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德育教育

2020-11-17 02:19柳宝明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0年15期
关键词:德育教育小学核心素养

柳宝明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我国的教育理念也在朝着更加先进、更加科学的方向不断发展。在此背景下,我国教育部门出台了有关文件,提出建设针对不同学段学生的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并明确了学生应当具备的可以适应终身发展以及社会发展的必须品格和关键能力。这一文件的出台,不仅为小学时期的德育教育指出了方向,也为小学生的德育培养、“三观”的形成和良好心理健康的养成,提供了科学、有效、可施行的基本方案和指导。本文从四个方面对这个问题展开探讨,并提出一些可行的方法,为小学德育教育提供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 小学 德育教育

一、什么是核心素养

“核心”是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怀及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具备核心素养被确定为党的具体教育方针,教育部在全面深化体制改革中又提出学生要具备适应社会发展及自身发展的能力与品格。

核心素养包括:自主发展、文化基础、社会参与。其基本原则为:

第一,坚持科学性。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坚持以人为本,遵循学生身心的发展规律与教育规律,将科学的理念和方法贯穿研究工作全过程,重视理论支撑与实际依据相结合,确保研究过程严谨规范。

第二,注重时代性。充分反应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全面体现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确保研究成果与时俱进,具有时代前瞻性。

第三,强化民族性。要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把核心素养研究植根于中华民族的文化历史土壤中,深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突出强调国家认同和社会责任,充分体现民族特点,确保立足于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

二、小学德育教育的意义

首先,德育教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政治、心理健康的教育,是小学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智育、体育及美育等相互联系,彼此渗透,相关协调,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学校工作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因此学校应该将德育工作放在小学教育的首要位置。对学生实施德育教育能使学生形成自身发展及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优秀品格,包括情感、科教、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在核心素养下开展德育教育是培养学生其他素养的重要基础。受网络时代的冲击,不良信息比比皆是,学生容易受到错误观念的引导,导致错误认知,不利于“三观”的建立,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学校必须做好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使学生能够明辨是非,从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良好的品德意识,提高学生的德育意识,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德育教育是塑造学生品格,影响学生素质,帮助学生建立良好“三观”和健康思想的一项重要的课程。在我国推行素质教育之后,其在小学教育课程中有着极高的地位和极其重要的占比。小学时期是学生塑造品格、建立良好“三观”的黄金时期,小学德育教育的品质,直接影响着学生品格和“三观”的形成和发展。如何进行德育教育,怎样才能帮助小学生确立良好的“三观”和优良的品格就成了小学德育教育最重要的探讨课题。本文从家庭环境、校园环境、学科渗透、社会实践这四个方面展开探讨和思考,提出以下看法。

三、家庭环境—德育教育的基础

1.用恰当的方式去爱孩子

家庭是学生出生、成长之初最早接触的环境,人出生后就在观察、模仿父母的言行。父母首先要意识到自己在孩子的德育教育和品格培养、“三观”的确立中是多么重要的角色,才能真正做好父母。现在很多学生都是独生子女,这就更需要父母把握爱的尺度,避免过度的关心关爱变成溺爱。对孩子应当关爱,但也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独立性,让孩子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扔垃圾、扫地、整理玩具等。与此同时还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能让孩子有万事靠父母的思想。

2.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良好的家庭氛围有助于孩子养成互相关爱、团结、谦让等优良品格。一个人所处的家庭氛围会直接反应在他在外与人相处的行为上。父母应当为孩子营造积极向上的家庭氛围,尽量避免在孩子面前散播负面情绪。家庭成员要互相关爱,相互帮助扶持。父母可以通过与孩子互动来增进感情,给予孩子更多的爱与关怀,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通过上面两点,我们不难发现家庭环境对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因此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才是德育教育的基础与根本。

四、校园环境—德育教育的支柱

学校,是小学生受教育的重要场所,这就对教师有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但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要在课堂上下以自己的言行影响和教导学生。并且为了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和开展德育教育, 教师要建立师生平等友好的关系,以便更好地言传身教。另外,学校中丰富的校园活动也是进行德育教育的一个绝佳机会,能在帮助小学生培养团结、坚持不懈的精神和乐观向上的心态上,起到重要的作用。

校园是个比家庭更复杂的环境,但也给小学德育教育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可能。教师应当把握好这些机会,在日常学生活动中帮助他们培养优良的品格,树立正确的“三观”。

五、学科渗透—润物细无声

校园环境为学生在小学时期德育教育提供了一片“沃土”。不同学科的教师都可以通过不同的学科特色来对学生进行各种方面的德育教育。将德育教育的核心渗透进学生们的日常课程当中。

例如:语文课上,教师可以将人文精神渗透进古诗词当中,在给学生讲解古诗词时潜移默化地向学生输送中国传统人文性精神,帮助小学生了解、继承中华文化中优秀的精神品质。在道德与法治课上,教师通过各种经典故事向学生们传授爱国主义、团结互助等高尚的品德。在体育课上,通过丰富的体育活动培养学生不怕吃苦、敢为人先的精神。艺术课上通过对艺术作品的赏析和讲解,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审美意识,学会发现美、体会美。各学科的教师一定要从自己的学科特色中发现可以渗透德育教育的关键所在,并能够掌握这些关键点在潜移默化中开展德育教育。

六、社会实践—绝知此事要躬行

德育教育中,不管是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也好,良好的校园氛围也好,还是树立榜样都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我们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成为一个有优良品格和正确“三观”的人。检验教育是否成功的办法就是实践。仅通过学校的学习来培养学生的道德思想过于理论化,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让学生进入到各种环境中去实践、去真正体验,才是检验我们教育成果的唯一标准,只有使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才能真正培养出学生的优秀思想品格,并使之不断完善。课余时间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通过游览纪念馆、博物馆等方式,让学生们在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开展社会实践,使之与社会广泛接触,开拓学生的视野,在社会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爱国、爱社会的优秀品格。帮助学生树立长远的人生目标。

综上所述,小学生心智还不成熟,极易受到社会上一些不良事物的影响。因此在小学阶段,学校就要在核心素养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加强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提高抵制不良事物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同时小学时期也是建立良好品格和确立正确“三观”最好的时期,只要父母、教师足够用心,将德育教育和核心素养的要求相結合,用心培养,就能帮助学生培养出优良的品格与良好的“三观”。无论是课堂学习、校园活动还是社会实践都会对学生未来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这期间,教师一定要坚持以核心素养为中心对学生进行指导。社会在不断发展,小学生也需要不断进步,只有这样学生将来才能承担重任。

参考文献:

[1] 梁巧梅《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语文低年级德育的课堂渗透》,《科教导刊·电子版(下旬)》2019年第4期。

[2] 马会芳《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反思》,《中外交流》2019年第17期。

猜你喜欢
德育教育小学核心素养
初中科学课程中利用情境教学法渗透德育的探讨
浅析小学校园文化的德育教育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