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爱芳
摘 要: 情感能直接反映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内心体验,还能体现人类和客观事物需求间的关系,一定程度上属于人类特有的深层次需求。将情感教育应用在学生的学习中具有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更是意义重大。作者结合以往的教学实践经验,提出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渗透的具体内容。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情感教育
语文学科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工具性,除此之外,其还有一定的思想性。语文教学中不仅需要传授知识,还需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审美的进行需要人类的情感参与,相对小学的其他学科,语文教学因学科本身的特点,使其必须更加重视情感性。利用“情感”教育能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情感教育的作用
1.提高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情感是作者写作中的本能赋予和本来源泉,也是学生学习中应该领略的境界。语文教师一定要用情感丰富的教学方式促使学生自觉学习,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写作感情,进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如果学生能加深对课堂中的情感理解,就必然能更好地掌握课本知识。
2.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语文教学大纲》中指出,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主要是以下几点内容:第一,语文知识和能力;第二,思想教育;第三,审美教育;第四,智力发展;第五,学习习惯等。在上述目标中语文知识和能力占首位,这点是必然的,因为学生要实现全面发展就必须打好基础。写作是很重要的,必须以情感为基础,只有确保小学生有情感体验,才能进一步准确地理解文章中的感情和写法,把握写作目标,进而创作出有质量的文章。
3.促进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培养,提升爱国热情。
情感是影响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的核心要素,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应该营造良好的情感气氛,通过教师的情感感染学生的情感,实现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如学习《永远的白衣战士》一课时,我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开头和最后两个自然段,体会白衣战士叶欣临危不惧、身先士卒、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在学习《第一次抱母亲》一课时,通过对母亲和“我”对话的语段的诵读,体会母亲对子女的浓浓爱心和不求回报的伟大情怀,从而激发学生热爱母亲、赞美母亲的感情,形成情感共鸣。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情感教育渗透的具体实施
1.教师应该把良好的情感带进语文课堂中。
第一,语文教师应该先有积极的情感。人类是有感情的高等动物,因此如果语文教师上课时带有积极的情感,那么必然会影响学生,使学生也有积极的情感。学生从进入课堂起,教师的情感就影响着学生,也就是说教师的积极情感无形中就培养了小学生积极学习的意识。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保持情感的积极性。第二,教师要善于调节自身情感。教师和普通人一样生活中也会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因此不可能时时都保持良好的情绪。比如某些教师因一些学生捣乱,影响了教学情绪,讲课声音就会提高许多,学生学习的情绪受到压抑,此时的课堂教学质量当然就不会很高。因此,教师应该积极调节情感,正确教导学生的不理智行为,缓解课堂教学气氛。
2.应用教材,使学生达到“知”“情”。
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以下方式激发学生的情感:第一,借助教材激发学生的情感。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都是源于生活实践。教材中的文章不仅有作者的鲜明观点,还蕴藏着作者具体的感情。离开文学作品语文教学情感教育就毫无意义。因此,教师应该认真分析教材,仔细体会教材作品中蕴含的思想内容。只有确保教师受到了文章的情感感染,才能把文章中的情感传达给学生。第二,语文教学中的“披文”是情感教育实施的基础前提;“入情”是进行情感教育的途径。研究人员曾表达过这样的意思:语文教育的价值是体现教学中的情感,理解这种特有的感情方式,然后把它转化成智慧,进而形成丰富的精神世界。因为语文教学是依靠文学作品进行的,所以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文学作品中进入更丰富的情感世界。
如教学《长江之歌》时,对奔腾不息、气势磅礴的长江的想象,能使学生深刻体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祖国山河的雄伟壮丽。在教学讴歌为国家和民族建设而献身的革命先烈的篇章时,通过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活丰满,使学生对人物高尚品质和坚定的理想情操的认识更深刻。如学习《军神》一文时,想象刘伯承忍受剧痛,即使床单被抓破了也一声不吭的情景,激发学生真切感受刘伯承坚韧不拔的意志,体会课文标题的深层含义。教学表现人们只要充满信念,沉着勇敢,不畏艰难,就能克服艰难险阻,征服大自然的主题时,借助想象,更能体会课文主人公的光辉形象。如教学袁鹰的《黄河的主人》这篇散文时,借助想象,使学生眼前浮现出那奔腾咆哮、波涛滚滚的黄河的壮观景象和在惊涛骇浪中从容自如、勇立潮头的艄公形象,从而让学生更深刻地领会黄河的主人——艄公的风采。
3.在情感教育中提升学生思想。
第一,关注文学作品朗读。在朗读中要求学生赋予一定的感情,也就是渗入学生的真情,实现“神与物游”的境界。可能一些学生在朗读时很难倾注个人情感。此时教师应该先用有声有色的示范朗读感染学生,然后让学生自己练习。第二,鼓励学生说真话。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给自己提意见,与此同时教师还要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做到“以诚待生”,这样就能增加师生间的感情,对提高教学质量而言是非常有利的。如在学习《永远的白衣战士》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文题为什么叫“永远的白衣战士”,而不是“永远的白衣天使”?从而让学生体会叶欣即使在面对生命危险时也毫不胆怯,勇于挺身而出的大无畏气概。再如在教学《生命的壮歌》一文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作者是怎样选取素材表达生命的壮歌这一主题的?从而让学生感受即使是区区弱者在生死攸关的关键时刻,也能表现出可贵的合作与献身精神,让学生在思考中受到强烈的心灵震撼,对生命的理解与亲情的感悟得以升华。
4.开展活动,在活动中巩固情感。
语文学习没有捷径可走,仅凭课本中的百十篇范文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感是远远不够的。阅读课文是编者精心挑选的佳作,许多课文给学生留下了言已尽而意未了的“绕梁余音”。因此,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不能只局限于课文,应当在实现课文的教学目标后,引导学生冲破课文界限,适当将思维引向文外空间,向横向拓展或纵向延伸,增加信息量,扩大知识视野,进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如学习了《海伦.凯勒》,可以向学生推荐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让学生懂得,一个人最可贵的是有坚韧不拔、积极向上、永不放弃的优秀品质,有了这种品质,就可以克服一切困难,就不会在困难面前低头。在今后的人生道路和求学的道路上,就能勇敢地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一切困难和挫折。比如“读百部优秀课外书”、“看百部爱国优秀电影”、“背百首爱国诗词”等活动,借助五彩斑斓的荧屏和铿锵有力、荡气回肠的语言文字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结合清明节等中国传统节日开展主题活动,如凭吊先烈、“为幸福院老人献爱心”等,用人文精神、感恩信念教育学生,让学生在活动中丰富情感,学会做人。
总而言之,在小学教学中,语文教学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可以说语文是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在语文学习中应该重点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做好这样的工作对提高小学生的整体素质而言具有很好的推动作用。但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应该是以情感教育为基础进行的,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先认识到情感教育的意义,然后完善课堂中对情感教育的具体实践应用,以此提高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进而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张金润.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情感教育培养策略[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14,12:50-52.
[2]唐欢.试论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J].考试周刊,2015,48:34-35.
[3]邱玉荣.论情感教育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语数外学习(语文教育),2013,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