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进校园,春风化雨润心田
——中学思想品德教育中校园红色文化的传承

2020-11-18 04:05宗凡杜玉坤
清风 2020年4期
关键词:思想道德思想品德校园文化

文_宗凡、杜玉坤

红色文化作为一种在社会实践过程中产生并发展的文化形态,是我国现阶段基础教育的一种重要教育资源。思想品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与统帅,实施思想品德教育是帮助学生树立崇高道德理想、科学信念、正确人生观和良好道德品质的需要。探究中学思想品德教育中校园红色文化传承现状及传承路径,有助于师生思想政治觉悟水平的提高,以及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激发。

红色文化的内涵

从创作主体来看,红色文化是以先进的中国共产党为主导,广大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广泛参与而创生的一种文化;从组成要素来看,红色文化是由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共同组成的,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具体体现,是在社会的不断发展过程中,结合中国现实情况,不断形成和发展的一种独特的文化,除此之外,它不依附于任何文化形态;从时间界限来看,它产生于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中国共产党探索民主革命的过程,其中大致包含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发展于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各民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初步构建国家工业化体系,不断增强国际影响等过程,为改革开放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繁荣于改革开放新时代,在先进的文化理论体系的指导下,不断吸收国内外先进经验,不断加强自身文化的先进性、建设性、自觉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我们党的未来和希望”“把青年一代培养造就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战略任务,是全党的共同政治责任”。红色文化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精神结晶。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大力弘扬红色文化,从中汲取昂扬奋进、团结拼搏的精神动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校园红色文化传承现状

第一,部分中学在思想品德教育中对传承校园红色文化的重要性认识不充分。校园红色文化作为一种先进文化,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结合势必会提升学生的思想高度和文化修养。受到客观环境、条件的影响和制约,有的中学没有把思想品德教育的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第一位,在学生教育过程中,片面重视应考学科,肢解课程体系的科学性和完整性,造成学生认知结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残缺不全,教学模式和方法单一、扼杀学生个性的发展,重视德育教育、课堂教学,轻视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存在偏差,形成了思想道德教育无法落实在行动上的局面。学校育人功能得不到较好的发挥,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被弱化,学生的思想品德得不到相应的提高。

第二,有的中学思想道德教育方法落后。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道德准则,只有当它们被学生自己追求、获得和亲身体验过的时候,只有当它们变成学生独立的个人信念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学校根据社会对青少年一代的品德要求和受教育者自身发展的需要提出学校思想品德教育教学的目标。为了实现思想道德教育目标,应通过灵活多样的思想道德教育方式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使其产生符合社会需要的道德行为及道德情感。

有的中学的思想品德教育缺乏灵活性。一方面是思想品德教学内容存在局限性,另一方面是教学方法缺乏灵活性。从宏观而言,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是十分广泛的,包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三个方面。从微观而言,包括幸福观、苦乐观、荣辱观、恋爱观、生命观等。课本的选材大多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出发,涉及自我教育、生命教育、挫折教育、品德教育、法律法规教育、人际交往等,图文并茂,生动形象。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只是对课本上的知识进行重点讲解,并没有结合实际情况分析教材,甚至有的中学教师只是简单地把考试知识点划出来,让学生背诵,忽视了课本中与学生息息相关的生活常识与法律常识等内容。学生缺乏兴趣,自然只会为了学习而学习,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有的中学思想品德课采取传统的灌输式教学,通过考试的方式考查学生思想品德,使课程教育变成了枯燥的智育课,偏离了学校思想品德教育的目标,忽视了学生对思想道德的体验和感受,不利于学生作为思想品德教育主体的能动性的发挥,教学方法单调呆板,不符合认识活动的规律。

思想品德教育不仅仅是传授学科知识,而是通过潜移默化的教育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因而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非常重要。我国现阶段教育教学受诸多客观因素的限制,有的中学思想道德专职教师队伍并不健全,师资队伍匮乏,部分教师素质有待提高。就一些乡镇农村中小学而言,一些教师片面地认为,做好自己的教学工作即可,潜意识里把“教书育人”割裂开来。有的学校的思想品德课是由其他学科教师代替,没有足够的专职教师教学思想品德课程,更不用说从思想品德课程的角度来深入学生,了解并及时解决学生的问题。

红色文化传承路径

第一,整合红色文化资源,深入思想政治课程框架中。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新时代中国青年要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善于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汲取道德滋养,从英雄人物和时代楷模的身上感受道德风范,从自身内省中提升道德修为,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想,追求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位的人生,让清风正气、蓬勃朝气遍布全社会!”红色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而形成的先进文化,具有强大的教育功能和政治功能。

大力整合红色资源,理清红色文化的内涵,从而使受众群体改变其“主观认识”。一是要对校园内现所有的红色文化资源进行合理的归类划分,从其根本属性上理清红色文化的渊源;二是要通过校园“红色讲座”“红色戏剧”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从根源出发,让学生理清红色文化分类,并通过知识构架、文化传播等方式来加强学生对红色文化内涵的理解和深化;三是要借助校园网络媒体的力量,促进全体师生共同参与到红色文化建设的活动中来。通过学校官网、学院主页等定期定时更新红色文化知识库以及与红色文化相关的时事通讯,使师生潜移默化地感受红色文化,从而进一步改变其“主观认识”,加深科学理解,构建理论框架。

第二,把握时代命脉,建设课堂红色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 年5 月4 日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提出:广大青年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自己的基本遵循,并身体力行大力将其推广到全社会去,努力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创造自己的精彩人生。课堂作为学校学习的主要形式,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最重要、最有效的途径之一。红色文化要想走进校园,深入学生群体,首先要做到与课堂教学活动相结合。推进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红色文化建设,能够使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红色文化,增加对红色文化的学习兴趣,进而促进红色文化在校园中的传播传承。

在课程学习中,教师应让学生根据课程内容自行拟定调查主题,设计调查问卷,并根据调查结果撰写调查报告。这能使学生主动参与思想品德教育课的学习,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利用所在城市的地理优势,采取小组演讲的形式,让同学们讲述自己对红色历史的认识和了解。这种形式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使同学们可以深入了解红色史实,激励学生,从而促进红色文化的传播与传承。

第三,结合校外实践,促进学生文化素养的养成。校外实践是指在除课堂以外的其他场所完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是相对于课堂教学而言的,以学生兴趣为导向,更具有灵活性和实践性。红色文化,作为一种先进文化,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结合势必会提升学生思想高度和文化修养。校外实践活动的开展主要分为两个类型:一是线上网络学习,如通过慕课(MOOC),同学们可以听到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教授讲解红色文化的相关知识,并通过这个平台与全国各地的红色文化学习者进行讨论与研讨,这将在很大程度上拓宽红色文化的传播渠道,加深对红色文化理论深度的了解。二是参观革命纪念馆,立足本地实际情况,将部分校园文化活动定为参观革命纪念馆的形式,能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并能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红色文化的内涵,进而主动成为红色文化传播传承的主体。

校园文化建设有其自身的独特性,校园文化需要通过长期的积淀、发展和提炼才能为红色文化的传播提供一个适宜的环境和稳固的文化底蕴。红色文化也需要在不断传播的过程中,不断更新其内容和形式,从而与校园文化不断融合。这在一定程度上,既促进了红色文化在校园文化中的传播和传承,活跃了红色资源,又为完善校园文化体系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为其带来了生机与活力。思想品德教育与校园红色文化都是我国基础教育阶段非常十分重要的两个部分,将两者有机结合,能够提升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识,帮助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养成健全的人格以及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为培养出优秀的共产主义接班人而不懈努力。

猜你喜欢
思想道德思想品德校园文化
智慧校园在中职学校校园文化中的建设与应用
甘肃陇西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建设及对策
选择
持续深化校园文化建设 助力基础教育阶段人才培养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新生态学校的校园文化
思想道德建设研究助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
中学生良好思想道德养成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