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淑萍 刘庆军
摘 要 在初中阶段,数学是学校开设的主要课程之一。数学知识本身具有抽象复杂的特点,由于小学阶段的数学为基础性知识,学起来更容易,而进入到初中之后,数学的学习难度明显增加。加之一些教师在教学中沿用传统“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策略,使得课堂氛围十分沉闷,师生之间的互动少之又少,学生处于被动接受地位,使其思维活跃性受到了限制。这些都影响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从而降低了课堂教学效果。为此,教师应当积极转变教学观念以及教学方法,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以更好地促进数学学习,营造高效的数学课堂。本文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对以“趣”促学,营造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策略展开探讨。
关键词 初中数学;学习兴趣;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29-0169-02
学生从小学进入到初中阶段之后,学习的课程更多,学习任务更重。同时初中数学作为初中阶段的主要课程之一,难度也明显增加,使得一些学生一时难以适应。并且很多教师在教学中为了不耽误教学进度,采取“一言堂”“满堂灌”的传统教学策略,导致课堂氛围枯燥沉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新课改背景下,要求教师积极转变观念和角色,确立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除了教给学生知识之外,还应当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抽象思维、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在这种背景之下,教师应当加强对有效教学方法的钻研和实践,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兴趣的推动下积极主动学习数学,营造出高效的数学课堂。本文主要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对培养学生数学兴趣、营造高效数学课堂的有效策略进行了探讨。
一、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教学模式下,整堂课都在教师一个人的掌控之下,留给学生参与的时间少之又少,甚至学生参与课堂提问、讨论等机会被完全剥夺,使得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知识的单向灌输。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对教师产生了较强的依赖性,导致遇到问题的时候缺乏主动思考、抽象思维的能力,学习效果大打折扣。且沉闷的课堂氛围,也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在新课改背景之下,教师应当积极转变教学观念,改变高高在上的师者姿态,确立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面对学生的时候,少一些严肃,多一些亲切的笑容,少一些批评,多一些鼓励肯定,与学生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同时教师应当充分发挥榜样作用,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让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从而爱上数学这门课程。课堂上,教师应当对学生多一些信任,留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参与课堂提问、讨论,变“一言堂”为“百花齐放”,这样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课堂更加民主、自由,从而能够积极调动思维去进行关于数学知识的思考。通过提问、分析、讨论,到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相应的数学问题,能够极大促进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培养。并且相比于单向知识灌输的教学形式,这种形式更有利于降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难度,加深他们对知识的记忆力,提升灵活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同时学生在探究、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可以感受到更多成功的喜悦,从而树立学习信心,激发学习兴趣。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疑问的驱使下,会使学生探究知识的意识和兴趣大大增强。实践证明,情境教学法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新型教学方法,而问题情境教学是比较常用的一种情境教学方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学生的数学基础、思维水平、兴趣点等,合理创设问题情境,吸引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能够“跳一跳,摘桃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在该过程中获得更多的学习成就感。这对于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例如教学《多边形及其内角和》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想一想三角形的内角和为多少度。由于学生之前已经学过三角形内角和,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这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出示多边形图片,如水立方外立面的图片是由很多多边形组成的。然后让学生想一想多边形的内角和应当如何计算。这时,学生便会产生思维冲突,对这一问题产生探究兴趣。有学生提出,可以将多边形划分成多个三角形,有多少个三角形,其内角和便是三角形的个数×180°。之后,教师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不同边数的几个多边形,如三角形(3条边)、四边形(4条边)、五边形(5条边)、六边形(6条边)、七边形(7条边)……让学生分别计算内角和,并写出计算规律。学生们通过互相讨论、自主思考、画图等方法,很快发现多边形可以划分的三角形个数总是比边数少2个,如果将多边形的边数用n表示,则多边形的内角和=(n-2)×180°。通过这样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得到的知识,相比于教师的灌输式教学方法而言,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更加深刻,从而提升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而在接下来进行多边形内角和特性的归纳总结也会水到渠成。
三、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是与人们的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的一门学科,源于生活又反作用于生活。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脱离了生活实际,会增加学生对各种公式、定理、法则、解题规律的理解和记忆难度,很多学生选择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甚至一些学生不明白学习这些数学知识的实际意义,加之一些教师采取题海战术,让学生通过反复做题掌握知识,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厌学情绪,从而对数学失去兴趣。而在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够多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化元素融入教学之中,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知识的有用性,会极大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更多的乐趣。新的初中数学教材也更注重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如“铺设地砖”“打折销售”等,教师都可以将其充分利用起来,或是自己给学生创设一些与学生实际生活比较贴近的数学问题,让学生走出课堂,充分体会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数学知识,通过生活实际深化数学学习,同时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四、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对我们学习、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如多媒体教学,其作为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在广大中小学教学中得到普及。教师应当充分将其优势利用起来,如生动形象、丰富多彩、直观立体等等优点,使其能够更好地服务于课堂教学。同时教师可以在课前事先制作好教学课件,极大节省课堂板书时间,并且可重复性好,容量大,可以引入很多其他有用的教学资源。利用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化抽象復杂为直观具体,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同时也能够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教学实效性。
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数学教师应当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这样才能够营造出高效的数学课堂,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有更多收获,综合素质得到更大限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萍.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J].中国校外教育,2020(02):111,114.
[2]戚美群.基于思维导图的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1):122-123.
[3]罗晓霞.基于初中数学核心素养的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1):142.
[4]许睿晖.信息技术,为打造高效数学课堂插上翅膀[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1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