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怡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美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越来越展现出自身对于学生综合发展的重要促进作用,但是在当前情况下,仍然有学校、教师以及家长没有真正认识到美术教育的重要性,而且在初中美术教学中也存在着多种多样的问题。学校教育制度忽视美术教育,美术课成为自习课,学生不得不主攻学习而放弃美术,兴趣降低,美术教育教学观念落后,并且教学中缺乏充足有效的教学资源,导致初中美术教育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美术;课堂教学;有效策略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以往的初中美术教学模式已难以满足当前教学发展的需要,满足学生兴趣、注重教学效果的有效性教学模式应运而生。
一、当前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困境
(一)学生的美术兴趣不浓厚
多数初中生并没有接受过专业的美术学习,他们对美术的认识和了解往往是从学校的教学中获取的。在以往应试教育思维的影响下,部分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并不浓厚。学生需要有一定的兴趣,这样学习才能事半功倍,最终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美术教学中,不能忽视对学生美术学习兴趣的培养。
(二)美术学科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在以往应试教育思维的影响下,部分学生学习的目的往往是取得理想的成绩,最终能够考取心仪的学校,获得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对于一般的非艺术生而言,美术课程学习成绩并不会影响到文化课成绩。在这样的情形下,部分学生往往会忽视美术课程,认为美术课程可有可无。
二、初中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培养学习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初中美术教师在开展美术教学时,需要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只有学生对美术产生兴趣,教师的各项教学工作才能顺利开展,有效性教学才能得到更好的实施。当前,美术教学对学生的吸引力相对较弱,尚未被列入初中考试范畴,对此,教师需要加强日常的引导,从培养学生对美术课程的兴趣开始,逐步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
(二)引导学生创作
美术创作有利于深化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创作本身可以给学生带来一定的自豪感和自信心,这种积极的心理状态恰可以促進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因此,教师在进行初中阶段的美术教学时不仅应该注重美术知识的教学,而且还应当注重学生创作。也就是说,教师应当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美术知识以及自己对创作主题的认知来进行自由创作。在提升学生美术学习兴趣的同时也促进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对《墙壁小装饰》进行教学时,因为设计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所以在课程一开始学生就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基于此,为了深化学生的兴趣,笔者给学生展示了一些传统的、民族的、潮流的室内装饰品图片,并提醒学生在室内装饰品设计过程中不仅要注重新颖性,还要关注实用性、类别等方面,比如,要设计一套窗帘,学生需要考虑窗帘的的款式、颜色、图案,还要考虑到季节、用料等方面,不同的季节、不同的用料,会让窗帘的效果截然不同。接下来,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来进行室内装饰品设计,这样一来可以节省时间,二来小组合作设计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创意碰撞的趣味。通过这样的的设计创作,学生在美术学习中会得到极大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三)基于课程延伸
美术课程延伸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重要作用。初中美术教材中的内容毕竟有限,而学生“众口难调”,有学生对美术教材中的内容兴趣不大,反而更喜欢教材之外的延伸内容。基于学生的这种心理,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适当增加一些趣味性或者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内容,让学生能够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对美术的认识更加深刻,同时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自主地去学习更多的美术知识。
例如:在进行《面具的设计与制作》的教学时,在课程一开始的时候笔者就为学生播放了一些关于面具节日以及活动的图片与视频,让学生在如威尼斯狂欢节、美国万圣节、中国祭祀活动以及各国戏剧表演中拓展对面具的认识,打开学生的视野。学生在各类面具与活动的视觉刺激中不断发出惊叹,学习的热情得到了提高。之后,笔者带领学生走进了面具制作的历史,对面具制作的材料进行了深入的了解。之后,便可以带领学生运用现有的材料进行面具的手工制作。在这样一个丰富的教学活动中,学生的艺术创作能力得到了提高,艺术感受能力和艺术欣赏能力也都得到了有效的提升,且。通过多元(历史的、文化的)角度对面具的认识,也懂得了尊重和保护人类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品德修养得到了提升。
三、结束语
在初中阶段的美术学习中,学生可以感受到不同的美术形式带来的心灵震撼,也可以深刻地体会美术创作带来的乐趣。而教师要做的就是深化美术对学生的影响,以此来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并提升美术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张进. 浅谈初中美术教学[J]. 青春岁月,2017,(28):147.
[2]徐德志. 初中美术教学浅析[J]. 美术文献,2017,(6):143-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