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竞竞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学习迁移理论及其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学习迁移,通俗地理解,就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下,高中数学知识体系更加完善,与初中数学知识的对接更加科学,对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解决问题的要求也更高。所以,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促进学习正向迁移,进一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学习迁移;正迁移;基本不等式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06-0029
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这种影响既可以是促进新知识的习得,发展创造性思维的正向影响,即正迁移;也可以是抑制新知识的接收,阻碍学习发展的负面影响,即负迁移。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致力于促进学生学习的正迁移。学习迁移的形成和发展,导致了人们对新事物的认知,从而推进人类分析和解决新问题的进程。
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下,高中数学知识体系更加完善。但是,迁移不是自动的,所学的知识、技能和概念本身并不能保证它们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能得到正向迁移。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科学应用学习的迁移规律,才能使学习迁移朝着正确方向发展,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以及新、旧知识的整合。
一、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
1.学习材料之间的共同要素或相似性。不同学习材料的迁移过程其结果都是不一样的。在学习中意识到学习材料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对其进行辨别是促进迁移的重要条件。
2.原有知识经验的概括程度。要实现对知识经验的概括就要加强学习中理解的作用,只有理解才能实现对知识经验的概括,理解得越深入,概括的程度就越高,就越有利于新知识的掌握和应用。
3.学习情境的相似性。从学习迁移的角度来讲,知识经验获得的情境与知识应用的情境在许多方面都密切相关。在两次学习活动之间,如果出现相似的环境、相同的场所、相同的学习者等,学习迁移就很容易产生。
5.认知结构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加强对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
6.学习策略的水平。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在策略应用上给予学生清晰的指导,则有助于提高學习效率。中学时期的学生,在自己熟悉的知识领域,可以自发的形成策略,自觉的应用适当策略改进自己的学习,并能根据任务需要调整策略。
二、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
1.注意教学材料和内容的编排。在教学的编排和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新课改后,人教A版数学教材内容更加生动,章节之间的衔接更加合理。但是,从学生、教师、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等各方面考虑,大多使用人教A版的地区并没有按照必修1至必修5的顺序展开教学,而是按照必修1、必修4,必修5、必修3,必修2的顺序。后者在实践过程中也被证明更符合学生的认知顺序,促进教学工作的良好展开。
2.改进教材呈现方式。在教材的呈现上应遵循由整体到细节的顺序,使学生的知识在组织过程中纳入到网络结构中。
3.提高知识的概括化水平。为了促进原理或规则的教学,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原理,使他们准确理解和掌握基本原理,培养和提高概括能力,充分利用原理和规则的迁移,这是训练迁移最有效的方法。
4.加强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的训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越多,学习迁移就越容易产生。尤其是在新的学习中遇到阻碍时,容易进行广泛的联想,变一般迁移为特殊迁移,从而促进新知识和技能的掌握。
5.加强教学方法的选择,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教学内容确定之后,教师应转变学生的被动性,通过各种训练让学生学会学习。教学过程中,尽量避免“填鸭式”教学,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学会了如何学习能实现最普遍的迁移。
6.改进对学生的评价。教学条件下的评价作为教学活动的组成部分,同样具有教育性,有效应用评价手段对学生形成学习迁移具有积极的作用。
众所周知,教育领域有一句非常流行的口号:为迁移而教。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遵循迁移规律,促进学习的正向迁移,使学生对原本枯燥无味的数学课产生兴趣,从而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主动接收新知识,主动建构自己的数学知识体系,主动往更好、更高的地方发展。
(作者单位:安徽省庐江第二中学23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