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 靖
河北省廊坊市固安县固安第四小学
数学课程是一门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知识,在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得到了广泛的运用。然而为了满足应试教育的大环境,目前大多数的数学教学活动都脱离实际,使得教学效果不够明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教学方法的选择,让学生能够以更加直观地方式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帮助学生快速接受知识并合理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以生活化的教学培养学生对这门课程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保持足够的学习热情,为教学活动的深入开展提供重要支撑。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虽然年龄不够大,但是也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要加强学生生活经验和数学教学的结合,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引出数学问题,让学生能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产生强烈的“需要”,建立良好的联系[1]。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
比如,在学习小学数学《圆的认识》一课时,教师在课堂上可以从学生身边的生活出发,说一说生活中哪些东西是圆形的。这时候,学生根据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就可以列举出自行车的车轮、篮球、足球、圆形的接收器、瓶盖、玻璃球等等物品。根据学生列举出的各种例子,教师就可以提出以下问题:“为什么要把这些物品设计为圆形?”学生就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回答,让学生在思考中形成对“圆”的概念的准确认识。在基础的互动之后,教师就可以更加正式的“圆”的相关概念,让学生更透彻地理解相关知识点。同时,教师还可以把一些简单地物体带到课堂上,让学生更近距离的观察,更全面的理解圆的相关概念和特点。通过这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但不会感觉到枯燥乏味,还能让学习和生活的联系更加密切,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完成学习活动,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由于数学知识点具有明显的逻辑性和抽象性特点,这就让学生对一些数学名词的理解变得相对比较困难。在小学数学课堂上,为了能让学生加深对相关数学名词和概念的理解,教师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日常生活进行解析。
比如,在学习小学数学《可能性》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明白“可能性”的相关概念,教师就要结合生活中的例子为学生进行讲解。在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你每天坐第一班公交车上学的可能性有多少?”这个问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分析这节课程需要学习的重点知识,让这个知识点的掌握更加轻松简单。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自己做一些尝试,亲身体验生活中的一些数学活动,让学生在理解的过程的可以减轻障碍,在具体的情境中深入地理解相关的数学概念。这样一来,学生也能在理解的过程中明白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以这种形式安排教学活动,也能够为学生提供更直观地学习途径,让学生不在局限于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全面感受数学知识的魅力,进一步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活动。也让数学名词的讲解变得不再晦涩难懂,让学生可以对数学课程充满热爱。
在目前小学数学教材中的练习题和例题中普遍存在题材老化、数据过时、缺乏现实意义、情境脱离生活实际的问题,难以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现象。因此,教师也要不断更新练习题的方式,加强练习题与生活的联系,把生活中鲜活地题材运用到布置作业环节中,引导学生树立学以致用的意识。
比如,在学习小学数学《百分数》一课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一定生活化地练习题。在作业中,教师可以练习日常生活中最常接触的情境,也就是“利息的计算”这一场景展开设计。面对这个问题,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会有所接触,但是其中的变化是非常快的,这就让教材中的练习题变得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让学生在解决这类问题时不够灵活。教师在课后作业中可以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调查银行的利率、利息的计算方法,掌握更多有用的信息。根据这种生活问题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在解题中掌握百分数的相关知识点,运用新的利率和利息计算方式来计算自己家人的投资可以获得多少利息。这样一来,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的认识也可以不断加深,也能了解更多的生活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更好地锻炼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各个环节的教学活动都能取得明显的效果[2]。
数学在日常生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对学生的日常生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尽可能地把教学活动生活化,引导学生站在生活的角度透视数学问题,并把自己学到的知识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在学习中领悟生活的内涵,在生活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力量,进一步挖掘数学课程的实用价值,引导学生感受数学课程的奥秘,有效提升学生数学应用的能力,推动学生的综合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