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蒙芽”自然环境中支持幼儿的主动学习

2020-11-17 15:18
清风 2020年24期
关键词:樱花树桑树基地

随着幼教改革的不断深入,环境作为课程资源越来越被幼儿园重视。自然环境因其原生态特征为幼儿提供了多样、天然的游戏材料以及开阔而富于挑战性的活动空间,与人为的游戏环境相比,自然环境对幼儿的身体、认知以及社会性发展有着独特意义。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我所任教的江苏省太仓市浮桥镇幼教中心的老师发现了我园在自然环境的建设、开发、利用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

问题一:自然环境中资源统筹规划缺失,如树木品种较为单一,四季植物资源不均衡,环境规划中缺乏儿童本位思想。

问题二:种植活动中幼儿主体地位缺失,在以往的种植活动中,有时是教师和保育员来完成,对种植活动的把控较强,存在代劳现象。

问题三:园所发展中种植特色课程缺失,部分教师缺乏将幼儿园种植资源与幼儿发展相链接并生成课程的能力,幼儿园特色发展不明显。

综上所述,我园以“亲近自然、开放互动、快乐体验”为宗旨,不断建构“蒙芽”自然环境,充分利用不断调整的、有准备的环境,促进幼儿发展,支持幼儿的主动学习。

师幼共同创设“蒙芽”自然环境,促使幼儿主动学习的欲望逐步萌生

蒙芽,“蒙”与“萌”同音,取其启蒙、萌发的意思,“芽”既意为幼儿,又寓意我们种植的植物发芽。“蒙芽”,既指生长的状态,又含教育的寓意。

我们充分利用园内“蒙芽基地”的现有条件,不断调整和丰富我园的自然环境。首先,在“蒙芽基地”空间布局上,我们本着体现儿童本位的理念,追随幼儿的“意趣”,进行整体的空间布局,让“蒙芽基地”变得更加精致,给幼儿以美的享受、艺术的遐想。

其次,在“蒙芽基地”的整体架构上,我们以支持幼儿的自主活动为主旨。我们建立“蒙芽生态农场”“蒙芽果园”“蒙芽花圃”等,形成“亲自然蒙芽体验活动区”。一方面,体现亲自然、显生态,如“蒙芽基地”中的果树、花朵等传递四季交替的信息,动物饲养与农作物种植、动物粪便与雨水收集等形成微生态循环系统;另一方面,关注开放性、挑战性,如在“蒙芽基地”中提供丰富的活动材料,栽种各种有味道的、宜印染的植物,鼓励幼儿按需选择,乐活探究。

再次,在“蒙芽基地”种植资源的规划上,我们请大班幼儿对园内现有的树资源进行统计,在此基础上,一方面对园内缺失的树种进行补种,另一方面根据幼儿各领域发展的核心经验以及幼儿的兴趣点进行选种。园部还有目的地引进一些本土不太常见但课程开展需要的植物。

最后,我们鼓励幼儿成为环境的主人,参与蒙芽基地的规划和建设。如在活动过程中,幼儿发现“蒙芽基地”里缺少小路,活动时不便进入场地,于是幼儿一起设计、规划“蒙芽基地”小路。从设计图稿的出炉到投票选举最喜欢的小路设计,从小路的铺设材料选择到动手铺设,幼儿亲身参与、动手操作,打造了他们喜欢、属于他们自己的“蒙芽基地”小路。

借力有准备的“蒙芽”自然环境,促使幼儿主动学习的契机自然产生

借力“蒙芽”环境萌生问题。我园的“蒙芽生态园”里种植了各种果树,这些果树的品种是精心设计过的,有叶子非常相似的樱花树和桑树;有果实类似的金桔树、砂糖橘树、柠檬树、柚子树……这样的环境和资源会引发幼儿萌发“是什么”“为什么”的疑问;会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促使其参与寻根问底的过程中,从而收获更多的发展机会。

例如,当幼儿园将樱花树和桑树种在一起,便引发了幼儿一系列的提问:哪个是樱花树,哪个是桑树?它们有什么不一样?除了开花的时候可以区分,还能怎么辨别?一系列的问题引发了幼儿对樱花树和桑树的探究。幼儿实地调查,观察树叶的特征,发现樱花树叶是椭圆形的,桑树叶有的是椭圆形,有的是不规则的;樱花树叶的叶柄是黄色的,桑树的叶柄是绿色的;桑树叶的叶脉纹路比樱花树叶的多……最后,幼儿梳理观点,提供证据,说服别人。从三个特征到四个特征,幼儿的发现越来越有深度。但其实重要的不是幼儿知道桑树和樱花树有几个特征,而是在调查、表征、对话的过程中获得运用、整合信息的能力和锻炼批判性思维。而且幼儿看到身边常见的事物背后竟然有如此丰富的知识,也会燃起对身边其他事物的好奇心、求知欲,会在体会之余去探索世界的规律,激发持续学习的能动性,进而发生深度学习。

借力“蒙芽”环境萌生活动。我们充分利用“蒙芽”环境中的自然资源,开展各类活动,给幼儿提供获得新经验的机会。例如,中班组在开展“大树和小花”主题活动时,老师就充分利用幼儿园环境中各种树类资源开展活动。幼儿统计幼儿园里有多少种树,每种树有多少棵,从个别幼儿的统计到合作分类统计,幼儿的合作、计算、规划能力得到了发展。在给自己的“树朋友”做档案画像的时候,幼儿遇到了挑战,比如画得不清楚,别人分辨不清是哪棵树,那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这时幼儿就要仔细观察树木的特征,并且用力所能及的表征方式将它们再现。当幼儿给树起名字的时候,他们会将这些树的特点在脑海中进行搜索和整合,因此就有了“香香树”“果子树”“光光树”等树名牌。

借力“蒙芽”环境萌生课程。我园拥有“蒙芽”自然环境资源,那如何把这些环境资源融入课程呢?老师用他们的教育智慧,在幼儿真实的生活和问题中寻找答案。

在中班的课程蓝本中有一个科学活动——“大蒜哥哥韭菜弟弟”,以往老师只是将它作为主题中的一个活动,让幼儿带来大蒜和韭菜,通过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吃一吃,比较了解大蒜和韭菜的区别后就结束了。然而,当“蒙芽基地”的“生态农场”建设好以后,老师便意识到这个活动其实是课程的一个引子。于是,老师和幼儿亲手种下大蒜和韭菜,一起照顾、观察,一起收获、品尝,课程的线索初见端倪。播种时,他们要计算三十个小伙伴每人种一棵大蒜、一棵韭菜,需要挖多少个坑。大蒜和韭菜的生长过程中,幼儿一起照顾、一起观察、一起测量、一起记录;成熟后,幼儿要收获大蒜,要思考怎么挖,如何统计数量;享受劳动成果的时候,在教师的帮助下,幼儿一起在小厨房和面、切韭菜、做醋大蒜……这样的活动可能由于植物的生长周期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但是老师将教的过程真正变成了学的过程,他们将幼儿园环境资源与幼儿的需要、教育的契机相结合,开展适宜的课程,以支持幼儿自发探索、自主建构、自我发展,让幼儿自己寻找成长的支点。

巧用“蒙芽”再生资源优化课程,促使幼儿主动学习的活动持续发生

首先,我们对园内及蒙芽基地中的植物资源进行统整,梳理了各种植物栽种、生长期、开花、结果的时间,并对照《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梳理其对幼儿发展有效的活动,为拓展现有课程奠定基础。其次,我们利用幼儿园长廊,收集“蒙芽基地”中的果实、叶子、种子等,并通过多次的研修活动围绕这些自然材料进行收集、分类、管理以及使用的研究,最终形成了我园班级—年级—幼儿园三级的“蒙芽”实物资源库。最后,我们努力让这些资源融入活动过程,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验优势,以便引发更多的活动。

我们希望,看见儿童,看见幼儿园里每一个人的平凡与伟大;看见课程,看见幼儿园里每一时每一刻的美好与感动。因此,我们尽自己所能,与幼儿一起营造一个贴近童心的“蒙芽”环境,让幼儿徜徉在花果飘香的悠扬韵律间,成长在耕耘劳动的铿锵节奏中,在环境中主动发现、自主学习,逐渐懂得尊重生命、敬畏自然。

猜你喜欢
樱花树桑树基地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桑树下的快乐
我心爱的樱花树
我的小桑树
超星二号维修基地
樱 花
樱花树下的小女孩
哭泣的桑树观海之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