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洁
摘要:作文评语是师生心灵碰撞的舞台,也是教师作文教学成效的归纳。本文在分析评语指导作用的基础上,提倡教师要准确把握学生的作文心理,重视能力培养的同时也不可忽视情感教育,以充分发挥作文评语在作文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作文评语;巧思善评;情感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06-0067
有人曾说:“作文评语是学生作文发展的阶梯。”正如新课标所说:评价应充分发挥诊断、激励和发展的功能。一条好的评语往往就是一个微妙的交流过程,是一次个性化的指导与评价,其不仅能帮助学生分析文章得失,还可以拓宽写作思路,让学生从中了解缺憾,受到鼓舞。因此,作文评语一定要注意斟词酌句,巧思善评。
一、矫正学生的偏执心理
一些学生在作文中表达自己对社会贫富差距的不满和批判,其文中这样写道:“有钱人的财富都是靠不正当手段积累的,看到他们张牙舞爪,想到他们不劳而获,我就抑制不住内心的愤怒!”面对如此单纯而又偏激的言辞,笔者在评语中这样写道:“写出了自己的观察与思考,但请注意,部分人手段的不正当不足以说明所有人皆是如此,社会上靠勤劳致富的仍大有人在。议论要恰如其分才好,夸大其词易犯以偏概全的错误。”这则评语晓之以理,启发学生正确看待复杂的社会现象,可以及时引导学生走出思想误区,防止极端情况的发生。
二、引导学生跳出思维定式
学生由于成长环境和家庭教育的限制,思维往往陷入狭隘和肤浅的怪圈,缺乏广阔性和深邃性。一次,一位平时比较自卑的学生写作文时,将生活中的挫折看成洪水猛兽一般,大有一蹶不振,自我放弃的态势。这时,评语不妨这样写:“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怯懦。因为怯懦囚禁人的灵魂,希望才可感受自由,强者自救。老师相信你更愿意做生活的强者!”经此点评,学生会在不知不觉中跳出固有的思维定式,换个角度来考虑问题,往往会产生意料不到的效果。作文评语,有时可谓“四两拨千斤”。
三、拓展学生的写作思路
某位学生在《幸福的味道》一文中,分别从苦和甜两个方面来描述幸福的味道,可谓层次分明,言之有理。但教师仍适时对其加以点拨,评论道:“生活中有苦有甜有乐有悲,也就意味着幸福有不同的味道,就像作家说‘生活中不是没有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同样的,生活中并不是没有幸福,幸福围绕在每一个人的身旁,善于发现幸福,敢于追求幸福,感受幸福不同的滋味,人生将会更完美。”显然,该评语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炼概括文意,而且可以启发学生,点化学生继续拓展思路,深入理解幸福,探索更为广阔的写作思路。
由以上实例可见,评语中少一份急燥,多一份耐心;少一份训斥,多一份理解;少一份粗暴,多一分尊重,可以更简单有效地让学生明白该如何去做。对教师来说三言两语、信手拈来的作文评语,对学生可谓是字字重千斤,可以直接影响到他们的作文甚至做人。所以,教师必须字斟句酌,精心优化作文评语,才能真正达到巧思善评。那么好的评语要具备哪些方面呢?
1.具有激励性,坚持“多就少改”
一些教师评改作文时,倾向于在作文本上大量批改,再加上多条评语,满纸红红一片。但心理学告诉我们,希望是人们奋斗的原动力。学生作文,从本质上看,也是一种创造。作文交给教师之后,他们急切地关心自己的劳动成果,都希望从教师那儿得到鼓励,获取信心。评语便是教师的观点,对学生是具有导向作用的,评语只有符合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才能提高其作文水平。
评改作文“满本红”,虽然教师的出发点是好的,但也许只是“出力不讨好”。一方面,学生不一定理解,这很容易挫伤他们作文的积极性,甚至是自尊心。另一方面,评语过多,也会使学生无所适从,不知从何写起,从而失去作文的兴趣。因此,批改时,教师应带着一种寻找“亮点”的心情,坚持“多就少改”的原则,以鼓励为主,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和培养学生作文的兴趣。
2.具有启发性,做到“无声胜有声”
赞科夫说:“教会学生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最有价值的本钱。”作文评语不在文字的多少,而在于思想含量的多少,在多大程度上启发了学生,实际效用如何。因此,教师在写评语时不妨多用用建设性、商讨性的语气,如:若将标题换成《****》是否会更好呢?学生看了评语后,或深思:“为什么我写作时没注意到这些问题呢?”或省悟:“我的确要向老师指出的方向努力。”教师借助启发性的评语,可以传递启悟的思路、方向、内容和方法,帮助学生认识自己作文的优缺点,明确努力方向,提高学生审视、评判作文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从而发展自主评价能力。
3.具有侧重性,做到有的放矢
每一次作文训练都有一个明确的目的,或训练审题的能力,或训练选材的能力,或训练组织结构能力,或训练语言表达能力……因此,評语必须针对训练目的,恰如其分地作出评价。而年级不同、文体不同、学生不同,学生习作中有优点也有缺点,这些在点评时,都应该有所侧重,做到有的放矢。针对性的评语往往易于学生接受,在思想上引起学生共鸣,得到肯定的优点会进一步强化,而对教师指出的不足则有意识的补救,进而取得进步。
4.具有情感性,做到“润物细无声”
陶行知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语文教师更应在作文评语中,将这种“爱”撒进每一位学生的心田。不仅要在理论上指导学生习作的得失,还应该从情感上感染学生,激励学生。作文要求真情实感,评语岂能枯燥乏味。对学生作文中的进步,乐在心间;对学生作文中的失误,思在心头。种种情思流诸笔端,评语饱含深情,真正做到“润物细无声”。实践证明,学生喜欢那些带有人情味的评语,那些带着关爱鼓励语气的评语。在评语中融入情感因素,可以让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缩小,师生之间心灵得以沟通。如此,学生怎能不认真对待作文呢?
总之,作文评语闪耀着教师的评价智慧,展示着教师的评价策略,渗透着教师的情感。相信在教师赞美与期待的目光中,教师笔尖流淌的涓涓溪流一定会滋润每一位学生的心灵,我们收获的将会是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作者单位:安徽省阜阳市颍州中学23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