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思政课堂:概念解析·问题剖析·路径探析

2020-11-20 02:01黄彩萍
江苏教育·职业教育 2020年9期
关键词:环境友好课堂参与

黄彩萍

【摘 要】积极思政课堂是以积极心理学理念为指导,通过创设积极情境激发学生积极心理,促进学生积极活动,感悟道理,体验情感,规范行为,实现师生共同成长的教学实践场。从当前思政课堂中存在的生本理念“半悬空中”、意义学习“囫囵吞枣”、学习环境“封闭狭窄”等亟待解决的问题出发,探寻理念创新、教法创优、课堂参与、环境友好等有效构建积极思政课堂的基点、支点、焦点和触点,点点相扣,共生链接,旨在让思政课堂成为学生激荡生命、获得幸福、实现品德提升的学园。

【关键词】积极思政课堂;主体性理念;混合式教学法;课堂参与;环境友好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0)68-0065-05

一、积极思政课堂的概念解析

积极思政课堂是汲取积极心理学内核,以积极教育理念为指导,创设积极学习情境,激发学生正向积极心理,促进学生积极活动、感悟道理、体验情感、规范行为,实现师生共同成长的教学实践现场。

(一)积极思政课堂基本特征

1.以生为本的和谐课堂。积极思政课堂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体,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能够得到有效发挥;教师只是导演,是幕后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师生之间形成了一种民主平等、愉快积极的教学氛围,学生自主表达见解、建构知识、习得技能。

2.立体互动的生态课堂。积极思政课堂中,师生间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在愉快的情境中实现教与学的共振,如课堂学习小组的组员之间、组别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分享、争辩解惑。

3.理实一体的开放课堂。回归生活原点,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以专业教学平台为媒介实施虚实相融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实现学生课前预学留疑、课中师生互学释疑、课后拓展巩固,以时事微论坛、情景剧表演、志愿服务、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在模拟或真实的实践体验中激趣明理,培育学生思政核心素养。

(二)汲取积极心理学合理内核

1.激活正向情绪。积极心理学认为,爱、开心、主观幸福感等正向情绪感受不仅能对个体生活工作起到积极作用,还能对疾病的预防和康复起到积极作用,帮助人体免疫系统修复强化,有助于加强心理统摄、社会资源整合开发等。

2.培养积极人格。积极人格是指个体能在生活中持续给自己设定可达到的目标,在达到目标后感受到幸福。具体存在24种积极个人特质,包括创造力、好奇心、持久度、爱、善良、宽容、公正、勇敢、谦逊、感恩等,培养这些特质的最佳方法之一就是增强个体的积极情绪体验。

3.营造积极环境。积极心理学认为外部的社会环境、文化环境以及自然环境都会对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当学生的师友为其提供了最优的支持、同情和关爱时,他们最有可能拥有良好的心理健康和人际关系。反之,这些孩子容易出现不健康的情感和行为方式。

积极思政课堂以积极心理学理论为指导,构建出可操作的实施路径,充分挖掘人固有的潜在善端、美德,注重学生道德践履和行为训练,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亲身体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对提高职校思政课堂教学实效来说意义深远。

二、当前职校思政课堂的问题剖析

(一)生本理念“半悬空中”

近年来职业学校教学管理工作日趋成熟,教学理念也日益先进,但是学生入学年龄偏小、身心不成熟,综合素质差异大,导致课堂上存在着不少“职业学生”,他们守规端坐,看似认真听讲,实则主体性没能发挥,学生真正发自内心的积极参与意识没被调动起来,有效互动成了奢望,是一种“假性学习”。教师受传统心理学的影响,关注重点依然是对学生消极心理特质、行为和价值观念的批评、惩处与化解,偏重纠错,对学生积极心理的培育相对弱化,课堂生态消极。以生为本的口号遍地开花,但在职校思政课的落地实践中,思政教师一言堂、把持课堂话语权,“生动”地把比较抽象的理论灌输给学生的现象依然普遍存在。

(二)意义学习“囫囵吞枣”

多媒体声光俱佳的科技感不仅给学生带来巨大的视觉冲击,也给课堂带来了生机与活力。但事物兼具两面性,在思政课堂上,不少教师一味追求信息化,一堂课有超过三分之二的时间被“声光电”技术取代,学生们或静默或雀跃地欣赏着,舒服地当看客,这种课堂究其实质依然是一言堂,有形而无神,学生学习依然是无意义的。

(三)学习环境“封闭狭窄”

知行合一,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深度融合,用科学理论培养人,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是新时代对思政课教学的要求。然而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思政课比较重视政治理论教学和国家政策宣讲,走向社会的实践性教学缺失,而理论、政策又比较抽象,学生由于缺少生活阅历,更觉得枯燥。加上社会负面现象的影响,让学生觉得思政课空洞乏味,兴趣不高,是不得不学的课程。

三、积极思政课堂的路径探析

(一)积极思政课堂的基点:理念创新

在积极思政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始终树立主体性教学理念,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我发现去激发正向潜能,以教师无私公正、专业专注的师德師能,夯实积极课堂的基点。

一是实现“教堂”向“学堂”转变。在课堂教学中建立学习“共生圈”即学习合作小组,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小组组员间、不同组别之间、师生之间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发展共同体,在教与学互动中明晰疑惑、掌握新知,生成信念、发展能力,学会倾听、彰显个性,在愉快的情境中实现教与学的共振、共享。实现从知识传递的教学转向知识建构的教学,以生为本,课堂呈现出体验、合作、探究的快乐学习状态。如在“哲学与人生”有关“以积极心态面对人生境遇”的教学中,小组间进行了一场“顺境VS逆境”微型辩论赛,成员都能围绕自己的观点有理有据地辩论,不仅厘清了发展实质,而且学会了辩证思维,能够正确分析各自利弊;学会了竞争合作,提升了团队协作、信息搜集筛选等综合能力;养成了积极心态和健全人格,提高了职校生在未来人生路上适应社会、应对挫折的能力。

二是实现“灌输”向“触发”转变。思政教师不但要从外在训练人、塑造人,还要努力从内在唤醒人、生成人,将时间还给学生,每节课至少要有三分之一的时间让学生主动学习;将空间还给学生,让他们的创造力获得最大限度的表现;将工具还给学生,让他们获得独立学习的能力;将话语权还给学生,鼓励学生大胆表现、尽情表达,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探索者、创造者。教师只是导演,在研究学生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的基础上策划组织、引导促进,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例如,在无人机专业的哲学“矛盾”教学中,让学生列举无人机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无人机+扫码”缓解了交通拥堵难题,又实现了无接触检查;无人机执勤巡查可以不带口罩、不聚集;无人机还可以执行消毒工作、探望老人等,这个“抗疫明星”的重要性显而易见。但无人机在使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缺点。教师可结合无人机案例设计出“科技创新的利与弊”这个话题,引导学生在知行合一的自主体验中学会用矛盾的观点辩证地看待问题。

三是实现低阶思维向高阶思维转变。培养高阶思维能力是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途径,而问题是促使学生思维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在积极思政课堂中,教师在课堂问题设计中要减少是非性、事实性和程序性问题等低阶思维的训练,多播下高阶思维的种子。如在有关青少年模拟法庭实践中,在学生表演情景剧展现案情后,以庭审流程为主线,教师设计了书记员、公诉人、辩护人、证人、鉴定人、审判长、法官各自职责是什么,张某为何成为被告,公诉书的要点是什么,法庭辩论有几个环节,被告人为什么要进行最后陈述,为什么要进行法庭教育等一系列问题,让参与活动的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主角”独立思考,让学生在仿真模拟的环境中不仅进行“是什么”的低阶思维,而且进行“为什么、怎么样”的高阶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法治核心素养,在学悟行中将专业知识、道德品行、价值观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積极思政课堂的支点:教法创优

积极思政课堂采取虚实相融的混合式教学法,在知行合一的活动中激活学生创造力、好奇心等积极人格特质,将学生的学习由浅层认识引向深度学习。

1.“打卡”线上学堂。当下的五年制高职学生基本都是“00后”,他们好标新立异,个性张扬,是网络时代的“原住民”,信息化素养好,喜欢互动式情境教学,能熟练使用学习平台。基于此,课前教师可以借助学习平台进行线上学习资源的发布,挖掘、激活学生的学习欲、创新力等积极人格特质,让学生进行在线学习,让每一个学生“动”起来,掌握基本知识点。如在哲学“知行统一与体验成功”教学时,教师充分利用学生喜欢的抖音、快手短视频等网络传播平台,布置自主学习任务单,录制微课,要求学生分小组创作排演系列情景剧《疫情中的你我他》并发布共享。学生在知行合一的实践体验中实现思政学习与专业技能的融合。当然教师话语也要幽默、有时代感,多运用社会生活中的新元素、网络流行语,尽可能贴近学生口语习惯和日常表达,增强思政课的“黏性”,要因势而化、因时而进、因事而新、因势利导抓住学生困惑点,让学生在“共情”中接受思政教育。

2.“盘活”线下课堂。思政课作为学校德育系统工程中的主阵地,需要统筹规划、加强合作、多方互动、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特别是地方资源,打造社会实践资源库,构建思政和社会协同育人格局。积极思政课堂要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出学校,步入社会大课堂,让学生用所学知识来解释社会现象,化解心中之惑,提出应对之策,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思政课的魅力与活力,不断提升课堂实效。例如在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教学中,让学生回顾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数万名医务工作者日夜奋战,数十家企业以惊人的速度建造出“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情景,学生从抽象的理论中真切感受到“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优越性;一封封按着鲜红手印的请战书、火线入党的申请书、“我是党员我先行”的承诺书,让学生从文字中真切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实现了社会大课堂与思政小课堂的有机融合,激活了线下积极思政课。

3.“全息”全程评价。疫情促进了课堂教学的改变,借助超星学习通平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已成常态。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将原来节点式、阶段式的评价延伸至全程式评价。散点式的成绩记录转向全景式的数据采集,建立学生的思政课程学习档案,认证学生的多样化学习成就,记录他们的网上学习痕迹,包括阅读资源、观看视频、主题讨论、实时小测试、最佳学习小组、课堂自我评价、学习之星评选等;记录线下的学习活动,如书面作业的完成度、课堂学习的活跃度;还包括学生课外参加技能大赛、创新创业大赛、志愿者服务、社团活动等大思政内容,实现课前、课中、课后三维立体化,以评价为抓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笑起来、活起来,真正实现高效积极的思政课堂。

(三)积极思政课堂的焦点:课堂参与

1.引发体验同理心。思政课堂是铸魂塑人的主阵地,需要以人为中心,关注生活世界中“现实的学生”。所以,丰富真实的生活世界是思政课教学的“现实居所”,是学生“三观”形成的真实根基。积极思政课堂要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教学设计要围绕学生的生活体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师生的平等交流、互动沟通中有的放矢。如在教学“职业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自觉遵守法律”内容时,教师用影像还原在2020年全民抗疫大背景下一些无视《传染病防治法》的人与事,让学生来讨论随心所欲应承担的代价,进而理解、掌握法律的特征与作用,用真实鲜活的案例引起学生的心灵共鸣。

2.激活学生表现欲。“00后”学生思维活跃,充满朝气;好标新立异,个性张扬。积极思政课堂中引入时政教学,开设时事微讲坛,为学生搭建一个积极参与、拓宽视界的有效平台,养成学生主动了解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最新国内外形势、重点热点新闻的行为习惯,引导学生在信息时代学会筛选资讯。教师要适时补充、呈现新闻事件的背景和内涵,帮助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进行剖析,从理论高度认识时事政治,提高学生政治认同。如笔者在每节课的前三分钟开设“时事微论坛”,以“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说说你的见闻,谈谈你的看法”为主题,每堂课安排3名学生发布新闻时事,并分析、讲述对这一新闻事件的看法。活动得到了很多学生的热烈响应,争先恐后,积极参与,但也有一部分学生非常乐意当看客,不愿主动站出来。如何不放弃每一个学生?这时“全程式”评价方式起了作用,极大地激活学生的内驱力。于是,华为风波、国庆大阅兵、社团嘉年华、校园好声音、彩虹志愿行动、垃圾袋装化等都进入了学生的视野,提升了学生对时事的敏感性、理解力、参与度。

3.显性隐性相融合。积极思政课堂以“学习是否真正发生”为标准,教师要围绕课堂教学目标设置中心议题,用精练的教学语言、富有情感的语气、准确的表达、恰当的动作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实现师生、生生的积极互动。如在哲学有关科学思维与创新能力的教学中,教师在播放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大赛的视频后提出议题,让学生用联系、发展、矛盾的哲学原理分析、总结大赛的成败得失,让学生思考如何通过科学思维来实现创新。学生先自我沉思,然后在学习小组中讨论交流,最后回答。实际教学显示,进行一定的“留白”效果最佳,因为隐性参与是“积极的沉默”,学生虽然无言语表达和行为表现,但情感、思维却处于积极的活动中。一个完美的显性参与,一定是建立在充分思考的基础上,没有充分的隐性参与就不可能有实际高品质的学习表达。所以,在积极思政课堂中,显性参与和隐性参与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交织的共生关系。

(四)积极思政课堂的触点:环境友好

从“民主、尊重、信任”出发,精心设计学生学习的场景要素,即学习环境,使学生以良好的健康心理和人际关系来参与学习,是积极思政课堂的关键触点。

一是硬环境设计人文化。中职生在以往的学习生活中是常常被遗忘的学困生,大多自信心不足,教室常常使他们“压力山大”,延续着以往看客的角色。创设温馨友善的学习环境,有利于营造融洽和谐的学习气氛,帮助中职生释放压力,放开手脚,抛开束缚,放飞思想,涌现出各种奇思妙想,他们兴奋地谈论观察到的现象,交流想法,分享思考的结果,而不必担心别人的眼光。因此,积极思政课堂中课桌的摆放要改变传统课堂内横向成排、竖向成列的“秧田式”排列方式,教师可以根据课堂具体教学内容摆放成“餐桌式”“U形”“圆形”等形式,搭建学生学习的人文环境,拉近师生、生生间的距离,从而吸引、感化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进行积极学习。

二是软环境布置生活化。朱永新教授曾说:一间教室能给孩子们带来什么,取决于教室桌椅之外的空白处流动着什么。思政课教师要用“三贴近”原则与学生一起参与班级文化的创意设计,班级书香角、卫生角、手机柜的规划,四周墙面文字、图案策划,传统黑板报、电子班牌设计,都要营造积极向上又凸显班级密码的文化氛围。在这种“墙壁也会说话”的正能量文化浸润下,教师每一堂思政课都会绽放出积极的花朵,结出积极思维的硕果。

猜你喜欢
环境友好课堂参与
探究环保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社会
让学生乐于参与,让课堂更加精彩
“生活化情景教学”提高小学生语文课堂参与程度的实验研究
大学生课堂有效参与现状及对策研究
切削油液专用环烷基基础油的开发及其应用研究
中国文化对英语课堂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解读数学文本提高课堂参与度研究
中国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比较研究
环保新型缓蚀剂发展状况与展望
环保型切削液的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