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明盛
摘要:《孔雀东南飞》是经典的长篇叙事诗,如果采用传统的解读方式学习,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新课标中强调语文核心素养两种养成途径是语言实践活动和真实的语言应用情境。实施读写演评四位一体化教学,学生沉浸在真实的“舞台”情境中,通过自己的语言实践,提高学习语文的热情,培养其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孔雀东南飞》;课本剧;读写演评结合
课本剧是课文和戏剧的结合体,与传统的课文教学形式不同,课本剧教学要落实到演上。演是学生的表演,但在表演前需要一定的时间做好准备,需要阅读原文,撰写剧本。采用课本剧的形式组织《孔雀东南飞》教学,教师要把握好一个立足点:语文。笔者拟从三个方面来阐述教学的实践和反思:首先是寻找课本剧教学的理论依据;然后是读写演评的教学实践;最后是关于指导的反思。
一、课本剧教学的理论依据
首先,语文新课标是课本剧教学的理论依据。新课标强调语文四大核心素养的达成途径是语言实践活动和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用两个词概括就是实践和情境。《孔雀东南飞》是长篇叙事诗,如果采用近体诗学习方式,从各个角度去鉴赏、总结,也不失为一种有效方法。但既然它是一篇叙事的长诗,有完整的叙事情节,有鲜明的人物形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面对这样的叙事长诗,如果用演的方式去学习,学生读了、写了、说了、听了,在听说读写的实践中消化文本,在真实的表演情境中体验文本,这对于四大核心素养的养成肯定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因此,笔者大胆进行了尝试。
其次,《孔雀东南飞》本身使课本剧教学具有可行性。上文已经从文本体裁的角度进行了阐述,下面从内容的角度进行补充。《孔雀东南飞》叙述的是一桩婚姻悲剧,这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是有距离的。学生尚处年少阶段,何为婚姻,没有体验过因为父母之命而造成的婚姻悲剧,对现代的学生来说,也很难理解。正因为与文本内容有了距离感,而承载这种内容的形式又是诗,不以平时学习诗歌的经验去学习,自然就产生了一定的陌生感,阅读的期待也就生成了。面对这种情况,通过转化为戏剧的形式学习,学生沉浸在文本的叙事情节中,通过同学的演绎,加深了对文本内容的印象,人物的情感通过现场同学的表达,也容易产生共鸣。《孔雀东南飞》的内容虽然和学生的生活经验有距离,但讲的仍是爱情话题学生还是感兴趣的,毕竟他们所处的年龄阶段对爱情是有无限的憧憬的,刚好可以通过这样的参与式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婚恋观。
最后,学生表现自我的热情是课本剧教学成功的关键。高一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高中学习和生活,他们的思想成熟度和初中阶段比较,已有相当程度的提高,其自我意识进一步增强,交友热情较高。高中生主动提问的频率和次数会减少,但并不意味着他们不喜欢表现自我,而是他们担心自己的表现和回答不能赢得同学和老师的认可。他们越是渴望被认可,有时反而越不敢表现自我。教师选择表演这种方式展示学习成果,为学生搭建了表现自我的舞台,在这样的舞台上,学生可以放下心理包袱,采用自己喜欢的表演方式将自己的理解通过语言、表情、动作表现出来,更多地经历学习语文的成功体验,自然就能调动起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而且在课本剧学习中,学生左右脑同时使用,既开发智力,又创新了语文学习方式,效果良好。
二、读写演评结合实践教学
首先是读。阅读《孔雀东南飞》原诗,一是确定好人物关系,梳理好情节,为撰写剧本作准备,二是亲身体验诗歌语言的质感、美感,体验整齐的五言句式节奏的流动,既欣赏语言的形式美,也感受情感的悲剧美。读分为默读和朗读。默读个人独立完成,朗读个人和小组交替进行。经过沉浸式的阅读后,教师组织学生梳理出文本的内容层次,总结各层的含义:兰芝被遣(兰芝控诉、仲卿求情)——夫妻誓别(仲卿和兰芝互别、兰芝告别婆婆、兰芝告别小姑、仲卿和兰芝誓别)——兰芝抗婚(芝母控诉、芝母拒媒、芝兄烦言、太守订婚)——双双殉情。总共四大版块,分析出来的目的不是要割裂文本内容的完整性,而是为下一步分组撰写剧本作准备。
其次是写。分版块撰写剧本,确定旁白、各个人物角色扮演人、台词风格等。这部分的难点在于剧本语言的生成。文本的语言是诗,是一种书面语,如果照搬,舞台表现效果会大打折扣。由诗到口头语的转换考验学生的表达能力,既要保留诗的质感,也要符合剧本语言舞台表现的张力。从学生撰写的剧本来看,学生的使用文白相间的语言,兰芝告别婆婆“(态度端详)我从小在乡间长大,礼数所知甚少,同您的儿子结了良缘,更感惭愧,受您这么大的恩惠,却不能好好侍奉您,我回去后,您一定要保重身体”。有的学生完全采用当代白话如实转述的,仲卿埋怨兰芝答应嫁给太守的儿子“祝贺你啊!可以攀上高枝了,我是磐石,你是蒲苇。我可以千年都不变心,你却不久就变心了。你会越来越尊贵,我独自走向黄泉算了”。有的学生为了增加戏剧效果加入了文本没有的叙述,补充了符合人物身份的语气词、动作等。如焦母回答兰芝的告别时添加了“(瞪一眼)冷哼一声”,来表现焦母对兰芝的冷漠和无情;用媒人面对兰芝拒绝说媒时的回答“唉呀!这孩子(气得站了起来)你,你,唉(轻拍了一下桌子,走了)”侧面表现兰芝的忠贞。学生没有直接使用诗句来写剧本,因为他们熟知戏剧表演形式,但是舞台表演的旁白有使用课文一些诗句,这并不影响课本剧的表达效果。
再次是演。四个版块如果按戏剧冲突性来划分的话,突出性最强的应该是最后的版块“双双殉情”。从两个班的表演对比来看,最后一个版块的演绎得到的掌声是最多的。至于前面的版块赢得的掌声多少则取决于各自的表演形式了,一般是有道具,且对白简洁有力,演员表演富有个性更受欢迎。在第二个版块“夫妻誓别”的表演中,其中一个班扮演刘兰芝的是男生,头发是用报纸制作出的长纸条来顶替。该男生使用變声的方式来表达女性角色兰芝的柔情,传达出兰芝心中的埋怨和不舍;在梳妆打扮时,用一句“今天又是美美的一天”,这种反串以及演员投入生动的表演赢得了学生观众的满堂笑声。另一个班在这一版块的表演上突出了一个细节,引起了学生观众的注意。原文写到仲卿和兰芝分别时“府吏马在前,新妇车在后”,由一个学生扮演马,背着扮演仲卿的学生,然后在舞台上发出马叫的声音。虽然这一声马叫和人物情感表达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是也属于文本内容范畴,仅以观众反应的角度来看,这是一个成功的设计。最后一个版块既是高潮也是结局,学生展现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服饰设计上,体现了环保理念,也切合了人物的身份特点。兰芝身穿报纸制作的裙子,仲卿身穿报纸制作的官服,尤其是那顶官帽,设计得有模有样。在表演“兰芝投池”时,演员直接从舞台跳下,既确保了安全,也表演了“投池”的动作,一举两得。在表演“仲卿上吊”时,由一个学生扮演一棵树站在一个小平台上,双手拿着一根绳子,也是惟妙惟肖。在表演“两家合葬”时,配上《梁山伯与祝英台》音乐,再撒上一些纸屑,营造了不错的舞台效果。
最后是评。采用两种评价方式,一种是学生口头评价,针对每一版块,由不是版块负责小组的学生发言,点出精彩的地方,提出建议;一种是书面评价,以《我最喜爱的版块表演》为题,从表演与文本内容契合程度、表演者与文本人物契合程度、创新性三点来写一篇观后感。从学生的习作来看,学生关注焦点主要落在一些表演细节上,比如道具设计、表演者的某些语言等。
三、关于指导的反思
首先是对读的过程的指导。新课标提到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而语言的建构从哪里来?没有对文本充分的阅读,进而根据内容和解读的需要进行归类、整理,是难以发展学生的语言素养的,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提升了一定的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既欣赏了作品的文学美,也认识和理解了一定的文学常识。在组织《孔雀东南飞》的阅读中,设置了两关:第一关是字词内容关;第二关是内容梳理关。在这两个阅读目标的指引下,有序组织学生默读、朗读。
其次是对写的过程的指导。这个写主要是在剧本撰写上。有些组一开始对剧本撰写的格式和组成要素不清楚,把剧本写作等同于平时写的记叙文。后来经过引导,逐步步入了正轨。从学生撰写的剧本上看,基本上是一个基调:搞笑。越搞笑越能吸引学生观众的注意。实际上《孔雀东南飞》在学术界的解读是有很多争鸣的,也进入到了专业的戏剧表演舞台。它是一个悲剧,用喜剧的方式去传达会不会削弱学生对文本本身的文学价值的理解以及导致人生观和价值观引领的缺失?鲁迅对悲剧的解释是“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仲卿和兰芝美好的爱情陨落了,生命非自然终结了。美好的东西毁灭了,我们的情感体验应该是惋惜、悲痛。搞笑的表演方式带给学生的情感体验是愉快,当然这种愉快不是文本内容带来的,而是同学的表演带来的。但要求学生用一种严肃、专业的表演方式去表达,可能也是不现实的。教师可以在撰写剧本上多一些引导,形式可以灵活多样,但内容是严肃的。教师可以就这个问题在写剧本前和表演后加以点明。
用课本剧形式来组织开展《孔雀东南飞》的学习活动,提供了养成语文学习核心素养的真实情境,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