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朝渊
摘 要:大学生在国家助学贷款、使用信用卡到毕业以后的出国留学、求职、创业、购房等日常生活方面,都会有信用交易行为。《征信基础知识》课程定位为全校大学本科生公选课,采取案例分析法、视频教学法、翻转课堂等方式,以学生需求为中心,从征信基本概念、个人征信报告及大学生非法网贷防范等方面进行讲授,让学生了解征信制度的规则,掌握征信的基本知识,培养诚实守信的良好习惯,提高自我信用管理能力。
关键词:征信;大学生;课程设计;诚实守信
一、课程建设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的稳步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信用作为个人的立身之本和必备的道德品格,将对国家社会治理发挥重要作用。2014年6月,国务院出台《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2016年,共青团中央与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人民银行编制了《青年信用体系建设规划(2016-2020年)》(中青连发〔2016〕12号),规划指出“我国推进青年信用体系基础建设,开展青年诚信宣传教育,加强重点领域青年诚信建设,全面推进青年信用体系建设”。党和国家十分重视诚信建设,诚信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和不可替代的地位。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信用交易范围、方式的不断扩展,信用活动也日益渗透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随着国家助学贷款体系的不断完善、信用卡支付方便快捷,大学生作为信用主体参与金融活动。作为社会的重要群体,大学生的信用状况不仅关系到其自身形象和利益,更直接关系到全民的信用水准和文明素质。普及大学生“征信知识”教育,创造良好的诚信环境,加强学生征信宣传教育,培养诚实守信的良好习惯,是推动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
然而,经过调研显示,当前绝大多数高校只是开展金融风险宣传、信用卡安全使用、非法网贷等方面讲座,却没有系统地开设征信教育方面相关的普及课程。贵州师范学院商学院的信用管理专业教学团队,自2016年开设信用管理专业本科以来就在学校开设专门创新课程,目前已经运用在全校的素质拓展课程(公选课)中,形成一套初步的课程体系。
二、课程定位
根据贵州师范学院大学生调查,76.8%的大学生认为在学校开设《征信基础知识》课程是有必要的,68.8%的大学生认为“如果学校要开设征信基础知识课程,那么该课程的课程属性是素质拓展课”,大学生认为“该课程适应当今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满足大学生对金融知识的需求,不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课程,更有利于拓宽自己的知识面”。由此,课题组确定《征信基础知识》课程定位。
《征信基础知识》这门课的授课对象主要是贵州师范学院本科学生,课程性质属于公共选修课(素质拓展课),一般由学校教务处在全校所有专业进行选修,其目的是满足学生的社会需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本课程基本要求是让学生了解征信制度的规则,掌握征信的基本知识,熟悉征信报告查询流程,培养诚实守信的良好习惯,提高自我信用管理能力。
三、课程主要内容安排
(一)课程主要内容
由于《征信基础知识》课程设计两条主线来设计课程:一条是征信的基本概念和作用;二是大学生征信中常见问题。课程主要内容由三大部分构成:征信的基本概念,个人征信管理和大学生非法网络贷款防范。
1. 征信的基本概念。本部分主要讲授诚信、信用与征信的基本概念、区别和联系,明确道德范畴的“诚信”、经济范畴的“信用”及收集并提供信用服务范畴的“征信”;讲授征信的真实性、全面性、及时性及隐私保护性四大原则,从个人角度、经济角度、社会角度分析征信的作用。
2. 个人征信管理。本部分主要讲授由征信机构出具的,能够全面、客观和合法地记录个人过去信用活动信息的征信报告,重点分析个人征信报告的结构及主要内容;个人征信不良记录概念、14个种类及危害;个人征信不良记录的修复概念、种类、方式及流程。
3. 大学生非法网贷防范。本部分主要介绍非法网贷的特点及危害,重点介绍大学生非法网贷防范措施;同时,简单介绍商业银行贷款方式,商业银行信用卡的特点及大学生使用注意事项。
根据以上三部分的内容,《征信基础知识》的章节设计主要分为五个章节。分别是第一章:征信的概念及发展;第二章:征信的原则及作用;第三章:个人征信管理;第四章:大学生非法网贷防范;第五章:征信知识学习讨论。在每一章都按照上面介绍的内容分为具体的小节来安排授课内容。
(二)课程主要内容参考资料
由于此门课程属于贵州师范学院商学院的校级教改课题特色创新课程,目前市面上沒有出版社出版已经成熟的、对于非信用管理专业学生的教材作为参考,所以在每一章节内容安排上,都需要教师查阅、整理大量的理论资料、案例资料,然后汇总形成课程教学讲义。资料主要来源于叶谦、常胜主编的高等学校信用管理专业主要课程系列教材《征信理论与实务》、中国金融出版社的《征信理论与实务》等专业书籍,同时部分资料来源于“信用中国”网站内容及中国人民银行的征信案例。
四、课程教学环节的设计
(一)授课方式
本课程教学主要采用“讲授教学+案例教学+讨论教学”的方式进行,各章节灵活采取征信案例、征信宣传视频进行教学,在传授知识的同时重视学生自我信用意识提升、信用风险能力培养,在肯定教师指导作用的同时,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对征信知识的探索能力。
1. 开展学生学情调查,有针对性开展课程。在第一次授课前20分钟,从学生的信用意识、征信知识了解情况、征信需求三个方面开展调查问卷,根据学生的需求来设计或增加课程内容及案例,有针对性地开展课程教学。通过调查显示,49.9%的大学生回答“没有接受过征信知识的教育和宣传”,说明学校有必要进行征信知识的宣传活动。在50.1%的回答“接受过征信知识的教育和宣传”的调查者中,认为获取征信知识的主要渠道是“接受现场宣传”,如学校宣讲、讲座、海报宣传等。同时。84.5%的同学缺乏征信知识。由此可以看出,本课程中应该以征信基础知识为切入点进行教学,让学生了解身边的各种征信活动,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点。
2. 运用征信宣传视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课程备课阶段,教师积极联系金融监管机构,搜集银行金融机构的征信比赛视频。在“征信的基本概念及意义”教学部分中,征信宣传视频让学生能直观地了解个人的水、电、宽带、公共交通出行等生活层面的记录都会被采集纳入征信,甚至大学生国家助学贷款毕业后的还款记录也会纳入征信,特别是贷款买房、租房、婚介、升学、工作等方面对征信大数据进行评估,让学生体会到“信用经济”的重要性,使学生能够真正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得并且学以致用。
3. 做好征信案例教学,提升学生学习效果。案例教学作为理论与实践紧密融合的一种教学方法,因其教学过程生动、学习效果明显、直接促进学习实践,对学生学习效果提升具有重要帮助。在“征信的意义”教学部分结合“信用节约交易成本案例”、“信用解决中小微企业贷款难”、“信用增加交易信心和交易规模”等案例来分析征信的作用;在“个人信用管理”教学部分中结合“大学生助学贷款还款案例”来对知识点进行讲解;在“大学生非法网贷防范”内容中结合“大学生校园网贷实际案例”来分析非法网贷的“套路”,让大学生认识到非法网贷的危害,全面提高自身风险防范能力。
(二)课程学时安排
课程要求的基本学时为18学时。具体安排见下表:
(三)课程考核方式
本课程考核方式突破传统的考试命题的题型固定、考核单一等形式,改变重结果、轻过程,重分数、轻能力的考核特点。本课程考核形式采取“个人征信报告解读考核+平时成绩考核+期末综合考核”的方式,突出能力考核、过程考核和知识考核,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全面掌握,体现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充分发挥课程考试的导向和反馈作用,进一步挖掘学生运用规则解决实际问题的潜力,进一步有利于课程教学改革。
个人征信报告解读考核,权重占30%,主要让学生查询自己或由教师给出的征信报告,让学生对个人与银行之间发生的信贷交易的历史信息进行分析,特别是个人借债还钱、合同履约、遵纪守法等方面的信息,从而形成800字左右的征信报告分析,此举强调学生对征信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加强学生的征信技能和实际应用能力。平时成绩考核,权重占30%,主要是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考核,主要由考勤和平时师生互动交流来组成。期末考核,权重占40%,题型主要是开放性题目,内容以案例分析为主,进一步强化学生对相关教学内容的掌握,同时,期末考核题型中会增加学生对课程知识的学习心得及课程建议等反馈内容,以利于课程后期的教学改革。
五、几点思考
(一)学生学习反馈良好,但学生选课积极性不高
在课程教学中,通过期末开放性试题考核,做好学生学习反馈,94.3%的学生学习后对于征信知识掌握比学习前有很大提升,100%的学生认为该课程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更是有学生反馈会将课程内容带给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学习,帮助家里人提高征信意识。但是,由于本课程在学校属于全校公选课,学生由于不熟悉“征信”的概念、对“征信”兴趣不浓,导致选课学生数不高,甚至有时候不能满足条件进行开课。
针对这个问题,课程组教师加强大学生征信的宣传和引导,广泛吸引相关部门、金融学会、行业协会、地方政府等相关主体参与征信宣传教育活动,围绕“信用记录关爱日”、“诚信考试教育”、“国家助学贷款与信用”等主题,开展征信知识宣传、征信知识竞赛等活动,增强大学生“讲诚信、守信用”的理念,強化大学生关爱征信记录的意识。
(二)个人征信报告实践教学较好,但是查询存在一定风险
在课程教学中,学生会到中国人民银行各支行、各商业银行去查询自己的个人征信报告,然后对内容进行分析,能快速对自己的信用交易活动进行了解。通过调查问卷显示,有89.6%的学生认为通过个人征信报告分析,能够让自己真实了解到经济信用的产生。但是,查询个人征信报告却不进行借贷活动,可能会对学生信用带来一定信用降低的风险。
针对这个问题,课程组正在筹备仿真实验,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熟悉征信查询流程,具备分析个人征信报告的能力,减少去征信中心查询带来的风险问题。同时,课题组积极与相关部门沟通,多层面搜集征信相关案例,以期更好地让学生更深入、更直观掌握征信各方面的知识,切实提升自身信用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1]李颖. 马克思主义理论视域下高校征信教育路径研究[J]. 教育评论.2016(2):110-114.
[2]叶谦虚,常胜. 征信理论与实务[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