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钢琴作品的“中国风格”审视与思考

2020-11-16 02:17曹承伟
艺术大观 2020年24期
关键词:钢琴作品

曹承伟

摘 要:钢琴可以弹奏出优美的旋律,虽然钢琴的起源并不在中国,但随着中国人对钢琴的喜爱与研究越来越深入,中国钢琴作品呈现出来的风格也越来越具有“中国风格”。本文从中国钢琴作品的演变开始分析,重点论述中国钢琴作品的“中国风格”创作,以及中国钢琴作品的"中国风格"特征,希望以“中国风格”为切入点,让更多人可以了解中国钢琴作品的魅力。

关键词:中国钢琴;钢琴作品;中国风格;审视与思考

中图分类号:J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0)24-000-02

众所周知,钢琴的起源地并不在中国,但钢琴引入中国后,经过时间的演变,开始与中国的文化相融合,中国钢琴作品逐渐呈现出自身特有的魅力,而这种魅力可以称之为“中国风格”。“中国风格”是一个很丰富的概念,既包括钢琴作品创作上的中国风格,也包括音乐上的中国风格。为了更好地了解中国钢琴作品的“中国风格”,可以从中国钢琴作品的演变历程开始分析。

一、中国钢琴作品的演变分析

1915年,我国音乐家赵元任先生发表了《和平进行曲》,这首《和平进行曲》被誉为中国第一首钢琴作品。自此,我国众多优秀的音乐家开始探索中国钢琴创作之路。中国钢琴作品的演变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主要指的是1910年到1949年之间。赵元任先生发表的《和平进行曲》就是在这个阶段创作的。在《和平进行曲》之后,受到西方钢琴作品的影响,大部分早期的中国钢琴作品都处于“模仿”状态[1]。一直到20世纪30年代,有一些具有创新意识的音乐家开始进行具有“中国特色”的钢琴创作。1934年,在“征求中国风味的钢琴曲”比赛中, 贺绿汀先生的钢琴曲《牧童短笛》《摇篮曲》脱颖而出。从这之后,以“ABA”式为特点的中国钢琴曲开始广泛地出现。

第二阶段,主要指的是1949年到1976之间。这个时候,时代背景是稳定、和谐的,这对于钢琴创作来说,拥有比较好的社会环境。在这一时期,涌现出大量优秀的钢琴作品。这些钢琴作品融合了西方的钢琴技巧和中国的传统文化,颇具中国特色。到了20世纪60年代,我国著名的作曲家杜鸣心先生创作了《练习曲》,这首作品模仿了西方的“无调性”创作,在当时产生了重要影响。

第三阶段,主要指的是1976年至今。在这个时期,中国钢琴作品取得了巨大进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这促进了中国钢琴艺术的发展[2]。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中国钢琴作品呈现出来的“中国风格”越来越明显,越来越具有研究价值。通过研究这一时期的中国钢琴作品,不仅有利于钢琴艺术的传承与发展,还将为中国整体的音乐事业带来启发和参考。

二、中国钢琴作品的“中国风格”创作

创作特征一:以“传统音乐”为基础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中国音乐也迎来了更好的发展。在20世纪70年代,中国人对钢琴的喜爱与研究越来越深入。不少中国音乐家以“中国文化”为基础,对中国传统音乐进行改编,创作出具有中国特色的钢琴曲。这其中,王建中先生创作的钢琴曲《浏阳河》,就是对中国传统音乐进行改编的经典之作。在创作这首钢琴曲的过程中,王建中先生在原来的曲调上,丰富了作品的和声,使作品不仅具有原曲的意境,还具有丰富的和声,成了一首极具欣赏价值的钢琴曲。在钢琴曲《浏阳河》的开头部分,王建中先生主要是以歌曲的旋律为创作依据,同时,伴有左手琶音,最后左右手接替,以和弦形式结束。总体来说,钢琴曲《浏阳河》以中国传统歌曲浏阳河的曲调为基础,融合了西方钢琴曲的技法,在呈现形式上丰富多彩,可以堪称经典的中国钢琴作品。

创作特征二:通过“民间音乐”改编

中国的民间音乐历史悠久。民间音乐可以称之为民歌、民谣,指的是人们在长期的劳作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音乐形式。民间音乐记录的是人们的日常生活、社会生产,具有浓厚的民风民俗特点。由于我国不同地区的民风民俗不尽相同,民间音乐的种类、内容也各有特色。以民间音乐为基础,音乐家进行钢琴曲创作时,通常会在单声部旋律中,加入不同形式的和声、复调,形成新的音乐效果。民间音乐与钢琴曲的融合,不仅使钢琴曲更具中国风格,还促使民间音乐得到继承、弘扬。根据民间音乐创作的钢琴曲很多,这其中,《黄河》钢琴协奏曲是非常有代表性的曲子。冼星海先生以《黄河大合唱》为创作基础,改编成钢琴曲《黄河》。《黄河》采用的是“中国五声调式”,保留了一些原曲的旋律,再配合上西方的曲式结构,形成了具有中国风格的钢琴曲。钢琴曲《黄河》主要由四个乐章构成,这在当时是一种很大的突破,在传统的西方钢琴协奏曲中,一般是由3个乐章构成。而且,在这首钢琴曲中,钢琴演奏的部分很多,难度也很大,可以说,钢琴曲《黄河》是一首高质量的曲子,可以让听众充分感受到钢琴曲的震撼。歌曲《黄河大合唱》讲述的主要是人民斗争的故事,为了体现这一激昂的主题,在钢琴曲《黄河》的创作中,多采用进行曲、强音、跳音,以及不对称的连音,与主题相呼应。除此之外,钢琴曲《黄河》中还融入了一些民间乐器的因素,例如:古筝、琵琶等,使这首钢琴曲更添中国韵味。

创作特征三:根据“少数民族音乐”创作

我国少数民族音乐,无论从音乐形式上,还是从音乐内容上,都极具欣赏价值。根据“少数民族音乐”创作的钢琴曲,通常以“切分音符”为主,其中有很多附点节奏、旋律的大跳。举例来说,丁善得先生创作的《第一新疆舞曲》,孙以强先生创作的《春舞》,桑桐先生创作的《内蒙古民族主题小曲七首》……这些都是根据“少数民族音乐”创作的钢琴曲。以钢琴曲《春舞》为例,整首曲子既有柔美的旋律,也有激昂的旋律,让人一会儿感觉如沐清泉,一会儿感觉如跨越大山,随着旋律的起伏,人的情緒也在起伏。在钢琴曲《春舞》的第三段中,融入了一些激情的旋律,就像在呐喊,赋予了整首曲子特殊的魅力。我国少数民族的人们活泼开朗、能歌善舞,他们传承下来的少数民族音乐非常宝贵,对中国钢琴曲创作来说,这是一种珍贵的资源,促使中国钢琴曲创作更具民族特色、中国风格。

三、中国钢琴作品的“中国风格”特征

风格特征一:关于“五声调式”的应用

在中国钢琴作品中,常见到“五声调式”。传统的五声调式指的是宫、 商、 角、 徵、 羽这五个音,创作者以这五个音为基础,可以形成六声调式、七声调式。贺绿汀先生的钢琴曲《牧童短笛》被誉为中国钢琴史上的里程碑。在钢琴曲《牧童短笛》中,主要采用的是二声部的五声调式,以音乐的形式为人们呈现出牧童在放牧过程中吹笛、玩耍的质朴画面。透过这首作品,可以看出中国钢琴作品的创作思路,已经开始向中国特色转型,这也是为什么这首钢琴曲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风格特征二:中国钢琴曲“线状音乐”特点

有些音乐一听,就知道是带有中国特色的音乐。在中国传统音乐里,音乐的旋律变化一般都是“横向”“流动”变化的。而“横向”“流动”变化的轨迹一般都是线状轨迹。因此,可以说,中国钢琴作品具有“线状音乐特点”。举例来说,欣赏钢琴曲《平湖秋月》时,就可以感受到这种线状音乐特点。在钢琴曲《平湖秋月》中,创作者保留了一部分原曲的旋律,同时采用和声,营造出虚无缥缈的朦胧感。在和声的作用下,创作者丰富了原来的单线条曲调,使整首曲子听上去更加优雅、更加具有中国音乐的韵味。再比如说,在钢琴曲《梅花三弄》中,听众也可以感受到中国传统音乐的线性旋律,创作者结合多种织体,让钢琴曲的旋律如同线条般娓娓道来。钢琴曲之所以深受人们喜爱,除了钢琴曲本身的“立体感”,还有钢琴曲旋律中的“线性特点”,这两者相互促进,共同为听众传达美妙的钢琴之音。

风格特征三:分析曲式结构的“工整对称”

相比较西方的钢琴曲作品,中国的钢琴曲作品在曲式结构上更加工整、对称。举例来说,在钢琴曲《阳关三叠》中,以原曲结构为基础,创作者主要采用的是由弱到强、由慢到快的方式,来体现作品的情感特征。这样的创作手法,早在我国隋唐时期就存在,是我国传统音乐常见的一种风格。再比如说,在钢琴曲《多耶》中,创作者在创作理念上,主要参考的是中国民间打击乐的合奏音乐形式,如十番锣鼓、金橄榄等。总体来说,钢琴曲中这种逐渐递减、递增的曲式结构,不仅给听众带来工整、对称的音乐效果,也彰显了中国民族音乐的特色。

四、结束语

许多经典的中国鋼琴作品,都蕴含着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可以说,中国钢琴作品是“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的一种结合,发挥了这两种文化各自的艺术魅力,共同升华了这两种文化。在中国钢琴作品的启示下,未来,我国音乐事业的发展,应该持有更开放、共享的态度,为了人类共同的音乐艺术,增进合作、加强学习。

参考文献:

[1]陈思.中国钢琴作品的演奏风格探析[J].艺术研究,2018(02):34-35.

[2]王政.我国钢琴作品的演奏理念及风格解析[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05):151-152.

猜你喜欢
钢琴作品
汪立三钢琴作品《他山集》的美学特征研究
浅析查理德曼钢琴抒情方式的表达
简析门德尔松钢琴作品的艺术特点
钢琴作品中对情绪情感的巧妙运用
舒曼钢琴作品中的文学性探究
舒伯特钢琴作品中的浪漫主义色彩研究
从《夕阳箫鼓》和《梅花三弄》看情绪情感在钢琴作品中的运用
王建中钢琴作品中的和声手法研究
浅析巴赫钢琴作品的典型特征
高校钢琴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