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燕晶
摘 要 教师认为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不是提升教师的教课速度,而是提升学生的知识吸收、掌握和运用效率。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多样性的教学方式,开展数学教学,打造属于学生的数学授课模式,让学生在此过程中,体会到思考的快乐,提升学生的数学知识掌握能力。
关键词 多元教学;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29-0061-02
在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采用单一的方式授课,忽视学生的数学学习体验,导致部分学生厌恶数学;有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缺乏构建与学生生活认知的意识,造成部分学生学习数学困难的状况;还有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并未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空间,导致学生盲目跟从教师教学思路的局面。以上这些情况,导致整体的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差。本文对此从多元化的教学角度,开展实践性的教学,促进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一、运用合作教学法,激发竞争的意识,提升知识掌握力
小学数学教师可以运用合作教学法,让各个小组进行相互竞争,提升学生数学学习主观能动性。与此同时,在相互竞争的过程中,学生在集体荣誉感的作用下,积极地相互帮助,促进他们基础知识掌握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讲授“认识图形”这部分内容时,教师运用合作教学法,创设竞赛性的游戏,并让每个学生加入到游戏的过程中,获得表现的机会,真正提升整体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具体教师从以下几点着手:第一点,讲授知识。教师运用多媒体,讲授此部分内容,并引入生活中的物品,提升学生掌握此部分知识的效率。第二点,划分小组。在教学划分的过程中,为了保障各个小组之间竞争的公平性,教师需要保证各个小组之间的实力均衡;为了让更多的学生掌握此部分內容,教师保证每个小组中有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第三点,创设竞赛游戏。教师创设如下的竞赛游戏:每个小组有三名学生,一位学生负责描述图形的形状,但是不能说出图形的名称;另一位学生负责根据学生的描述,猜测图形的名称;第三位学生负责画出这个图形。值得注意的是只有这三位学生同时答对相应的问题,才能算完成一次游戏。与此同时,这三位学生需要轮流扮演各个角色。这就需要本小组的成员掌握此部分内容,也为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帮助,创造条件。第四点,巡场观察。为了保证各个小组可以获得最终的胜利,教师提供一段自由练习的时间,让学生在此过程中相互帮助,相互学习。第五点,展示成果。教师运用文字的形式,对学生的竞争情景,进行简要展示。小陈说:“我们的黑板是什么形状的?”小于积极地说道:“长方形!”小罗迅速地在黑板上画出一个长方形。教师运用合作教学法,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既让学生相互竞争,又让他们相互帮助,提升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
二、使用游戏教学法,营造有趣的情景,激发学习能动性
玩是小学生的天性。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学生爱玩的天性,开展游戏教学,激发他们的游戏积极性,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将数学知识制定成游戏规则,让学生反复游戏,反复运用数学知识,提升学生的知识吸收能力,创设高效性的数学课堂。
例如,在讲授《第二课时,得数是10的加法和10减几》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引入民间掷色子的游戏。用一个大纸箱,作为骰子,并在六个面上贴上对应的数学计算题,让学生投掷骰子,并计算在骰子正面朝上时的数学题。与此同时,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趣味性,教师会选择积分数量最高的五位学生,让他们进行终极大比拼,点燃学生的竞争热情,充分运用学生爱玩、好玩的心态,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自信心。更为重要的是,教师可以允许学生积极地指正玩游戏学生的错误,并适当地为纠错者加分。最终教师会选出五位分数最高者,进行终极决赛。教师运用文字的形式,简要介绍学生游戏的一段视频。小燕投掷骰子。骰子上出现如下的问题:10-3=?小燕积极地答道:“7!”在游戏后,教师问小燕:“你为什么可以迅速地答出最终的答案?”小燕说:“因为我想获得最终的胜利,所以提前伸出10个手指头。我看到是10-3,便知道自己的一只手上是5个数,并迅速数出两个数!”教师运用游戏教学法,创设具有趣味性的情景,运用学生爱玩、喜欢竞争的天性,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动性,提升小学游戏教学质量。
三、巧用角色扮演法,提升学生参与度,提高学习有效性
小学生的年龄小,他们喜欢模仿,尤其喜欢模仿大人。小学数学教师可以运用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模仿生活中大人的言行,提升学生的数学课堂参与度。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将角色扮演法与数学教学进行融合,让学生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角色扮演中的问题,提升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例如,在讲授《认识人民币》这部分内容时,教师运用角色扮演法,开展此部分内容的授课,让学生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学习的趣味性,提升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教师从以下几点开展教学。在开课后,教师讲授此部分内容,并运用多媒体的互动机制,考查学生对纸币的认知能力,为下面的角色扮演打下知识基础。在大部分学生掌握此部分内容后,教师对学生说:“我们经常跟着爸爸、妈妈到超市买东西。这次我们可以扮演爸爸、妈妈的角色,到超市中买点东西!”与此同时,教师组织学生制作卡片式的纸币和生活物品,达到营造生活情景的目的。在场景布置完毕后,教师和学生开展角色表演。为了提升学生的应变能力,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有意识地提升计算难度。在和学生的角色扮演中,给教师印象最深的是小罗回答的情景。小罗说:“这个肥皂多少钱?”教师说:“1元5角!你算算我应找你多少钱?”小罗经过短暂思考后,说:“因为我不会算两种单位的计算题。我先将2元换成20角,而1元5角相当于是15角。”小罗接着说:“20角减去15角应该是5角!”教师运用角色法教学,让学生真正融入角色中,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灵活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四、借用生活情景法,拓展学习的视野,增强知识学习力
教师可以运用生活情景法授课,将生活中的物品,“搬”到课堂上来,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并让学生运用对生活物品的感性认知,完成相应的习题,提升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能力。
例如,在讲授《克与千克》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带着生活中的物品走入课堂,并在每个生活物品上贴上具体的重量单位,让学生亲自掂一掂,感受物体的重量,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形象感知力。与此同时,教师在此运用生活物品创设习题,让学生选择物品的重量单位。比如,一个鸡蛋为50();一袋食盐为500(),提升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教师在此,运用文字,简要介绍学生的片段。小秀说:“一个鸡蛋的重量是50克。因为一桶雪碧的重量为1.5千克,鸡蛋不可能比雪碧重。我运用这种原理推断一袋食盐的重量为500克。”教师借用生活场景讲授知识,检验学生知识掌握能力,获得良好的生活化教学效果。
总而言之,教师认为低年级的学生年龄较小,教师应创设具有趣味性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好奇心,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快乐,获得知识,获得思维能力的提升。与此同时,教师应深入研究教学知识,学习各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增强数学课堂教学形式的丰富性,让学生保持数学学习的新鲜感,激发学生学习能动性,最大限度提升学生的知识吸收效率。
参考文献:
[1]张艳萍.如何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J].甘肃教育,2016(13).
[2]徐国庆.如何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J].宁夏教育,2017(Z1).
[3]黄平.新时期小学数学高效教学体系的构建探究[J].学周刊,201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