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梓淳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徐志摩曾说,“我的眼睛是康桥教我睁开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的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康桥,注定是其毕生难忘的情结。
当双足伫立于昔日故地,当双眸重映起过往烟云,与康桥的再度别离仿佛细石沉落,在诗人心中荡起波澜,久久荡漾。而最悠长的回响,莫过于一首《再别康桥》。流连于这一艺术精品的字里行间,且行且品,邂逅三美。
初见《再别康桥》,便觉此诗形式优美、错落有致,如同行云流水的律动;启口读之,方块字的和谐音韵流转诗间,既收放齐整,又变幻灵动。
全诗共七节,每节均为四句,每句在六至八字之间。整体观之,诗歌形式规整,如稳扎稳打的节奏,不过于激进,不显得拖沓;每一节以分号为界,前后都是先短后长,似颇有讲究的乐理,小处亦蕴藏大的章法。诗歌每节的二、四句末字严守押韵,读来朗朗上口、和洽畅然。
然而这诗也绝非拘泥于整齐划一的排列,正如典雅的乐曲,总能令听者在整体的和谐中感受到细微处的跃动。第一节和最后一节字数相同、句式相仿,其中表达更有重叠之处;但却毫不生硬,反之各有韵味。“轻轻的我走了”环扣着“悄悄的我走了”,“轻轻的招手”又与“挥一挥衣袖”遥相呼应,叠词变换微妙,诗意韵味深长。第三节最后一句,“我甘心做一条水草!”不再似前面用句号作结,而换作了感叹号;由平淡渐入舒扬的过程中,细微之处的点睛之变,使诗歌韵律里的“鼓点”悄然加紧,情感的张力也增强了。到了第五节,换用疑问的语气,“寻梦?”,仿佛流水中出现一个低音回转,继而又一点点爬升,直到那“星辉斑斓里”。当情思看似散入天际星河,作者的“沉默”又阻止纵情“放歌”,节奏不再一路高走,而是伴随情感悠然宛转,紧紧贴着一字一句,演绎律动精巧的诗韵。
此诗常常令人觉得美得自然流畅,私以为离不开诗中别致的韵律,仿佛为耳朵开启一场听觉盛宴。
闻一多提出新格律诗“三美”主张,其中一点即“绘画美”,讲究诗歌创造的视觉形象和色彩呈现。《再别康桥》的文字,如一支神奇的画笔,意象古典雅致、想象丰富充沛,勾勒出令人沉醉的图景;而且常常是一诗句绘就一画面,一画面造就无穷美。因而我更愿将此诗的意境形象所渲染的美称为“画面美”。
诗中意象使得画面鲜活。诗歌首尾都出现了“云彩”的意象,安谧祥和,再加之“西天”的修饰,更衬得康桥在诗人心中的神圣地位,与之相随是诗人“再别”的姿态。云彩是静,诗人是动,动静映衬的画面里流转着诗人的万般依恋。
河畔金柳摇曳生姿,河水艳影波光粼粼,看似斑斓璀璨的光彩中,又藏匿着何等黯然神伤的萧瑟!古人离别,折柳相送;今日再别康桥,金柳枝叶有情。在诗人心中,就如“夕阳中的新娘”——美人楚楚动人,时间却又行将逝去。而河中“波光艳影”微漾,又何尝不是诗人心中荡起的千层细浪呢?如此画面,就像是诗人与景物默然相望,又饱含深情。当诗人的注视愈加深沉,与景致的相融感也愈加真切——温软的“青荇”,“在水底招摇”;同样的水里,有“康河的柔波”,更有诗人甘心化作“一条水草”。当点缀着太多美好印记的画卷悄然打开,才有了笔下所写:“榆荫下的一潭”,是缤纷的“彩虹似的梦”。
诗歌里的“梦”,如虹,如星,极其典雅美好;只是,再斑斓的“梦”也易碎、易逝。这虚实交映的梦境幻影,描摹着哀伤惋惜的画面。然而,当柔软的追溯触碰到放歌还休的隐忍,又何尝不是在默默珍藏怜爱;那些“青草更青处”的浓密,“一船星辉”的灿烂,都化作“悄悄”的音符,镶嵌进“别离的笙箫”,勾画出最美的“沉默”剪影。
正如王国维所言,“一切景语皆情语”,精妙的意象背后,必然也凝结着诗人深邃的情感。《再别康桥》字里行间交融着诗人的真切情意和绵长思绪,读来感到温暖而清冷,热烈而婉约,有如五味杂陈、情思纷繁。
一味曰难舍,又一味曰怀旧。康桥承载着少年美丽的梦,这里不仅是知识的殿堂,更是精神的家园。如今将要别离远去,不舍之情定难自抑。开篇即是“轻轻的我走了”,步履间的小心翼翼藏着告别时的依依惜别;面对朝夕相处的康桥,忍不住“轻轻的招手”,与心中圣地认真道一次别。此时凝视校园周遭的景致,无一不牵动着昔日的回忆与情怀,“河畔金柳”似期盼故人留,“波光艳影”似倒映旧人心;“青荇”柔软,唤起了诗人深切的不舍之意,“甘心做一条水草”,更是将留恋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一味曰哀愁,又一味曰无可奈何。读此诗时,常觉意象丰满、色彩鲜艳;时而又感到淡淡的哀伤与惆怅。“天上虹”是多么绚丽多彩,终究却落得“揉碎”的命运,不过是一场如幻似影的“梦”。曾经踌躇满志,对世界充满新鲜的期待;离别之际,身后经历过坎坷无数,诗人怎能不哀伤、不忧愁!但是诗人也深谙,尽管“梦”藏着灿烂的回忆,最终还是无可奈何地流失了;不再“放歌”,看似矛盾纠结,为的只是不打破片刻的安宁与圣洁的氛围,“悄悄”与“沉默”亦甚美哉。
最后一味曰隽永。胡适曾评价徐志摩,“他的一生真是一种单纯的信仰,这里面只有三个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这种情感在《再别康桥》里也自然流露,无论是不舍离去的步伐、绵亘悠远的挂念,或是旧梦难圆的怅惘、无可奈何的沉默,都如泣如诉,却凄然唯美。
一品《再别康桥》,为美吸引,诗韵悠扬,仿佛余音绕梁、不绝于耳。再品之,为美沉醉,诗境典雅,如同长卷铺开、美不胜收。品之又品,为美动容,诗味绵延,似有东风吹拂、清新与暖意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