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诗经.卫风.氓》中的婚俗婚制

2020-11-19 06:18冼楚贤
散文百家 2020年11期
关键词:六礼同姓媒人

冼楚贤

华南师范大学

《氓》是《诗经》婚恋诗、弃妇诗的代表,讲述了一个卫地女子的爱情悲剧:氓婚前费尽心思追求女子,婚后却始乱终弃。女子饱受欺凌,只能暗自悲伤。最后,看透现实的女子毅然与氓断绝夫妻情谊。

一、《氓》的完整性与典型性

在情节上,作品具有完整性,时间跨度长。从“总角之宴,言笑晏晏”的少年到“匪来贸丝,来即我谋”的恋爱;从“以尔车来,以我贿迁”的新婚到“反是不思,亦已焉哉”的决裂。其间经历了恋爱、结婚、婚变三个阶段,是《诗经》情节最完整的婚恋诗。在选材上,作品具有典型性。主人公是卫地的普通女子,也是周代女子的缩影,悲剧的结尾使诗歌具有冲击力。完整的情节、典型的选材为《氓》作为探讨婚礼习俗制度的文本提供可能。

二、六礼皆备的婚礼习俗

《礼记.昏义》提到“昏礼者,将合二性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是以昏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皆主人筵几于庙,而迎拜于门外。入揖让而升,听命于庙,所以敬慎重正昏礼也。”在周代,婚礼就已承载着维系家族延续的重要功能,因此需礼制加以规范,《礼记》的婚礼流程包括“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而《仪礼.士昏礼》新增了“亲迎”,构成古代婚礼“六礼”。

“六礼为为妻之征。故六礼不备,贞女守义不住,以嫌于为妾也。”[1]在古代社会,“六礼”是婚姻必不可少的流程,也是见证婚姻礼成的证据。《诗经》婚恋诗处处有“六礼”的影子,而《氓》更是将“六礼”集中体现。

1.纳采与问名。纳采是男方派媒人送礼物到女方家,以示求婚并征求女方意见;问名则一问女家的姓氏,二问女方生辰八字以便占卜。这两项流程都离不开媒人。

《氓》开头提到男子“抱布贸丝”来与女子商议婚事,女子虽有意嫁他,却委婉道“匪我愆期,子无良媒”。这体现了周代婚礼媒人的重要性。没有媒人,“纳采”、“问名”二礼不成。礼不成,则名不正、言不顺。虽然没有媒人,但女子被迫无奈还是决定答应“秋以为期”。“子无良媒”已为爱情悲剧埋下伏笔。

2.纳吉与纳征。问名后,男方将女方信息带到宗庙占卜,得到吉兆后,就派媒人告知女方。而纳征则是男方向女方送订婚礼物,又称聘礼。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就是纳吉的体现,卜是占卜活动,通过加热钻洞后的龟甲,观察龟甲裂纹而判断吉凶;筮是占卦活动,通过组合香草竹片,根据其根数卦象预测吉凶。通过占卜占卦,得结果为吉兆。

纳征在《氓》中并无明显体现。笔者认为“纳征”的省略是有意为之,可能也是为悲剧结局埋下伏笔。有观点认为氓是平民,家中贫穷,难以纳征。但《周礼.媒氏》有言:“凡嫁子取妻,入币纯帛,无过五两。”下聘礼可多可少,少也不过五两,因此,不存在氓付不起聘礼的情况。

3.请期与亲迎。请期是定婚期吉日,期间要三请于女子家族,因此有“请”,但女方家族则要谦和推辞,男女双方“礼尚往来”,从某种程度上是对彼此家族的尊重。而亲迎,则是新婿前往女方家迎娶新娘的仪式。

《氓》未详细描写“请期”场景,但却提到“秋以为期”。短短四字,蕴藏婚期吉日择取的奥秘。“秋”字说明周代已有秋天嫁娶的习俗。结合《诗经》其他篇目,不难发现,周除了夏天不行结婚礼,春秋冬季皆可作婚期。在《召南.鹊巢》、《周南.桃夭》、《邶风.燕燕》、《豳风.七月》、《豳风.东山》中,婚礼环境描写皆春日之景。吕思勉认为古以九月至正月为婚期;仲春而优不克昏,则其乏于财可知;乏于财,故许其杀礼。[3]

婚期当日要行亲迎之礼。“以尔车来,以我贿迁”写了氓驾车迎娶女子的情景。“六礼之中,亲迎最重。”[4]《诗经》出现亲迎场景的诗歌超15篇,“六礼”中亲迎出现的频率也是最高的。

三、早期形成的婚礼制度

1.同姓不婚制。早在西周,就出现“同族不婚”。《郊特牲》曰:“娶于异性,所以附远而厚别也。”《左氏》载郑叔詹之言曰:“男女同姓,此生不蕃”。[4]上述都证实了“同姓不婚”的婚制。

“问名”也是为避免同姓结婚。“送子涉淇,至于顿丘”表明女子与氓有相距较远的地理距离。因此两人为同姓宗族的可能性极小。而《诗经》的其他作品,如《燕燕》、《硕人》写新娘跨诸侯国出嫁,更能体现周人的异族婚制。另外,《诗经》从未提及同姓通婚。因此,“同姓不婚”成为先秦婚制的特征之一。

2.出妻与离婚。《仪礼》记载休妻的“七出”,但《诗经》成书早于《仪礼》,休妻还没有严格规定。但那时已形成男权社会,妇女没有独立经济地位。[5]男女主人公一开始地位就不平等。婚前,在婚期约定上,氓处于主动方,女子只能说“秋以为期”;而婚时,氓则把嫁妆占有,女子丧失自己的财产;婚后,面对女子日夜辛苦操劳,氓却“二三其德”,粗暴相待。男女主人公不同的婚姻态度表现了男女社会地位的悬殊。

周代婚礼习俗制度在《氓》中得到相对全面的呈现,结合婚礼文化常识,读者能够更好理解情节,“六礼”也为女子爱情悲剧结局提供了合理解释。另外,在反映女性婚恋的同时,作品还展现了女性自我觉悟的微光。

猜你喜欢
六礼同姓媒人
婚姻“六礼”
从裕固族传统婚俗看古代婚姻“六礼”及其当代遗存
日法院判夫妻必须同姓
媒人
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编纂应该加入“六礼”制度
郑玄“三族九族同姓”说的特色及意义
专职媒人的变化
新媒体崛起下报媒人的应对和变革
河南太康龙曲镇婚姻习俗探析
一眼就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