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中国元素的教学设计

2020-11-20 12:37韦艳宁
传播力研究 2020年22期
关键词:西方经济学传播力课程思政

韦艳宁

摘 要:为了探索更加高效的中国文化传播之道,提高中国文化在当代大学生中的影响力。本文在西方经济学课程的教学中深入挖掘思政元素,将其与西方经济学理论融合在一起,既让学生学习严谨的理论知识,又传播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促使学生形成正确、客观的中西文化观,增强优秀中国文化正能量的传播力。

关键词:传播力;课程思政;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F0;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866(2020)22-00-02

在信息技术网络文化高度发达的今天,信息传播早已进入多元化时代。大学是人才输出的重地,大学生是文化传播的主要对象,如何將中国文化在教学过程中传播和渗透是教学设计的亮点。

一、课堂是一种传播过程

传播过程就是信息从传播者流向受众的一个过程,包括了受众的反应和反馈。教师是传播行为的发出者,即传播者[1]。教师决定了传播的内容、传播过程中的信息数量和质量。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有对专业的认知判断,有对学生能力培养的基本理解,有对国家方针政策和育人目标的准确认知。课程思政强调所有教师都有育人职责,所有课程都有育人功能。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在教师,教师的深度参与与课程思政改革的关键,培养具有较强专业使命和较强“育德能力”的教师队伍,才能确保各类课程能“相向而行,协同育人”,思政教育元素的“挖掘”与“融入”,教师之间同向同行、协同育人,保障课程之间同向同行,协同效应。传播给学生学习效果的教育理念,明确德育和素质的要求,并以此为标准制定路径,把学生的身心发展、专业知识发展、精神风貌教育、价值取向结合在一起,从专业成才到精神成才。

学生作为信息传播的受众,对于在课堂中接受的信息有一定的反馈或提出些问题等,这可以视作是学生作为信息传播接收者的一种能动性反应,这种能动性反应是保证课堂教学质量十分重要的要素[2]。

二、课堂教学传播思政要素要重视的六个方面

(一)教育教学的内容设计要在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从历史、文化等各个角度同向发力,专业课老师要讲出专业课的特色,激发学生的信念。让学生的思想境界提升,引导学生价值追求,培养有责任有担当的大学生。

(二)教育教学在内容设计上要在引导学生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既讲出专业课的特色,增强学生的使命感,又要鼓励学生要有社会担当与责任心,把爱国精神转化为为国做贡献。

(三)教育教学设计在引导学生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挖掘专业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结合点,在培养方案中对德与能等方面做出明确的规定,形成有效的指导方案。

(四)在引导学生增长知识上下功夫。综合素养课的教育教学内容设计以拓展学生的见识为主要任务,大力拓展学生知识面,交叉学科、增加实践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运用知识的能力。发挥教学名师的名人效应,鼓励更多的大师走进一线课堂,让学生接触掌握最前沿的专业知识。培育学术精神,激发学生兴趣,开拓学生视野,激励学生不断进取、勤奋有毅力,且具有批判性思维和学术诚信。

(五)引导学生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加大古今中外历史人物的案例教学,用榜样人物的成长经历激励学生成长,引导学生努力做到刚健有为、自强不息。

(六)引导学生增强综合素养下功夫。抓好课堂知识传授,抓好知识的应用能力,把知识传授和解决问题,书本知识与实践问题结合起来,让学生成为理论知识高、动手能力强、综合素养好的优秀人才。

三、思政元素在教学中的传播与渗透

西方经济学课程是一门基础课,有完整的理论体系,逻辑性强,一般对大一新生开设,课程教学通过弘扬中国优秀文化正能量,使之传授引导的价值观、道德观奠定在本国的资源中,更易于被初入大学的学生理解和接受。为防止其完全西化,在教学内容方面,引入生活体验中的故事,实现知识和能力的提升,并将思政元素融合在教学内容中,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有机结合。不仅让学生学到知识,上升到职业伦理、价值志向,我们不要培养工具性人才,而是要培养出有灵魂的人才。素质要以课程思政为主线,我们以课程思政引领我们的课程培养目标,也要在课程教学设计环节时将课程思政融入课堂内容,让学生参与、体验和反思,与知识、能力、素质的教学目标相一致。

(一)绪论。介绍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史、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由资源的稀缺性引申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追求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实现最高层次的需要。

(二)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理论。介绍影响需求和影响供给的因素,以及均衡价格的形成和变动。在讲政府对农产品实施支持价格是为了保障农民的根本利益,对价格高昂的生活必需品实施最高限价是为了体现政府对底层老百姓的关怀,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通过连续多年恩格尔系数的变化,使学生深刻领会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这几十年所发生的巨大变化,加强爱国教育。

(三)消费者行为理论。分析消费者行为的经济学原理。理性消费者的最终目的是实现效用最大化,但是应根据个人情况量力而为,反对盲目消费和肆意攀比。通过对高铁霸座、高空抛物等现象引导学生时刻遵守公共秩序和道德规范,做个有文化有文明的大学生。利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对我国个人所得税的不同税率设置的初衷,让学生做守法纳税好公民。

(四)生产者行为理论。分析生产者行为的经济学原理,以及分析生产者的成本和利润。资源的配置是同各国价格机制来实现的,当厂商实现规模经济时切不能只追求利润最大化而忽视环境污染。对假冒伪劣产品要坚决抵制,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3]。

(五)市场结构理论。分析四种不同市场类型的盈利状况。垄断的厂商担负了更大的社会责任,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因此可以获得经济利润。在讲到垄断厂商对商品实施价格歧视时,可以通过国家实施的阶梯水价和阶梯电价,体现政府为了提倡国民节约水电的初衷。

(六)分配理论。这是供需理论在生产要素市场的应用,讨论工资、地租、利息和利润的形成。基尼系数是衡量国家或地区收入分配平等程度的指标,政府调配的目的是为了缩小贫富差距,可见政府把人民的富裕始终作为根本。在讲到工资理论时,插入《人民日报》报道过的酒店住过的两批环卫工人,房间十分整洁干净,他们干着最脏最累的活,却有最美的灵魂,让学生认识到“职业没有贵贱,境界却有高下”。

(七)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市场机制并不完美,需要政府的引导。市场经济中的信息不对称会产生道德风险,引导学生诚信做人。

(八)国民收入理论。这是宏观经济学中心理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中国的经济总量在世界的排名让中国在世界上越来越有话语权,也让中国人更加有凝聚力。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不要盲目崇拜西方国家,要为做一个中国人感到骄傲。

(九)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介绍失业的类型和影响,通货膨胀的类型、形成和治理手段。中国政府始终把就业作为重要工作内容之一,政府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采取各种手段增加就业岗位和提升就业水平,提高人民的生活幸福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理解政府所做的努力,建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个人自信。

(十)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增长是宏观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七十多年,从建国初期的落后贫穷发展到如今的稳定持续快速发展,这种中国特色的发展速度是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4]。突如其来的冠状病毒疫情让经济下滑,但在世界各国中,中国的解决速度是其他国家难以超越的,引导学生树立爱国主义情怀。

(十一)宏观经济政策。介绍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不同经济形势下的应用。无论是经济陷入萧条还是经济过快发展,都对老百姓生活产生一定影响,各级政府采取各种措施去引导经济,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可以感受到治理如此一个大国的不易,理解我们的政府,对政府树立更强的信心。

四、传播思政元素必须要打破三个误区:

(一)打破课程思政是思政课程的同义转换的误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功效的系統性延展,课程思政是对思政课程的延展和延深。

(二)打破课程思政是思政元素简单嵌入各门课程误区,实现思政元素与课程内容的有机融合。深入分析本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把它表现出来。

(三)打破课程思政只是传授知识和能力培养功能的误区,应当是课程的价值彰显。每一个科学发现都反映着干预、质疑权威的创新精神,每一项基础发明都反映着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责任意识。

五、“课程思政”的思考:传播思政信息要有动力和活动,要有定力和分寸感

坚守专业定位,服务国家。培养专业人才,培养全方面的人才,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崇尚科学精神,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引用古人故事,通过人物的彰显为当下学生树立精神榜样,体现具有家国情怀的中国人。注重实践育人,培养担当。在实践过程中,将知识上升到国家、社会、家庭的层面,讲解本行业中不同层次,不同分工的工作要求,增强对国家和社会发展的理解,强化对社会与家庭的担当和使命感。将课程中故事聚焦于个人生活的事件,引发个体由个人层次、文化层次、世界层次到宇宙层次的逐级思考。

在新时代,全社会涌现很多时代人物和道德楷模,比如,我们从84岁的钟南山身上看到了优秀中国人的科学、专业和担当精神。人生最大的幸福不是需求满足,不是精神快乐,而是价值担当。高校的中心任务是立德树人,培养德才兼备的时代新人。作为高校教师,自然也当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做有担当的、传播中优秀文化的高校教师。

参考文献:

[1]王洁.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传播力的提升探析——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视角下的解读[J].中文信息,2016(8):141-142.

[2]黄岭峻,许换换.全媒体时代高校思政金课品牌传播研究——以《深度中国》为例[J].湖北社会科学,2020(2):137-142.

[3]孙淼,王帅洲.西方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实践研究[J].福建茶叶,2019,41(10):66-67.

[4]王万光.西方经济学课程思政建设问题初探——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中的价值观导向问题及其课程思政教学设计[J].大学教育,2019(8):138-140.

猜你喜欢
西方经济学传播力课程思政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新余广电新媒体的探索与实践
我国新闻网站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影像的力量源于用心交流,用爱拍摄
《承德日报》:舞好“指挥棒”定好“风向标”提升传播力
试论讲好导论这一课在《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