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丽盼
【摘 要】在核心素养背景下践行全面育人的教育理念,推行特色化教学,实现对于学生的综合培养;立足特色课程的构建,通过科学的学习方法,实现对于学生情感态度价值的塑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将知识学习转变为技能的实践,在实践中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特色课程;构建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485(2020) 30-0082-02
特色课堂的构建必须围绕学生发展为中心,实现立德树人的原则,在知识技能的学习中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特色化课程的构建,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实现创新教学的模式,在学习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自主深入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在观察分析的过程中,能运用知识解决相应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积累文化基础,促进自我发展,最终在社会实践中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
一、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核心素养的教学中,很多教师认为核心素养的培养是阶段性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而忽略了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是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培养,在课堂教学中一味输出大量知识学习和数学知识的训练,虽然提升了学生的数学技能,但也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造成了学生的两极分化。同时在教学中,教师无法将核心素养落实到课堂教学之中,核心素养的教学应用过于浅层化和单一化,教师需要加强核心素养和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对学生的知识技能、思维应用等多个方面实现综合培养,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二、小学数学课程构成的核心要素
(一)数学意识
数学意识是学生在科学的学习过程中,通过自我的认知经验,理解数学概念的本质属性,认知数学的应用价值,着重培养的是学生的认知学习和实践应用能力。良好的数学意识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科学知识的学习,帮助学生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同时在教学中,实现输入学习和输出实践的综合培养,在知识学习中加强学生技能实践运用的转变。
(二)数学的思考和交流
数学思考和交流是一种动态的学习意识,通过交流思考,引导学生逐层渐进地深入学习,教师通过交流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思辨探究,在知识学习中通过观察分析,科学探究获取知识的学习。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对数学概念、实践运用得到多角度的综合思辨,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发散思维。
(三)数学应用
数学学习的最终导向是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教师在教学中提升学生数学应用的比重,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强化学生的技能实践,在生活应用中进行创新创造的实践,在应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逻辑和运算能力,在应用中印证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创新创造。
三、构建特色课堂的策略
(一)情境教學,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
数学本身具有一定的抽象概念,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创设课堂情境教学,将抽象的知识概念具化到情境的直观形象中,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尊重每个学生之间的思维差异,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加强学生个人经验的认知学习。教师创设生活化情境,引导学生能根据个人的思维经验认知,自主深入地探究学习,在生活现象的观察和分析中,剖析背后隐藏的数学规律,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和直观的形象认知相互结合,通过生动的直观形象印证抽象化的知识概念,教师加强对于学生的点拨和启发,引导学生可以根据生活认知总结归纳出概念的本质属性,通过的逆向思维的学习提升学生对于知识的认知理解。例如在“反比例”的学习中,一味知识讲解,很难让学生理解变量之间的关系,教师可以设置生活情境教学,看一本故事书,一天看20页,15天可以看完,一天看30页,多少天看完?根据这样的生活情境,学生可以根据已知条件分析未知条件,通过自己的个人经验进行总结归纳,学生分析出书的总页数是固定不变的量,而一天看的多少,决定了时间的长短,从而可以总结出,书的页数不变,一种量的变化,影响另一种量的变化,随后教师对学生进行补充教学,通过直观的形象认知,让学生分析变与不变的重点,从而能深入理解抽象的概念,提升学生的抽象能力。
(二)问题导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加强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学习,而不是停留在浅层的知识学习之中,教师在问题导学中对学生实行分层教学,通过问题导学,引导学生层次性、系统性地渐进深入学习,教师将知识内容融入问题导学之中,通过趣味性的探究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从而在知识教学的过程中从浅入深、从易到难地深入,教师避免生硬说教,而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思考,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强化学生的学习成就感,教师进行针对性的点拨,突破学生的难点,在教学结束之后,鼓励学生根据问题导学和探究思路,在把握核心知识概念的过程中有效整合碎片化知识,构建完善的思维导图。
(三)游戏教学,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加强学生从知识学习转变为学生的技能实践操作,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推行游戏化教学的模式,在数学知识的学习中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同时通过游戏教学,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学习,拓展学生的思维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多边形面积”的学习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游戏操作,引导学生在课堂中,通过剪刀和彩纸进行推导多边形面积之间的关联性,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学生将平行四边形通过割补可以变成长方形,同时引导学生对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进行推导,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通过图形的平移、旋转、割补、拼接,让学生发现多边形面积之间的关联,通过游戏教学,突出数学学习中知识趣味性,学生可以在实践中主动获得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生活实践,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的加强学生生活应用能力的培养,数学和生活具有密切的联系,教师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加强学生在生活中的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在实践中进一步提升知识技能的综合应用,将知识的输入学习落实到生活的输出实践中,让学生根据自身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解决相应的生活问题,教师可以布置个性化的作业引导学生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数学知识在生活中进行实践,在学习了比例之后,学生可以在生活中进行创新创造,譬如测量生活中大树的高度,学生分析生活和知识之间的共同性,并且找到相应的规律,通过类比思维实现知识的迁移联动,在实践应用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多角度验证自己的实验猜想,通过实验步骤的设计、数据结果的分析,完成生活应用的探究,在巩固知识的基础上提升自身的创造能力。
四、结语
核心素养的教学,需要融入对学生多方面的培养中,通过创新教学活动设计,在知识学习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发展,将知识学习转变为学生的技能实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王智明.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大学生课堂学习效果的调查分析——以“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为例[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9(13).
[2]王永春.小学数学读本《生本学材》的理论研究与实验展望(一)——小学数学本质的重构[J].小学数学教育,2019(19).
(责编侯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