不同,有的读者越发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能够准确获得自己想要的数据信息;而有的读者常常面对海量数据信息不知所措,不能根据个体的实际需要进行信息检索,往往存在阅读焦虑感。
(四)信息服务立体化
目前,高校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日益呈现立体化的特征,不仅图书信息的来源渠道日益多样化,而且服务读者的方式日益个性化,图书馆可以利用各种媒体向读者提供各种图书数据信息资源。交互式、移动式、多元式的方式成为图书供给的新方式。手机图书馆、移动图书馆、信息推送服务、资源导航服务等日益丰富。微博、微信、二维码扫描,手机短信等成为重要的服务方式,图书馆服务模式可以借助先进的理念,多元化的手段,交互的方式提高服务的质量。
(五)版权问题日益突出
新媒体环境使得信息交互的得利性显著的提升,在知识供给更加快捷化当下,使得版权保护的难度加大,知识传播与版权保护甚至形成了一定的矛盾,知识产权保护的主体、客体与版权的使用变得异常复杂。一方面高校图书馆面临着保护特有图书版权的需要,另一方面知识版权问题也更加尖锐,图书馆需要根据读者的需求提供文献传递服务,图书馆读者借阅OA资源获得网络资源共享时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各种潜藏的法律风险直接影响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质量。
二、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创新策略
(一)创新信息服务理念
高校图书馆应当采用新理念、新模式、新方法进行知识服务,强调根据高校师生读者日益个性化的阅读需要进行知识服务。首先,进一步强化信息服务意识,着力构建信息化的知识服务体系,在高校图书馆服务建设过程中积极树立新媒体思维,打破图书馆专门进行紙质图书供给的窠臼,进一步运用新媒体进行线上服务,强调进一步设置灵活的服务时间,扩展服务的对象,进一步丰富服务的内容,不断扩展各种图书信息服务的供给手段,以读者为中心建立综合性的服务机制,力求做到读者在哪里就将服务延伸到哪里,全面提高服务意识和更新服务理念。近年来,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图书馆借助微信公众号、小程序等多媒体技术手段建设了智能客服、微信阅读等线上服务平台。
(二)优化信息供给途径
图书馆馆藏资源是信息服务的基石,图书馆为了开展高质量的信息服务,满足新时代读者的多元化信息服务需要,还要构建内容丰富、结构合理、载体多样的馆藏资源的服务供给机制。首先,应当把大数据技术融入到高校图书馆免费资源利用体系当中,强调根据高校大学生的不同专业、不同类别提供有价值的免费网络图书资源,做到及时整理、筛选、推介各类免费资源。例如笔者所在图书馆建设基于元数据整合的智慧图书馆检索系统——开务检索。其次,加强特色图书数据库的建设工作,重点加强本校特色图书数据信息的管理建设,强调依托本馆特色资源作为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主体,同时与各高校、信息知识服务平台等建立广泛共享的合作协议,从而为高校特色馆藏资源的建设构建科学化的工作体系。在这方面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图书馆充分挖掘在工会、工运等方面的资源优势,建设了中国工运文库线上知识服务平台。再次,不断完善共享机制,建立合理的信息互动共享机制,进一步优化技术保障,强调在强有力的资金投入中完善信息共享接口,提高信息共享的智能性。围绕优化用户体验、达到提高服务质量目标,近几年笔者所在高校还积极推进中国工会系统内的全国工会院校资源保障联盟建设,就是为了实现图书资源的共建共享。最后,还要进一步开辟多种途径用于读者的推介活动,着力在微信、微博或其他自媒体平台与读者进行互动,从而及时满足特定用户的信息服务需要,提高整体服务质量。
(三)提升馆员综合素质
新媒体时还要重点提高馆员的素质,强调根据读者的信息供给需要建立专业的高校图书馆服务队伍。首先,应当保证读者服务的广泛性、准确性、权威性和个性化,应当及时更新知识服务,强调高校及时组织高校图书館馆员进行专业技术培训,根据新时代新媒体服务的需要进行专业技能的更新。其次,大力聘用具有专业技术背景下高校图书馆信息化技术人才,强调在大数据背景下引进专业的高校图书馆系统开发、服务技术团队,通过优质的人才保证高校图书馆专业服务的整体有效性。最后,不断优化馆员知识结构,进一步增强馆员的专业知识水平,提高馆员的信息驾驭能力,要求馆员具备丰富的信息收集、整理与深度挖掘的能力,强调引导馆员围着知识服务进行课题研究,根据读者的个性化需要推动高校图书馆自媒体服务质量的升级。还要开展多种形式的知识服务创新,注重不断提高图书馆服务人员的专业素养,力求有效应对新环境给图书馆带来的新挑战,从而达到提高图书馆服务质量的目标。
(四)提升读者信息素养
高校图书馆应当与读者保持紧密的联系,强调进一步培育高素质的读者。高校图书馆应当广泛宣传信息化的图书资源供给方式,号召广大读者充分运用信息图书资源,实现信息图书资源的有序供给。首先,应当形成良好的图书服务宣传氛围,高校应当扩大图书馆服务的宣传范围,以新生入学为起点,运用一系列的讲座、培训、文献信息检索课程提高大学生的信息检索能力。其次,还要借助网络开发在线学习系统、图书馆导航服务系统和图书馆服务指南,大力开展信息技术素养教育,在各个社交平台保持与大学生群体的良好互动,更好地为大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图书信息,还可以通过社区平台开展信息检索素养的教育工作。最后,构建嵌入式的服务机制,将信息素养嵌入到专业课程体系的教育当中,实现信息素养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结合,基于学生专业课信息的检索需要提高学生的信息检索能力。只有构建开放性、合作性、交互性的平台,才能更好发挥高校信息教育的重要作用。
三、图书馆建设对新媒体技术的引入
新媒体的勃兴迅速运用到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图书馆也不例外,新媒体强大的传播功能和便捷的查询功能可以为图书馆信息服务建设提供帮助。首先,新媒体可以提升图书信息检索服务。面对图书馆大量种类和数量的藏书,读者在信息检索方面很难有较高的效率,利用新媒体技术推出的触屏电子服务器可以通过触屏来实现翻页检索或输入检索书名,可以极大地提高读者检索图书的效率;其次,新媒体技术可以帮助图书馆建设网络宣传平台,通过官网、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平台推出馆内个性化读物和文章,从而吸引更多的读者阅读,满足读者的个性化要求;最后,还应该注重新媒体技术在图书馆内硬件设施的应用上,如电子阅览室的建设、特殊人群阅读工具的配备、多媒体宣讲平台、创客空间设施建设等。总之,新媒体技术的引进对于图书馆服务的建设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高校图书馆要抓住新媒体发展的契机,不断革新知识、不断提升自我、不断创新求进,实现图书馆服务建设的升华。
四、结语
高校图书馆是重要的信息文献服务中心,是高校信息集散的枢纽,高校应当基于信息技术的进步创新服务方式,优化知识供给机制,注重以专业化、系统化、平台化、智能化方式进行充分的信息供给服务,着力构建一个线上线下互动,多元化信息供给,智能化数据检索与个性化互动的服务机制,在国家法规的允许下进一步提高版权管理的标准化水平,从而满足信息服务供给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龙叶,雷英杰.微信息环境下的图书馆微服务策略研究[J].现代情报,2015(9).
[2]洪佳婉.新媒体视野下大学图书馆媒体宣传建设探究[J].图书馆学刊,2015(3).
[3]王玉梅.图书馆创新服务的可行性评价研究[J].科技全部开放经济,2015(10).
[4]朱延峰.现代化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基本素质要求[J].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02)
[5]杨佩辉.浅谈图书馆管理人员的道德素质[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1(12)
[6]王华英,刘丽华.提高图书馆管理人员工作质量的途径初探[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