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靖/宁夏警官职业学院
宁夏各地尤其是银川市作为首府更是积极响应号召,在充分吸取其他省份先进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群策群力,通力合作协商解决实际操作中存在的问题。目前银川市共有52个社区矫正机构,一千多名社区矫正人员。
银川市各级矫正司法部门根据实际操作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形成了一系列独特的矫正模式:如兴庆区的“兴庆模式”、西夏区的“360阳光司法”模式、永宁县的“阳光中途之家”。银川市司法局于2015年至2017年两年间,积极与宁夏中科博爱心理咨询公司合作,先后共投入五十多万作为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专项资金。银川市不断创新管理方式,运用现代科技信息手段,对社区矫正人员进行实时动态监控。银川市各级矫正部门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下大力宣传感恩教育,并将每年5月15号确定为“银川市社区矫正人员感恩日”。
作为创新社会管理的一项新举措,社区矫正制度在宁夏的实施过程中遇到很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社区矫正制度作为一种新的社会管理方式很难被此种观念所接受。社区矫正作为一种新兴事物,刚开始实施的时候遭到社区居民的防范甚至排斥。居民普遍认为将违法犯罪者置于开放的社区中不符合重刑理念,是一种不安全的做法,会纵容罪犯,不利于平安社区的建设,更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居民的防备心理使得社区矫正工作无法开展,由于得不到居民的配合及参与,相关社区矫正工作无法具体开展实施,使得社区矫正的实效受到极大的影响。
银川市作为开放性的城市,吸引了大量的移民,人口复杂,为银川市矫正工作的开展增添了一定的难度。尤其是基层的司法所面临着人口多而杂且管辖范围大,任务繁重,但矫正人员却偏少,无法承担起繁重的社区矫正工作。尤其是最近几年伴随着接收对象的急剧增多、矫正专业人员的匮乏、社会参与率低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更是使得矫正工作雪上加霜,步履维艰。开展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扶工作只是司法所众多工作任务之一,这一系列工作的汇集大大增加了基层司法所的压力。大大降低了社区矫正工作的质效。
银川市由于地处西北,经济发展相对较落后,观念更新慢,新思想、新理念接受较慢,导致在民族地区社区矫正工作社会认同更低,面临的难题更多。除少数司法所针对本地具体情况缓慢的开展些具有民族特色的矫正工作外,大多数的司法所和相关部门对此并没有被重视,更谈不上建立一套系统的、有规模的具有民族特色的社区矫正工作模式。这是银川市乃至全区社区矫正工作中的缺陷。
社区矫正制度要在新时代探索和发展好矫治职能,应积极借鉴“枫桥经验”,因地制宜,创建本土化矫正模式。在充分认识新时代社会矛盾转化的大前提下,结合自身职能,不断提高居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转变观念,依靠群众力量,共同参与社区治理,提供优质“社区矫正服务”,减少矛盾生成,优化矛盾化解,同时提升社会矛盾化解能力。形成具有银川特色的“枫桥模式”,为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意涵增添绚丽的一笔。
在“枫桥经验”的引领下,银川市的社区矫正工作进展迅速,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成效显著。尤其是作为银川市重点发展的兴庆区,作为西北首家试点区域之一,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重视下,兴庆区胜利街社区矫正服务中心于2005年正式挂牌成立。兴庆区司法局因地制宜,紧密联系群众,充分发挥群众的力量,不断创新管理模式,形成了“兴庆模式”。尤其是在全国掀起学习“枫桥经验”的潮流下,积极学习。在“枫桥经验”的引领下,更是不断更新理念,创新管理机制,因地制宜,不断提升新时代矛盾化解的能力。
1、科技驱动,拓宽宣传途径
利用信息网络平台大力宣传成功案例,尤其是要注重乡镇基层的宣传活动。兴庆司法局的做法就非常值得借鉴,值得在全市推广。积极利用现代科技信息手段更新工作方法——创设QQ群和微信公众号,利用这些信息平台,实时更新社区矫正工作动态,上传法律规范、日常管理规章制度等方面的信息,方便社区服刑人员浏览学习。
2、推广德化教育,创新宣传方法
可尝试着将“兴庆模式”进行推广宣传,在各个社区开展道德感化教育。以“社区矫正5·15感恩日”活动为契机,拓宽德化教育路径。
3、创新传统宣传方法和内容
在社区拉横幅、贴标语的同时也可以开展宪法知识讲座。针对那些年龄稍大、文化程度不高,知识水平相对较低,使用微信答题有困难的社区服刑人员,相关司法部门可以专门集中开展宪法知识讲座,为他们补上学法这一课。与时俱进,跟随时代脚步,将普法根植于社区矫正工作。弘扬宪法精神,推进依法治国的同时,也可以使社区服刑人员坦然接受矫正,自愿服从管理,积极改造,重塑人生。
加强社区矫正队伍建设是近年来银川市社区矫正工作应坚持的主线。高素质、专业团队的筹建并不是简单的一句话,也不是简单的规定就能完成的,它需要广泛动员和吸纳社区里热心矫正工作的群众。在对现有工作人员进行系统培训的同时,还需不断完善岗位责任体系,加强团队建设。对人才选拔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回族矫正人员的特殊生活习惯和民族心理等因素,以方便后期矫正工作的开展。在人员培训过程中也应增加有关最新民族法规、政策等内容的解读,不断更新矫正的方式和手段。
在回族聚集的社区实行社区矫正是非常明智的选择。在对回族服刑人员进行社区矫正的过程中强调伊斯兰教教义所倡导的与国家法律、法规倡导一致的内容,发挥教义的德化功能。积极邀请阿訇参与,发挥其对特殊矫正对象在认罪伏法、思想教育、服从管理、遵纪守法、社会服务等方面的独特作用,对服刑人员进行心灵的救赎,转变思想,避免重蹈覆辙。
在社区矫正集中执法模式下,着力加强一系列管理运行机制建设。
一是理顺优化选派民警管理机制。坚持“政治引领、党建先行”,尝试建立民警党支部,在此基础上,理顺和优化选派民警管理机制。
二是强化与公检法等机关的衔接协调合作。依托社区矫正中心,常态化落实社区矫正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加强与公检法等衔接协调机制,定期召开成员单位会议和联络员会议,落实衔接配合制度、协调解决难点问题、通报工作情况等,有效提升了各部门间的协作配合成效。
三是强化科技驱动,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坚持以信息化、智能化建设赋能本市社区矫正工作。全面加强市、区(县)两级社区矫正指挥中心建设,开发运用移动监管平台,推广兴庆区社区矫正信息化云平台,升级完善社区矫正信息管理系统,着力强化电子监管,社区服刑人员佩戴不可脱卸式电子实时监管设备并与手机APP结合,基本实现电子监管全覆盖,为全区社区矫正人员的定位监控和监督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在“枫桥经验”的引领下,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社区矛盾,加大基层社区社会矛盾化解力度,加快“平安银川、和谐社区”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