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本剧是教学与艺术结合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提高教学实效,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同时,课本剧也继承和发展了我国的传统戏剧文化。课本剧集表演和语言为一体,很符合语文语言学科的规律,而且也符合小学生活泼好动、爱表演的天性。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给课堂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一、把握小学语文课本剧表演类型
语文是一门语言学科,想要学习好语文不能单一的靠知识学习,而应将学习与应用结合在一起用于实践与交流,这样学生才能从中悟得语言的真谛,学到语言的精髓。课本剧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营造愉悦、轻松的课堂氛围,更有利于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所以,教师很有必要将课本剧融入到高中语文课堂中。课本剧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第一,自述,即一个同学通过自述的方式来表演课本剧,这样学生的积极性更好,对知识的理解也更充分。第二,分读,即学生分角色朗读,在特定的场景中进行表演,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对人物的把握,对文章深层含义的理解。第三,群演,这个对学生有更高的要求,是展现学生个性和创造性的最佳时期,也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
比如,《装在套子里的人》人物形象鲜明、幽默、夸张,表演起来有趣味性,看起来不会枯燥。在表演中最应该注意的是人物心理的再现,演的时候道具里面一定要体现所有的东西装在套子里,台词可以把时下流行语加点以增加观赏性。
二、优化小学语文课本剧表演策略
课本剧表演是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可以增进师生感情。想要演好一场课本剧,光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还是不够的,还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主动配合。要使课本剧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以学生为中心,学生的主体性需要体现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所以教師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来设计剧本。第二,以文本为依托,不管是哪种类型的课本剧,都要以文本为依托,不要脱离文本。而且,在话剧表演中,我们提倡对文本的二次加工,以不同形式来表现,但不要随意更改,文本在整个创作与表演中仍处于核心地位。第三,以教师为主导,教师要放权,而非放手,为学生提供机会与条件,让学生有效开展课堂活动。
比如,小学课文《陶罐与铁罐》就可以作为课本剧教学的材料,这篇童话通过对话展开故事情节,另外,陶罐与铁罐的对比突出了各自鲜明的形象。选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明白课文的道理,学会全面的看待问题,学会看待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二是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感情。表演会让学生对这两点的体会更深。再如《狐假虎威》也可以改编成课本剧,这是一则家喻户晓的寓言故事,说的是狐狸凭自己的智谋逃出了虎口。后来都用来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这种欺骗的手法并改变不了狐狸本身虚弱的事实,谎言一旦被戳破,后果只能自己承担。
三、注重小学语文课本剧表演的更完善
虽然课本剧活动在当前教学工作中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大,并受到了广大学者和教育者的青睐和欢迎,但是由于部分教师对课本剧的实施程序、作用了解不足,导致课本剧在应用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第一,由于课本剧与传统课堂有较大差异,对学生的各方面能力要求都比较高;加上教师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不重视课本剧,导致课程无法正常开展。第二,由于部分教师对课本剧的研究不深,从而导致教师在利用课本剧教学时无法达到预期的目标。第三,课本剧活动还没有普及,由于部分教师的不重视,开展课本剧活动时,只选择成绩优秀的学生来参与,而忽略了其他学生的存在感。
比如,小学课文《小摄影师》就可以改为课本剧,教师在让学生表演之前,一定先要端正自己的态度,重视课本剧表演,并且本着一视同仁的眼光,平等的对待学生,不要只看学生的成绩好坏、优秀与否,只要学生愿意表演,教师就一定想办法满足他们,给他们创造条件、制造机会。这篇文章表现了高尔基对少年儿童的关怀爱护,可以让学生在表演中慢慢体会、细细品味。
课本剧为小学生学习语文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符合小学生旺盛好奇心的心理特征,同时也为教师展开教学工作提供了新的范例,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对团队合作精神的重视,对学生以后的工作和学习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仍要继续探索更佳的教学改革方案,进一步推动教学水平和成果的提高,以达到教书育人的新高度。
蒲玉峰,山东青岛市弘德小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