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如何利用传统文化培养小学生的文明礼仪

2020-11-17 02:19王松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0年14期
关键词:习惯培养文明礼仪传统文化

王松

摘 要:培养小学生文明礼仪习惯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有利于文明校园的创建,有利于“核心素养”的落地。社会及家庭层面、学校及教师层面以及学生层面的不良因素影响着文明礼仪习惯的养成,因此可以创设传统文化的文明礼仪浸润氛围让学生“知礼”,立足课堂教学让学生“识礼”,开展多样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懂礼”,从而培养小学生文明礼仪习惯。

关键词:传统文化 文明礼仪 习惯培养

礼仪教育是小学德育工作的重点,颇受重视。在具体落实中,由于部分学校及教师对礼仪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教学方式运用不当,导致礼仪教育流于形式,学生的文明习惯无法得到有效培养。从传统文化的浸润着手,针对小学生的性格特点,从不同角度,运用多种方法,创设氛围,积极引导,让学生知礼仪、行礼仪,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文明礼仪习惯。

一、培养小学生文明礼仪的重要性

1.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文明礼仪是个人文化、艺术、道德、思想等修养的外在表现,是完善自我、与人交往的行为规范。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以传统文化做“润物细无声”的浸润,既能让学生懂得礼仪文化的源远流长,增长文化知识,又可以理解文明礼仪是当代公民必备的基本素质,是做人的基本要求。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谈吐、举止、服饰等个人礼仪,以及在家庭、校园、公共场所等社会生活领域的交往礼仪,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2.创建现代文明校园的需要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场所,创建现代文明校园需要全体师生积极、主动参与。现代文明校园的创建,不能仅是硬件的简单堆积、校园绿化面积的达标,更需要站在“育人”的高度,从“人”的角度出发,对全体师生展开综合考量。学生的文明礼仪习惯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校的文化氛围,体现着教师的“育人”水准。因此创建现代文明校园需要培养学生的文明礼仪习惯。

3.“核心素养”教育理念落地的需要

“核心素养”的有效落地,不是体现在学校教育工作者做了多少工作,出了多少业绩,而是体现在“育人”的效果如何。从小学各学科的课程标准来看,无一不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放在首位,且需将优秀传统文化渗透于课程教学中,这点在语文学科、道德与法治学科尤为突出。以浸润传统文化的方式培养小学生文明礼仪习惯有助于“核心素养”教育理念的有效落地,可谓一举两得。

二、培养学生文明礼仪过程中的不利因素

1.社会及家庭层面的影响

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虽然学生的生活及学习场所以家庭和学校为主,但在上学、放学路上,以及外出游玩时,仍会受到社会上不文明行为的影响。

父母及长辈的影响。部分学生家长修养不足,在学生面前“依然故我”,加上长辈的溺爱行为,对学生文明礼仪习惯的培养造成一定干扰。

网络环境的影响。通过网络布置作业并要求学生在网上独立完成,是一种现代化教学行为,但如今网络游戏盛行,且网络中充斥着大量不利于学生成长的图片、音像,严重影响了学生文明礼仪习惯的培养。

2.学校及教师层面的影响

学校创设氛围没有因人而异。小学生的身心发育迅速,因此新《课标》将其分成低段、中段及高段三种,而学校制定的政策“千篇一律”,没有分段,导致学生对文明礼仪知识的吸收形成障碍。

教師教育方法不当。部分教师常以“管理者”的姿态出现,在教育方法上以简单说教为主,导致学生排斥心理产生,因此影响了学生文明礼仪习惯的培养。

3.学生层面的影响

情绪控制不当。小学生尚处于“情绪化”阶段,不足以驾驭情绪,对于部分事件(如教师批评不当、同学间发生矛盾等)可能会做出过激反应,从而导致前期礼仪培养成果失效。

存在“小团体”行为。学生之间的正常交往无可厚非,但交往中由于兴趣、爱好相同而出现的“小团体”对文明礼仪工作的开展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干扰。

三、培养学生文明礼仪的策略

1.创设传统文化文明礼仪的浸润氛围,让学生“知礼”

要想培养学生的文明礼仪习惯,必须先让学生民解文明礼仪的具体内容,才能让学生主动体会,在体会中得到感悟,在感悟中愿意习得,学生的文明礼仪习惯才可能得到有效培养。传统文化浸润下的文明礼仪习惯的培养,需要创设相应的传统文化氛围,展示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礼仪内容,让学生在长期的耳濡目染中得到浸润。

比如我校将“八礼四仪”的教育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根据小学生喜爱动漫及卡通的特点,对“八礼”的仪表之礼、餐饮之礼、言谈之礼、待人之礼、行走之礼、观赏之礼、游览之礼、仪式之礼以古今人物对话的形式,配上可爱的卡通人物,制作成宣传图片悬挂于各班级门口的宣传栏,学生随时可见可学,创设了较好的文明礼仪学习效果。

学校及教师应根据本校、本班级的具体情况,以学生的喜好为出发点,运用多种方法,极力营造具有优秀传统文化特色的校园环境,创设文明礼仪习惯的培养氛围,让学生在极具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中,在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下,了解并文明礼仪习惯的内容,从而让学生“知礼”,为文明礼仪习惯的培养奠定基础。

2.立足课堂教学主阵地,让学生“识礼”

课堂是传授文化知识的场所,更是培养学生文明礼仪习惯的主要阵地。小学课本的教学内容包含大量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多数与文明礼仪习惯的培养息息相关。教师应立足课堂教学主阵地,借助课本知识的拓展,让学生从思想上理解“为什么要养成文明礼仪的良好习惯”,以及“养成良好文明礼仪习惯对自己的成长有什么意义”。当学生从思想层面理解了文明礼仪习惯的重要意义,自然愿意按照文明礼仪的标准去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从而主动养成文明礼仪的良好习惯。

比如一年级上册《升国旗》的教学,教师就可以从升国旗时应遵守的如“行少先队员礼”“齐声唱国歌”等礼节拓展延伸,结合爱国事例让讲解“行少先队员礼”“齐声唱国歌”等礼节的真正涵义,学生理解“升国旗”时礼节的意义后,自然会自觉主动遵守,从而养成“升国旗”时的文明礼仪习惯。教师应立足课堂教学主要阵地,将教材中的优秀传统文化与学生的文明礼仪习惯的培养相结合,让学生理解文明礼仪习惯的涵义,充分认识文明礼仪习惯的价值,从而让学生在“识礼”的基础上,愿意并主动养成文明礼仪的良好习惯。

3.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懂礼”

知易行难,如何令学生把文明礼仪落实到日常行动中,形成稳定的习惯,需要教师通过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在实践中将礼仪知识转化为行为。优秀传统文化中蕴藏着大量文明礼仪内容,教师可以围绕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懂礼”,促进学生文明礼仪习惯的养成。

比如“八礼四仪”的四仪是在学生七岁、十岁、十四岁、十八岁时,学校要为其组织入学仪式、成长仪式、青春仪式、成人仪式,以此教育引导未成年人强化文明礼仪素养。教师可以通过这些充满仪式感的实践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在传统文化的浸润中,加上教师的耐心讲解,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既领略了传统文化礼仪的风采,又能清楚文明礼仪的如何应用,从而取得良好的效果。学校及教师可以结合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礼仪内容,或创新或改编为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日常的实践活动中,掌握文明礼仪的运用之道,从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

礼仪教育作为德育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对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具有重要作用,更有助于核心素养从理论层面落实到实践层面。学校及教师应将优秀传统文化与学生文明礼仪习惯的培养相结合,开展文明礼仪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让学生在优秀传统文化的长期浸润下,使文明礼仪习惯得到有效培养。

参考文献:

[1] 杨媛媛《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礼仪教育的实践策略研究》,曲阜师范大学2019年硕士学位论文。

[2] 刘红《浅谈如何用礼仪教育培育儒雅少年》,《小学教学参考》2019年第9期。

猜你喜欢
习惯培养文明礼仪传统文化
文明礼仪润童心 养成教育伴成长
提倡文明礼仪 弘扬社会公德
浅议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反思习惯的培养
小学二年级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刍议农村学生英语学习习惯的培养
文明礼仪的检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