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诵读比赛中存在的误区与对策

2017-02-17 19:01李莉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7年1期
关键词:经典作品祖国服装

近几年,各级各类学校纷纷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尤其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通过多种形式组织学生诵读大量的经典诗文,使学生感受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从中学礼仪,明事理,传承文明;同时,经典诵读还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增强其感知能力;启发学生思维,提高其表达能力;形成积淀,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因此,学校及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经常组织经典诵读比赛或展示活动。笔者有幸多次应邀担任评委,发现经典诵读比赛或展示活动中存在这样一些误区:

一、重技艺表演,轻内涵体悟

经典诵读的目的在于文化熏陶、智能锻炼、人格培养。而当前的经典诵读比赛,却过分追求形式的多样化,忽略了对内容的理解与表达。

诵读不仅是一种声音技巧和表演手段的展示,而是要在读懂文意的基础上运用技巧正确表达其中的意境美、韵律美及精神内涵。诵读与表演的关系,应是主从关系,诵读中使用的一些形式,如快板、武术、书法、古筝、角色表演等,应该为诵读服务,绝不能喧宾夺主。有的诵读片面地追求场面壮观、声势浩大,五六十平方米的舞台上合诵人数达50人之多,看上去拥挤不堪;还有的诵读先上台表演武术2分钟,武术表演者下场后,合诵队伍排队上场,站好队形,又用时15秒,这时领诵才上场,用于诵读的时间已所剩无几。

诵读内容与形式的不协调,归纳为以下几种类型:

1.画蛇添足型

诵读作品的高潮大多出现在结尾部分,如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在诗中每一段尾反复出现,尤其结尾句诵读时应语气强烈饱含深情,但有的诵读选手在诵完最后一句“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后,又清唱两句“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歌曲《我的祖国》),削弱了诵读的整体效果。

岳飞的《满江红》因闪烁着爱国者的光辉思想而常被选为诵读参赛作品。有所学校在诵读这篇作品时,一位小学四年级男生的领诵颇有气势,语气、语调、表情、眼神、手势恰到好处,但后面的武术表演水平欠佳,合诵水平一般,影响了整体诵读的效果。

《木兰辞》诵读结束时,领诵说一句:“各位游客,今天的游览到此结束,您还满意吗?”显得不伦不类。

诵读《少年中国说》时,诵读者在中间毫无来由地穿插一段手语表演,搞得观众一头雾水。

2.肤浅表演型

比赛时,诵读者忘词后出现转眼珠想词的表情;诵错时赶忙捂嘴,本欲掩饰错误,实则暴露问题;表情不能随内容变化而变化,而是一直按老师的要求保持“笑”的状态,因缺乏对作品内容正确理解的支撑,表现出来的是僵硬的假笑。

有的表演与诵读内容不合拍,如诵读《论语》时,一男生领诵“子曰”,接下来应是合诵“子曰”的内容,却插进来一段拳脚功夫,足见对作品的理解不到位。

3.喧宾夺主型

合诵的伴唱声音盖过了领诵者的朗诵。诵读《满江红》时,诵读者先是表演岳母刺字情节,然后走方阵、敲战鼓,朗诵完“朝天阙”,又开始表演,表演时间长于诵读时间。

以上问题的出现,主要是因为诵读参赛者对作品的理解和体悟不到位,而一味追求外在的技艺表演。诵读参赛学生应在教师点拨或讲解的基础上,充分理解体悟作品中的精神内涵和审美韵味,而不能机械地台下死记,台上背诵。

二、重口语表达,轻整体效果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诵读赛前指导时,多是关注诵读学生(尤其是领诵)的语言表达,而忽略了影响舞台表现力的其它因素,如态势语的配合、服装搭配是否合理等。以致出现如下失误:领诵与合诵的服装搭配不协调;男女生服装搭配不得体;服装与诵读内容或表现的时代搭配不当;领诵者表情投入,台上其他人等候合诵时表情木然,影响了整体表达效果。如:诵读《少年中国说》时,男生着白色唐装,女生着素色旗袍,舞台上色彩单一,视觉上不能给观众和评委以美感。另外,服装华丽却素面朝天,服装到位却忽略了诵读者的面部化妆,也会影响诵读的整体舞台效果。

既然是参加诵读比赛,就要在注重口语表达的同时,考虑态势语、服装、化妆、道具、灯光等多种因素的配合,以达到更好的表达效果。

三、选材重古代,轻现当代

提到经典诵读,绝大多数教师会给学生选择古代优秀的著作:如:诗经、唐诗、宋词、元曲等等。这些经典作品确实能教孩子们在做人处事等方面有所依据,同时能够陶冶情操。但是,现当代的经典作品却常被忽略。

近现代和当代的经典作品中不仅有诗词,而且有很多散文和白话文。这些经典作品因它的明白晓畅、通俗易懂而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如朱自清的《背影》《荷塘月色》《匆匆》,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叶挺的《囚歌》、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等,都是很好的适合诵读的经典作品。

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为诵读者展现了一幅雄伟壮阔而又妖娆美好的画面,意境壮美雄浑,气势磅礴,感情奔放,胸怀豪迈。

叶挺的《囚歌》语言朴实无华,不着一典,但感情炽烈,气势豪迈,意境表达清晰完整。这是诗人高尚情操的真实流露,使诵读者情不自禁地为诗中的凛然正气而震撼,为诗人的高尚人格而肃然起敬。

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全诗立意新颖,感情真挚,表达诗人对祖国的深情。诗中交融着深沉的历史感与强烈的时代感,涌动着摆脱贫困、挣脱束缚、走向新生的激情。诵读这样深情的爱国之歌,不仅激起诵读者强烈的爱国情感和责任感。

中国文明的特征就是古老而又年轻,因此,在選择经典诗文时,一切古今美文我们都要广泛涉猎。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参加经典诵读比赛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选材要恰当

要根据诵读者的年龄、身份、声音条件来选择诵读作品。小学生诵读,适合选一些浅显易懂、语言优美、节奏感强、琅琅上口的作品;中学生诵读,可以选择富含哲理、寓意深刻的作品。

二、感悟做基础

诵读者要想唤起听众的共鸣,使听众和诵读者一起进入作品的情境中,必须首先深刻领悟作品的内涵,赋予作品真挚的情感。

教师指导诵读,要先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作品,引导学生体悟作品中蕴含的情感,在此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调动形象感受和逻辑感受,运用停连、重音、语气、语调、节奏等表达技巧,传达出作品中蕴含的情感,从而激发起听众的。

三、设计态势语

参加诵读比赛往往在台上进行,不同于平时自己在台下的诵读练习,应注意口语表达与态势语的结合。

态势语是辅助口语表达的必要手段,包括面部表情、手势、身姿变化。诵读中,面部表情要随诵读内容的变化而变化;手势常用的有握拳、扬手等;身姿变化常有向前(或后、左、右)移步。如,诵读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时的部分态势语: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目光远望,并由左至右缓缓移动,犹如将长城内外景色尽收眼底)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右手起,带动前臂,由身体中纵线移向右前方,高度到与头部齐,表达“滔滔”时,右手下移至与肩部齐)

再如,诵读叶挺的《囚歌》时的态势语: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

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鄙夷的表情)

一个声音高叫着:——爬出来吧,给你自由!

我渴望自由,(右手上扬,目光望向指尖所指方向远方)

但我深深地知道——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表达“怎能”时,摇头)

我希望有一天,地下的烈火,将我(右手放在胸前)连这活棺材(右手掌心向上,向右前方移动)一齐烧掉。

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握右拳,扬起右臂)

态势语的运用,应建立在诵读者丰富的内在情感基础上,是情感的自然外露,而不是强加上去的。

另外,参加诵读比赛还要为作品选择恰当的配乐,诵读者上台要注意服装搭配,适当化妆,以追求良好的舞台效果。

李莉,河南郑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师。

猜你喜欢
经典作品祖国服装
为什么读经典(节选)
让人心碎的服装
感悟经典作品 提升美术素养
我和我的祖国
对祖国唱出爱
我和我的祖国
撷英 经典时期的经典作品
古典音乐欣赏与时代的融合——经典作品欣赏引发的思考
我爱我的祖国
服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