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高中地理教学

2020-11-16 02:13赖光燕
写真地理 2020年34期
关键词:高中地理核心素养

赖光燕

摘 要: 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教师需要将学科核心素养渗透到教学过程中,以更加全面地展开教学。地理核心素养对学生全方位提升地理学习能力,塑造良好的精神品质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当深入探究以地理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培养策略,推动课堂教学融入人文素养,以此来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

关键词: 高中地理;核心素养;人地思想;区域情境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15/j.issn.1674-3733.2020.34.193

高中地理学科的综合性特点较强,其核心素养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综合性的特点,兼顾了学科知识和思想教育、理论教学和实践应用。地理核心素养具体可以分为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四个方面,每一个方面又可以细分为众多的内容,高中地理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应当详细认识地理核心素养的各方面内容,提升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意识,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笔者结合教学经验,对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高中地理教学进行研究,希望能够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

1 发掘学科知识中人地观念教育素材

在我国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已经成为了社会生产活动的重要标杆。在以往的高中地理教学中,部分教师没有认识到德育教育与学科教学结合的重要性,将教学重点完全放在地理专业知识的教学上,不善于发现地理现象、地理知识中的人地思想的教学内容。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在结合核心素养进行教学时,应当努力发掘地理学科知识中的人地观念教育素材,注重宣扬环境保护、尊重自然、爱护环境等思想,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发展意识,以此来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帮助学生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比如在讲授《水循环和洋流》的知识内容时,我们可以通过“水循环示意图”向学生讲解人类行为能够给水资源带来的影响,如人类行为能够通过地表径流、低下径流等环节给水资源带来一定的影响,借此向学生宣扬保护环境、合理使用水资源的思想意识。在讲授《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知识內容时,我们可以通过讲解自然资源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数量、质量、分布等的变化,使学生认识到资源利用问题的严峻性,借此宣扬科学的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观。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师能够加强学生对人地协调观的内涵的学习。

2 通过小组合作发散学生地理思维

高中地理学科具有非常宽泛的知识体系,其知识内容涵盖了自然、人文、经济等多个方面。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往往采用单独学习的方式,习惯于独立思考,这不利于学生发散思维、拓宽认识地理现象的角度。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能够促使学生实现思维上的碰撞,帮助学生从更多的角度和方向审视地理问题。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时,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创设实力均衡的学习小组,为学生创造交流讨论的机会,让学生在小组内阐述自己的见解,以此来强化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

比如在讲授《人口迁移》的知识内容时,我们可以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就“人口迁移的影响”的问题展开讨论,帮助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开拓思维。在学生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建议学生从人口迁移对迁出地的影响、人口迁移对迁入地的影响、理论上的影响、当地人口迁移带来的实际影响等角度出发探究该问题,以此来帮助学生养成全面、实事求是的思维习惯。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师能够深化学生对“人口迁移在交通运输、教育、基础设施压力、城市建设等方面带来影响”等知识点的学习。

3 创设具体的地理区域教学情境

区域认知素养是学生应用地理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素养,只有具备了区域认知素养,学生才能准确地发现某一地理区域的地理信息,分析区域发展的有效战略。许多高中地理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习惯于讲述课本上的文字知识,未能利用先进的教学设备为学生创设具体的区域情境,导致学生在某些地理区域方面只具有浅层的认识,这不利于学生客观全面地认识世界。基于此情况,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应当利用先进的教学设备或者真实的物品为学生创设具体的区域情境,使学生通过照片、视频、物品等自主地认识地理区域。

比如在讲授《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的知识内容时,我们可以利用电子白板向学生展示“我国主要湿地分布图”,通过地图引导学生了解我国湿地的分布状况,使学生清楚我国湿地的主要分布区域,以此来将抽象的文字知识转换为形象的地图信息。另外,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和互联网向学生展示“治理前的洞庭湖”的相关图片以及“现在的洞庭湖”的相关图片,以此来帮助学生对比认识我国湿地资源开发与保护的成果,加强学生对区域湿地资源的认识与学习。

4 通过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地理实践力是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教学不可或缺的内容。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统一性是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之一,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知识传授上,导致学生在知识学习能力和实践探究能力两个方面呈现出不均衡的发展趋势,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发展地理核心素养。所以,高中地理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可以适当地设计实践性的教学活动,通过地理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地理实践力。这样有利于教师提升学生的地理探究能力,促使学生正确认识事物的形成过程。

比如在讲授《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的知识内容时,我们可以通过一些课堂实验加强学生对环境问题形成过程以及原因的学习,如“模拟水土流失”的实验等。在开展实验时,我们可以让学生利用浅底圆盘、不同的草皮、不同的土壤等实验器材亲自完成实验,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地理实验操作能力。再如在讲授《旅游资源》的知识内容时,我们可以利用好地区优势,组织学生到海边参与研学旅行活动,在实践活动中向学生讲解海洋旅游资源的特性、旅游景观的类型等知识,培养学生的课外探究能力。

总而言之,核心素养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有利于充分展现学科魅力、施展学科价值。在新时代的教育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师应当提升对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视程度,深入探索核心素养培养的具体方式,积极推动核心素养在教学过程中的全面渗透,为学生创造基于核心素养发展的课堂学习机会。

参考文献

[1] 蔡利云.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实践创新素养的培养[J].创新人才教育,2017(02).

[2] 郭芳英.高中地理教学应该凸显核心素养的培养[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6(01).

猜你喜欢
高中地理核心素养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新课改理念下高中地理课堂语言策略的研究
理论结合实际,创新高中地理教学
回归生活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关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的具体分析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实例研究高中地理微课制作的相关策略
探讨如何构建高中地理双动两岸的教学模式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