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效策略

2020-11-17 02:19曾小境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0年15期
关键词:中华传统文化传承有效策略

曾小境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应当打破传统教学方式,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下去,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又能更好地了解我国波澜壮阔的历史。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将我国历史和文化传承下去,是需要我们去探讨和深入研究的。

关键词:小学语文 传承 中华传统文化 有效策略

我国历史悠久,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将传统文化知识传授给学生极为重要。这样在提升语文学习能力的同时,也能更好地让学生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目的

1.培养学生学习意识以及价值观

小学阶段的学生处于一个人生重要阶段,心智逐渐趋于成熟,但一些行为依旧保有童真。因此塑造其正确的学习意识和价值观极为重要。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我国丰富的传统文化,学生在提升知识储备量的同时能更好地感受我国优良的历史传统,并在学习过程中更好地将其传承下去。传统形式的小学语文教学仅局限于写作、阅读以及背诵,在此教学方式中学生不易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力量。学生需要学习优秀传统文化,以塑造正确价值观。

2.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能力

我国传统文化中有大量的古诗词,这些都是不可多得的宝藏,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帮助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知识,进而培养学生健康、积极向上的审美能力。辞藻优美的古诗词将古代生活画面生动地呈现在学生眼前,通过诗词学生可以了解遥远的古代。当下社会,小学生生活的环境太过于浮躁,而学习古诗词有助于塑造合理的审美观,提升审美能力。

3.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内容

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非常浓厚,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是非常有必要的,一些古代的诗人和作家将当时美好的景色用文字的形式展示出来,学生在学习和阅读中仿佛置身于当时的景象。同时,在学习的时候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我国的历史,增加对我国发展的认识,这对学生而言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有必要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国传统文化,之所以我们国家在经历众多磨难后依旧能向前发展,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作为精神支撑,如爱国主义的精神等。所以教师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时候一定要做好传统文化的传承,将这一部分内容融入教学。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方式

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的学习热情

小学生在上课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走神等情况,因此教师要通過创设情境的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其可以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以及传承传统文化。教师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时创设情境,可以大大提升课堂的质量和效率,让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很强的代入感,进而将全部的注意力放在语文课堂上,以便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同时,教师也能更顺利地进行教学工作。

在学习《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课时,教师应将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向学生进行铺垫,讲述当时中国经历的磨难、对面的困境,因此周恩来才说出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豪言壮语,帮助中国度过灾难,向着更好地方向前进。通过这样的铺垫学生了解到我国近代历史,对比现在的生活状态和方式,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情绪,与此同时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在教学完成之后,可以进行一定的拓展,引入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的“少年强则国强”的经典名言,引导学生把握时机,学习、传承传统文化,使学生认识到在提升语文知识和能力同时,还应为建设祖国打好基础。

2.深入挖掘书本中的文学知识

教材是编委会成员根据学生发展现状精心编制的,教材的选文都具有独特的价值,教师在教学时应当深入挖掘书本中的知识。在学习《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时,教师要逐句逐词地讲解诗词内容。这首诗的第一句交代了地点,第二句交代了时间和目的,最后两句则描述了送别的场景。通过这样详尽的解读,学生可以透过诗句本身看到当时的送别的场景以及更深层次的传统文化知识。在学习《长城》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透过文章的本质,探索其背后的意义,理解长城修建过程中人们付出的心血,深入挖掘其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认识到长城是中国人民辛劳与智慧的成果。

3.利用中国文化引导学生学习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内涵相当丰厚。因此,在学习《秦兵马俑》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中国文化。教师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每一组选出来一位组长,讲述自己对秦始皇个人以及战国、秦朝时代背景的理解,并探讨如何看待兵马俑这一人文景观。在每一位小组长讲述完自己的想法后,教师进行总结,同时布置作业,写一篇关于历史遗迹的作文,这样的教学方式既能引导学生了解中国文化,还能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4.阅读课外材料,开阔学生视野

在小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时,想要加深其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教师就需要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阅读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积累。语文学习中最为重要的就是阅读能力,只有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才能深入理解传统文化的含义。

在学习《颐和园》一课时,教师可让学生预习课文,并且收集一些有关颐和园和北京当时的具体情况,除了学习教材当中的知识,还要向学生讲授相关历史文化。以此加深学生对中国发展进程的了解,在了解一定知识后再去感悟这一课,会在脑海中产生不同的理解。开阔学生视野的教学方式打破了传统的教育方法,让学生了解和接触出了书本以外的知识,打开了自己的眼界,不拘泥于现阶段的语文学习。

5.利用现代工具完善教学

我国历史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发展中留下了很多宝贵的文化传统[3]。理解这些文化对于小学生而言还存在一定难度,因此教师想要完成传统文化教学就要利用现代教学技术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多媒体可以通过画面和声音来刺激学生学习,进而达到教学目的。

在学习《题西林壁》时,教师可以将古诗词中所描述的景象通过多媒体进行播放,将诗词中庐山的样貌呈现在学生的视野中,将庐山的形态、山色和气势完全的展现出来,让学生体会到祖国河山的波澜壮阔,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帮助学生传承传统文化,更好地感受古代诗人眼中的风景,并且在以后的学习中可以利用这样的描写手法来描述自己眼中的世界和景象,提高学生修辞运用、语言表达水平。

6.采用小组合作形式促进学习

知识来源于生活,优秀文化作品的写作灵感都源于作家和诗人的生活。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很快,学生心浮气躁,不能充分了解和思考我国古代的历史文化,这对传承传统文化来说具有负面的作用。根据这一情况,教师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时需要与实际的生活连接,这样才能到达预期的教学效果。

比如在学习《夏日绝句》一课时,教师带领学生学习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和内容,将诗歌中所涉及的三个典故向学生进行讲解。此时教师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探讨如果自己是作者,面对当时这样严峻的情况会有什么样的心理变化,在此基础上会有什么样的想法,教师在提问的同时,其实是将古代的社会风貌展现给学生,让学生对当时的历史文化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学生在思考问题时也是学习我国历史的过程,学生在交流中也加深了对古代文化的印象。学生在讨论之后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给予评价,正确引导学生学习和了解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

综上所述,我国文化源远流长,每一个朝代都有值得小学生学习的知识。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当采用一定教学方式和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我国传统文化知识,用传统文化丰富自己的灵魂和眼界,与此同时利用传统文化知识提升自己的语文能力。

参考文献:

[1] 周新艳《小学语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的途径与有效策略研究》,《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年第12期。

[2] 曹振华《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华夏教师》2019年第17期。

[3] 武卫华《小学语文教学中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途径与方法探讨》,《内蒙古教育》2019年第15期。

猜你喜欢
中华传统文化传承有效策略
谈如何在小学教育中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当代中国文化自信的深刻内涵与动力源泉
浅析初中地理课堂合作小组创建的有效策略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小学语文教学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
构建职校高效语文课堂的有效策略
有效开展幼儿游戏课程教学的策略探究
基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国际经济理念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