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荣
摘要:中小学语文教育和心灵教育是密不可分的,语文教育是心灵教育的基础和保障,心灵教育是语文教育的升华。教育工作者作为辛勤的园丁,有义务和责任在传授课本知识的同时,帮助开启学生的心灵和智慧,从而使学生在小学的时候便懂得自我的价值,激励其树立更大的自信,拥有更远大的理想和充满人文关怀的期盼。因此,我国中小学语文教育必须高度重视和加强对学生的心灵教育,力争获得喜人的双丰收。
关键词:语文教育;心灵教育;教育理念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06-0053
一、语文教育与心灵教育的关系
1.语文教育缺少什么
长期以来,人们把吸收纯粹的语文知识作为教学的首要目标,再加之中考、高考这些“绝对权威”的标准化考试,把人们引到了一条追求功利的道路上来,人们忽视了一种极为重要的、隐性的教育——心灵教育。在强大的社会舆论压力面前,中考高考分数成了衡量学生综合素质的唯一标准。教师、家长心中最看重的是孩子的分数,却从未很好地了解、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
2.在语文教育中加强心灵教育的必要性
(1)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学生丧失了其所应有的纯洁心灵。面对纷繁复杂的尘世,他们缺乏足够的意志力来抵抗外来物质的诱惑。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盛行的商品社会,大学生也不能免俗乃在情理之中,但从心理结构的角度来看,当代中小学生有着严重的人格缺陷,如自律能力不足、道德感薄弱、价值观念紊乱、心灵极度空虚甚至行为失控等。试想,在人生旅途中最富有朝气、创造力和批判精神的青年时期,他们却随波逐流,热衷时务名利、蝇营狗苟、行为猥琐,他们走出校门后的人生将如何亮丽?从这一角度来说,加强对学生的心灵教育是极为重要的。
(2)语文教育,特别是其中的文学教育是加强学生心灵教育的最佳方式,尤其对尚小的少年儿童有很大的启发作用。少年儿童对外界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他们有很大的可塑性,并且很善于学习和模仿榜样的行为方式,如此时能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对他们加以诱导,必定对他们将来的成长和成材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
(3)我国现阶段的语文教育严重忽视了对学生的心灵教育,而人文精神教育又是心灵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人文精神是本位的,知识教育与技术教育应是建立在人文教育基础之上的。可是,目前的学校教育问题,只注重了知识性和技术性的一面,而对于人文精神的培养以及人格气质的升华等,则未给予足够的重视。
二、在语文教育中加强心灵教育
1.切实关注学生的心理世界,造就健康的心灵
首先,要关注学生的生命价值,给学生以主动探索、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在知识的学习中,听来的忘得快,看来的忘得慢,听说做得来的记得牢。一个人只有在宽松的氛围中,才会展现自己的内心世界,才会勇于表现自我,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可是在我们的课堂中,学生很少有自己活动的余地,很少有自己的一份天地,没有了自主,缺少了选择,学习久而久之就成了一件疲于应付的苦差事。要关注学生的生命价值,教师就需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发展的各种需要,精心设计各种活动,给学生以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处于主动激活状态,主动积极地动手、动脑、动口,从而使学习成为他们的自主活动。其次,學生的心理世界正变得越来越复杂,教师也常常发出“现在的学生到底怎么了?”的感叹。应该说,学生的心理上发生变化,在对一些问题的看法与态度和以前的学生或教师自己做学生的年代有所不同是正常的,这恰恰说明了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但有的教师却不以为然,对调皮的、犯多动症的学生失去了应有的耐心,对学生进行粗暴的打骂教育。而对学习刻苦但成绩不理想的差生,他们也不闻不问,对于学生扭曲的心灵、苦闷的内心,他们也不曾帮学生走出困惑的误区。这种只看学生考试分数而漠视学生心理世界的教育实在是作为教师的一种悲哀,因为关注学生的内心,造就健康的心灵是当前教育的一项迫切任务。
2.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适当地坚持“从做中学”的原则是一种颇为有效的教学方式。中国教育的一大失误便是太注重于理论的灌输而忽视了实践活动,使学生脱离了社会生活,这也就切断了直接学习经验的主要来源,而学生也便成了“纸上谈兵”的典型代表。学生比较善于应付各种各样的考试,然而当要考查考生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时则表现出明显的惊慌失措,因此在语文教学的同时实行“从做中学”是很有必要的。那么,具体该如何做呢?
(1)减少语文课堂授课数量,代之以多种多样的课外活动。事实上,大部分中小学生对语文课表示不感兴趣或厌恶心理,这里面有多层原因,而教师枯燥无味的教学方式则是一个重要因素。所以语文教师有必要转变教学风格,由死板的灌输转化为形式多样的充满生机的课堂。(2)鼓励学生将自己亲身经历的有意义的事情写成作文,引导他们用心灵去感悟生活、认识世界,而不是在教室里咬着笔头望着窗外冥思苦想地编造出所谓的作文。语文教师的职责不只在于告诉学生书本的知识,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这些书本知识再加上自己在生活中的实践,让他们去领悟什么才是真正的文化艺术,因为只有他们在生活情境中真切地体会到了一些东西,才能更深刻地认识、理解它,否则,即使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也会呆若木鸡。实际上,生活中蕴藏着巨大的甚至可以说是无穷无尽的教育资源,生活中有语文,一旦教师将生活中的教育资源与书本知识两相融通,学生就会感受到书本知识学习的意义与作用,就会深深意识到自己的责任与价值,就会增强自己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学习就不再是一项枯燥无味必须要完成的义务,而是一种乐在其中的有趣的活动。
总之,中小学语文教育和心灵教育是密不可分的,语文教育是心灵教育的基础和保障,心灵教育是语文教育的升华。教育工作者作为辛勤的园丁,他们有义务和责任在传授课本知识的同时,帮助开启学生的心灵和智慧,从而使他们小时候便懂得自我的价值,激励他们树立更大的自信,拥有更远大的理想和充满人文关怀的期盼。
(作者单位:湖南省汨罗市正则学校414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