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本剧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2014-07-29 06:22刘潇
课程教育研究·中 2014年5期
关键词:课本剧课文能力

刘潇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5-0051-01

课本剧是一种深读课文、推敲课文语言文字,体会人物情感的过程,是一种特殊的文本理解手段,由于课本剧的使用,教材由“薄”变“厚”,由“静”变“动”。它不仅融入了学生的生活资源,而且融入了学生的主动创造。学生由文本接受者成为文本的创造者、享受者。作为语文实践活动的一种形式,课本剧寓教于乐,越来越受到教师,特别是学生的喜爱。

本学期我在我校的一节公开教学课就得到了很好地证实,这节课我就是利用课本剧在语文课堂的应用,学生们表演了《将相和》这一节目,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们都被故事的情境所陶醉,讓学生感知了生活,开阔了视野,培养了他们的语文实践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为什么会有如此效果,就是因为他们充分利用了课本剧的特点,扬长避短,并再加上主体教育论认为“犯错是孩子的权利,求知是孩子的天性,好表现是孩子的需要,爱动是孩子的特点”才达成的。那么如何更好地让课本剧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呢?下面我就近年来的对课本剧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课本剧让学生提高学习的自主性

以《将相和》为例,先把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一个小组的学生根据课本编写剧本,利用课余时间讨论剧本,在改编过程中主动询问编写进程并建议、答疑。同学们的积极性很高,有时会为某一处细节争得面红耳赤,有的甚至大胆创新。

接下来是准备道具和选择角色,同学们认真投入,精力策划,群策群力将课文中各种人物的形象都演绎得淋漓尽致,叫人拍手称绝。《将相和》的成功演出,不仅给学生带来了欢乐,引起了学生对语文科目的极大兴趣,还让同学们感受到其实语文还可以这样学。

笔者利用自己在视频编辑上的一些技巧,把同学们演的戏剪辑合成,中间还穿插一些恰到好处的音乐渲染气氛,刻成光盘送给学生留作纪念。让课本剧不仅有锻炼价值,还有收藏价值。

二、课本剧让学生“学”得更积极

首先课本剧改变了师生对语文学习的传统观念,传统教学总是认为语文无非是认字,了解词语,会写一些简单的文章。其实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了解生活、学会生活、感悟生活,语文学习从生活中来,又应用到生活中去。开展语文活动,使学生的注意力、想象力、创造力都极大地得到加强和提高,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其次开展课本剧活动还能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文学艺术欣赏能力。在演出活动中,大量的台词要求同学记背,而且要在表演中流畅精确地表达出来,用不同的语气语调展现人物性格。那么,如何使表演合乎情理,这就要求准确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从而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与鉴赏能力。再次,在编写和表演中,同学们要运用许多语文知识,在运用中就会发现许多问题,通过同学合作讨论,积极询问老师,无形中又提高了自身的语文水平。

三、课本剧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把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以戏剧的形式体现,发挥学生的各自特长放手于学生,它实际上就是课堂教学的一种新模式,语文新教材中所凸显出来的心理因素、美丽因素、艺术因素等决定了课本剧在基础教育阶段排演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实践证明:演出一出语文课本剧,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而且是培养学生的活动能力、组织能力、创造能力和良好品质的有效途径之一。

四、课本剧有利于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良好品质

课本剧教学就是让学生把课文改编成剧本,并且要表演。选哪一篇?怎么编?谁来演什么角色合适?能不能演好?一系列问题都需要学生去思考,需要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后才能解决。要编课本剧,显然不是一个人的事,无形中灌输了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要求学生有很好的相互协调和配合的能力。

当然,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有它的优势和不足,并不是所有的课文都适合课本剧。课本剧在实际应用中也存在策略欠优化、学生参与少和缺乏相互评价机制等方面的问题。在实践过程中,也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使课本剧编演越来越蜕变为一种形式、一种点缀、一种哗众取宠的作秀,需要反思和再实践。

一、课本剧的局限性

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课本剧也不例外,同样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首先,课本剧的准备工作量大,无形中增加了学生负担,要想演好课本剧,没有学生、老师的辛勤付出和精心准备是不行的。

其次,课本剧强调的是口头能力的表达和肢体语言的表演,忽视了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如果过分强调课本剧的作用,就会导致语文学习的偏废,而不能使语文能力得到整体的提高。道具的准备上,学生为了逼真,不惜花钱来买,这就造成了浪费。

再次,在选角上,由于人人都想争当主角,那些配角就无人去演,这种矛盾如果协调不好,会造成同学关系的不和,也会在准备和表演中出现漠不关心的表现。那么,这出课本剧何谈成功呢?这就是许多同学虽喜欢看课本剧却不愿意参演课本剧的原因之一。

二、课本剧的选择

如何让课本剧这一新型教学方式发挥它应有的价值呢?笔者对其进行总结与反思,得出以下几条建议:

1.选择易于操作的课文开展课本剧表演,不滥用课本剧。2.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课本剧。3.在编写剧本时,教师要大胆放手,在文章主旨范围内鼓励学生创新。4.在对课本内容的改编上,要引导学生进行再创造。5.表演的时候,老师要创造一个宽松的表演环境。6.善于总结,会让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三、课本剧教学必须掌握的几个环节

有选择的开展课本剧教学,指导学生完成课本剧的编演,重要一点是要按一定规范操作,同时又要灵活掌握,注意肯定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编演程序为“导、选、读、编、演、评”六步,每一步要有具体要求,在这六个环节中应做到:

1.要懂得因课制宜,不盲目追求。2.要全心研读课文,不匆匆排演。3.要启发学生想象,不囿与定势。4.要尊重主体感受,不弱化心声。5.要给予适当指导,不放任自流。6.要重在人人参与,不要求完美。7.要形式活泼多样,不单调划一。8.要完善评价机制,不评价单一。

总之,编剧能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排练能让学生在动中发展,表演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评价能让学生不断的完善“自我”。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课本剧表演,正是体现了新课程教学的理念。学生在合作、探究、互助学习中,能力得到了提升,表演的天赋得以发挥,情感得以抒发。语文教学中,如何用好课本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让学生动起来,以提高课堂效率,还有待于我们不断的探索和研究。在未来的语文教学中,我将继续探讨这一课题,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夯实基础。

猜你喜欢
课本剧课文能力
巧用课本剧演评发展高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中职语文课堂课本剧运用现状的调查
演出来的精彩不一样的风情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你的沟通能力很好吗?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