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群文阅读逐渐成为教育热词,并且广泛应用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用最简单的话来讲,群文阅读就是将具有关联性的多篇文本结合在一起阅读,让学生对多篇文本有更深的理解和思考,透析文本的内涵与本质,让阅读更具效用,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体现。
核心素养是对学生更高的期望,也是对教育更高的要求,语文核心素养包括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等多方面内容。在核心素养视域下,群文阅读是非常有效的、能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教学方法与策略,对学生的帮助巨大。
简单来说,群文阅读就是将有关联的多篇文本结合在一起阅读,必然会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有推动作用,具体来说包括如下方面。
第一,帮助学生初步分类。群文阅读通过多篇文本放在一起阅读,能够让学生对文本有更详细的认知,相当于给学生建立一个“书架”,让学生从繁复的文字世界中跳脱出来。学生看到一篇文本的题目和目录,又或是粗读一篇,就能够明白这篇文本是在讲什么,主题是什么,能够分清文本的种类、题材、大致结构等,减轻学生的阅读压力。
第二,帮助学生加深理解。阅读单一文本后,学生对文本中的特征、结构、主题、描写手法等都会有一定理解,但这种理解是不够深入的、碎片化的,而将多篇文本联合起来阅读,能给学生再次学习和验证的机会,通过多篇文本联合阅读,加强分析、对比和验证,会让学生对文本结构、题材、特征、描写手法等有更深入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都能越来越强。
第三,培养学生阅读迁移能力。在对比、分析、验证具有关联性和相似性的多篇文本之后,学生对这一类型的文本有了更深的认知,接下来再遇到这一类型的其他文本,阅读起来会胸有成竹,能够提高阅读效率和质量。
第四,丰富学生文化视野,提升审美情趣。在群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接触的文本更多,对多篇文本内涵的了解更细致,通过找出多篇文本的关联性和差异性,能够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提升审美情趣,对培养学生完善的人格有不小帮助。
开展群文阅读有一定的教学步骤,但没有严格的要求,教师可根据教学经验和实际情况确定。以下是笔者的教学方法,简单分为三步。
第一步,先进行单篇文本阅读。学生基础薄弱,必然需要先进行单篇文本阅读,在教师的合理引导下,首先,从字词开始,引导学生将重难点字词挑出来,通过查阅字典或相互交流获取释义,可记录、标注在文本旁边。其次,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本的脉络,了解文本的大致结构,需要让学生知道文章写了些什么,又是以什么顺序、什么形式来写的,让阅读更有层次感,更加深入。最后,抓特征,了解文本的特征,特征包括人物特征、描写手法特征、修辞特征等,了解了这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会更加深刻。
第二步,根据议题展开探讨。在阅读单篇文本之后,再进行多篇文本联合阅读,多篇文本的联系非常多,可联合起来阅读、分析、对比的点非常多。要想让群文阅读有效果,围绕议题展开是有必要的,议题的选择非常多,原则上多篇文本有关联的或者没有关联的都可以,不过为符合小学生学习特点,以及保证教学效率,往往采用有关联性的方面为议题。围绕议题让学生自主总结或者让学生之间交流探讨,逐渐构建起完整的阅读体系。
第三步,培养阅读迁移能力。学生迁移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所必需的,在学生了解了多篇文本的联系之后,让学生带着对群文阅读的认知和理解,再次反复阅读,让学生从群文阅读中得到验证和应用知识的机会。另外,在教学初期便留下一篇文本,让学生后续学习,往往效果更好。比如,教师开始准备了五篇写景类文章,先留下一篇备用,然后让学生分析剩下四篇写景文章中的议题,比如“写景的顺序”“不同景色的篇幅安排”“描写手法”等,待学生通过群文阅读理解写景类文章的内涵后,再阅读新的这篇。学生带着认知和理解去阅读,往往阅读效果会非常好。除此之外,以读促写也是不错的方法,在群文阅读的基础上开展仿写,并要求运用群文阅读中的关联点。比如学生刚阅读过描写动物类文章,就要求学生仿写一篇动物类作文;比如学生群文阅读议题为“母亲的人物形象”,就立刻让学生以母亲为主题,描写母亲与自己相处的日常,加深群文阅读的效果。
群文阅读对学生的帮助巨大,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教学方法,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应该看到这一点,挑选具有关联性的多篇文本联合起来阅读,帮助学生建立对文本内涵更深入的了解和认知,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