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萌萌
摘要:道德与法治课程具有较强的思想性和理论性,以活动为载体开展议题式教学,能使教学内容生活化、生动化,能让学生有更为深刻的思考。《国家利益至上》一课教学以黄旭华院士舍小家为大家的事迹作为情境,让学生围绕“黄旭华做出的‘无怨无悔的选择值得吗?”这一议题展开辩论。反思教学发现,议题设计应具有思辨性和开放性、体现价值引领、立意深刻新颖。
关键词:议题式教学 辩论活动 《国家利益至上》
道德与法治是一门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该课程具有较强的思想性和理论性。以活动为载体开展议题式教学,能使教学内容生活化、生动化,能让学生有更为深刻的思考。所谓议题式教学,是指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围绕具有开放性、指向性、思辨性等特征的探究话题,合作探究、参与实践等的一种教学方法。活动是议题式教学的典型特征。针对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八课《国家利益至上》,笔者以辩论活动为载体,尝试开展了议题式教学。
一、情境与议题的设计
《国家利益至上》一课安排了“树立维护国家利益意识”和“捍卫国家利益”两目内容,从思想和行动两个角度,引导学生明确如何真正做到以国家利益为重。其中,“捍卫国家利益”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学生在探讨“捍卫国家利益”的有关内容时,常常遭遇到两难选择:“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发生矛盾时,怎么办?”笔者利用时政新闻——黄旭华院士舍小家为大家的事迹,创设了议题情境。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黄旭华等42人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国家首次集中授予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用这种至高的荣誉去褒奖黄旭华等功勋模范人物,这是向全社会发出了关心英雄、珍爱英雄、尊崇英雄的强烈信号,其特殊意义和重大影响不言而喻。中学生正处于自我发现的关键时期,不少学生热衷于追星。引导学生多了解和关注像黄旭华一样为国家和社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明星”,让他们见贤思齐、崇德向上,对于其成长具有指引作用。
辩论活动是探讨两难性问题的绝佳方式。因此,笔者设计了“黄旭华做出的‘无怨无悔的选择值得吗?”这一议题,让学生开展辩论活动。该议题的设置既包含了学科课程的具体内容,又展示了价值判断的基本观点,且具有开放性、引领性。值得注意的是,辩论活动的重点不在于正方与反方唇枪舌剑的激烈较量,而在于澄清价值,在辨析中明确价值引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发挥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德育功能。
二、辩论活动的开展
笔者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将学生分为6组,每组6—7人;观看视频《黄旭华的传奇人生》后,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黄旭华做出的‘无怨无悔的选择值得吗?”这一议题,抽签确定正方、反方,正方所持观点为值得,反方所持观点为不值得。各小组根据抽签结果选择对手,开展小组讨论与双方辩论。辩论流程与要求如下:
(1)每位成员独立思考1分钟后,与组内其他成员讨论;
(2)组内讨论3分钟后,推选三位最佳辩手,组成辩论队,与对手展开辩论;
(3)每位辩手发言时间不超过1分钟,尽量不要重复已有观点,可对已有观点进行补充;
(4)抓住对方发言中的漏洞进行反驳,要有礼有节。
其中两组的辩论内容如表1所示。
辩论至此,学生已基本得出结论。笔者适时总结:“从同学们激烈的辩论中,我们会发现,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但不完全等同。国家利益有时会与个人利益发生矛盾,當两者发生矛盾时,我们该如何选择呢?黄旭华院士认为,‘对国家的忠就是最大的孝。他毅然放弃个人利益,为了国家利益奉献出自己的一生。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正是有了一代又一代像黄旭华院士这样舍小家为大家牺牲的先辈们,才有了国家的独立自主、繁荣富强。黄旭华院士的精神令我们敬佩,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三、关于议题设计的几点思考
结合本课教学,笔者认为,议题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具有思辨性和开放性。引入议题的目的是改变单向告知式、灌输式的教学,所以,议题必须有“议”。比如,如果本课议题设计为“黄旭华的选择是否正确”,学生就可能陷入简单的是非问答模式。相比来说,“黄旭华做出的‘无怨无悔的选择值得吗?”这一议题更容易激活学生思维,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思考。学生从不同视角分析,会有不同的结论。因此,议题的思辨性、开放性不可或缺。
第二,体现价值引领。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专门的德育课程,具有价值引领的重要作用。如果不提出赞成或反对意见,可能会让学生陷入价值混乱的境地。议题设置从来不是价值中立的,而是应当隐含着价值取向。正如对于“黄旭华做出的‘无怨无悔的选择值得吗?”这一议题的讨论,最终是要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素养,启发学生无论何时何地,都应当以国家利益为重,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
第三,立意深刻新颖。深刻,意味着议题要反映社会生活的本质及规律,能揭示议题背后所包含的深刻的思想意义;新颖,是指所确立的活动主题能给人以不同的感受和启示。立意深刻新颖的议题才能激起学生探究的兴趣。在学生普遍追求自我与个性的今天,将“黄旭华做出的‘无怨无悔的选择,值得吗”这个议题引入课堂,将会带给学生一场思想的洗礼。
参考文献:
[1] 曾冰清.初高中一体化视域的道德与法治议题式教学[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0(8).
[2] 沈雪春.从学理走向实践:议题式课堂教学的三种基本模式——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则教学设计为例[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0(8).
[3] 孙云英.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议题式教学[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