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信息化教学改革与实践

2020-11-20 02:02林志伟
教师·中 2020年9期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教学改革教学模式

林志伟

摘 要:在中职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教学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强一直是一线任课教师所面临的困境。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并科学合理地进行课程信息化教学改革,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文章针对“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中“家用无线路由器的连接与配置”这一项目开展信息化教学改革实践,以为中职学校同课程的任课教师实施信息化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教学模式;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TP3-4;G434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20-05-20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26-0086-02

随着中职学校信息化环境的不断完善,任课教师实施信息化教学的意愿也在慢慢提升。在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实际教学中,概念性的知识点一直是信息化教学的重點内容,笔者近几年尝试了信息化教学改革实践,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和引进各类信息化教学模式,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并根据教学实践提出一些思考。

一、教学情况分析

(一)课程及教材分析

计算机网络基础是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及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基础必修课程之一,课程内容主要包括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概述、网络体系结构、局域网组建、网络基本应用、网络安全等,能为学生后续专业课学习打下基础。课本选用“十二五”规划教材《计算机网络基础》第3版,其中家用无线路由器的配置为项目六中的内容。

(二)学情分析

本课程教授对象为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一年级新生, 他们动手能力强、接受新知快,有较好的信息素养,但理解能力相对薄弱,同时对传统的教学方法兴趣不高。大部分学生在学习家用无线网配置之前已掌握有线网络的接入方法,会使用无线网络,但没有搭建的经验。

(三)教学内容分析

1.教学目标

一是知识目标:了解家庭无线网络覆盖方案实施注意事项,熟悉三种常见网络接入方式的异同,掌握加强无线网安全的常用方法;二是能力目标:学会家用无线路由器的连接拓扑和接入配置并优化无线路由器的安全参数;三是德育目标:形成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好习惯,提升信息素养及增强网络安全意识。

2.教学重难点

本课程的教学重点是家用无线路由器的物理连接和配置,优化及设置无线路由器的安全参数及树立网络安全意识; 本课程的教学难点为提升信息素养及增强网络安全意识。

二、创新教学策略

(1)教学内容选材的创新。无线网络在生活中运用得很广泛,掌握无线路由器的配置方法能帮助学生在今后生活中更好地运用,因此笔者将此课内容进行拓展,将“家用无线路由器的连接与配置”作为一个独立项目开展教学。

(2)利用微课开展教学。微课因其时长短、针对性强等吸引了广大学生,可以利用3—5分钟的动画视频展示概念和理论知识点。

(3)引入翻转课堂、混合教学模式用于课堂教学。“家用无线路由的连接与配置”一般采用“先教后学”模式,而翻转课堂采用“先学后教”模式,结合“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课前线上下发任务学习单让学生自主预习,线下教师针对问题进行答疑。

(4)丰富信息化教学资源。利用触控一体机、同屏器、极域管理软件、网络教学平台、无线路由模拟系统、三维仿真软件等教学环境及资源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5)运用多元化考评方式。本课程通过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点评等多元化评价机制以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达成教学目标任务。主要包含课前预习测试(20%);课堂学习记录自评(50%);小组互评(20%); 课后扩展学习(10%),最终形成综合性评定。

三、教学的组织与实施过程

(一)课前实施

1.信息化教学资源开发与整合

为培养学生利用线上资源自主学习的能力,笔者录制了操作微课视频,结合来自“中国大学MOOC”的视频资源、无线路由模拟系统、线上三维仿真系统等信息化资源供学生预习。

2.依托学校网络学习平下发预习任务单

笔者通过学校自建的“魔灯”(moodle)网络学习平台,利用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下载App安装学习平台终端,向所授班级学生发布通知,引导学生关注计算机网络基础网络课程项目六——“家用无线路由的连接与配置”,根据项目任务单要求进行自学。

3.检测预习效果

学生通过预习完成检测内容,教师通过查看学习平台网络日志及后台数据统计,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并依据测试结果提前做好实验分组工作。

(二)课中实施

1.新课导入

上新课前,笔者对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进行课堂总结及点评,帮助学生分析学习情况,让学生明白自主学习的重要性,之后给出一段Wi-Fi应用场景的短视频文件及一组来自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数据,让学生了解用户对无线网络和移动网络的使用情况,引发学生的思考, 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出Wi-Fi的概念,让学生意识到我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无线网络,引导学生快速进入课程主题。

2.项目任务驱动式开展教学

提出“如何搭建一个安全可控的Wi-Fi覆盖环境?”的问题,依据项目“四步走”的策略开展教学,即确定无线覆盖方案、掌握设备物理连接拓扑及简单配置、设置无线路由器的安全参数、增强安全意识,具备实施过程如下:

第一步确定无线覆盖方案。结合家庭户型图,从有线、无线信息点,路由位置,传输介质三个方面进行讲解分析。

第二步讲解三种网络接入方式、SSID、无线局域网标准、无线路由加密方式、信道等理论知识及掌握家庭无线网络连接拓扑及上网配置并使用浏览器登录路由器WEB界面,引导学生学习识别路由器的管理地址的通用方法。通过“魔灯”网络学习平台播放设备物理连接及三种网络不同接入方式的视频,邀请学生上台连接操作,利用“三维仿真软件+实际设备操作”的人机交互方式,以达到既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又熟练连接路由设备及登录路由器的目标,为下一任务的展开打下了基础。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学生采用分组协作的学习方式并填写实训自评表,教师进行实训安全教育、示范规范操作、记录正确与错误操作并测试学生组建的SSID。

第三步设置和优化路由器的安全参数。让学生观看家庭无线密码被破解的新闻案例,意识到家用网络易被蹭的隐患,从而意识到设置与优化路由器安全参数的迫切性及必要性,激发学生学习本项目的兴趣。通过“家中财产安全(防偷盗)和路由安全(防蹭网)”的类比分析,引导学生认识这些防护起到的作用,突出重点,讲授复杂密码设置及MAC地址过滤解决的难点。操作过程中利用“无线路由模拟系统+无线路由器”进行交替配置,避免多次重启和不熟悉操作引发的系列问题,提高学习效率。最后通过各小组互测配置好的SSID信号和效果进行验证,比拼各自的成果。

第四步增强安全意识。引导学生增强防范意识,养成良好的运用无线网络的习惯,拒绝不明Wi-Fi,谨防“钓鱼”,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通过师生讨论互动,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提升学生的安全素养。

最后通过反思和总结,组织学生讨论、各组代表发言、归纳总结家用WiFi覆盖方案、无线路由器的连接拓扑和设置网络安全参数的策略和方法,对表现优异的小组给予表扬,对学生容易犯的错误予以纠正并进行鼓励。

(三)课后实施

课后要求学生检查家中路由设备的安全参数并将结果上传到网络学习平台,并完成《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表》和《学生课堂学习评价量化表》问卷以及参与主题讨论, 通过课堂延伸扩展进一步激发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四、教学反思

经过实践研究发现,利用多种信息化教学手段实施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项目六教学,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教学效果

一是利用问卷对本次课程进行满意度调查,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便于下次调整。从调查结果来看,学生普遍愿意跟着教师参与课程改革并真正获得了更多的能力。

二是有助于突破教学重难点,利用“三维仿真软件+无线路由器配置模拟系统”进行操作,通过网络学习平台观看案例、实操微课视频,部分反应慢、羞于发问的学生能够从容地反复观看,缩短了知识与技能融通的距离,增强了实际动手能力。

三是利用“魔灯”网络学习平台的测验、讨论、评分形成过程性评价(自评、互评),贯穿课前、课中和课后,有助于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各阶段的学习效果,进行针对性点拨和总结,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教师根据后台数据与学生的课堂表现给予点评和指导,依托网络学习平台产生的多元评价结果会更客观、更准确。

(二)存在问题

由于中职生自身的特点,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学生线上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动力明显不足,有一部分的学生需任课教师在不同时间段多次提醒、督促、反馈,才能做到自觉学习,这限制了自身思维的发展,也不利于信息化课程教学的实施,学生适应当前模式还需要一个过程。

五、结语

信息化教学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取得良好的效果,不仅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化教学资源,也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 学校层面应创设先进的信息化教学环境,重视信息化教学平台及资源开发和建设。而作为一线教师,应提升自身的信息化教学水平和教学组织、创新能力,以学生为主体,注重信息化教学方法的应用,设计合理的教学流程,进一步推进中职校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不断适应信息化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陈文娟.中职学校信息化教育的教学模式与教学设计改革思考[J].网络财富,2010(2):41-42.

[2]商炎亮.计算机网络教学改革[J].中國新通信,2018,20(9):183-184.

猜你喜欢
信息化教学教学改革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信息化教学学生学习效果评价体系的构建
浅析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信息化教学课程改革研究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