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世浩司 程亮
不安是工作的附属物,我从没见过在工作中毫无不安的人。
越是勤勉的人,越容易被不安摆布
在心理学中,不安被解释为“因不可见的威胁、对未来的否定性预想、不明朗的前途等事由而产生的忧虑、担心的情绪”。也就是说,是“对未来的消极预测”造成了不安。
在我看来,越是认真努力的人,越容易被不安摆布。这是因为,越是勤奋工作的人,越是习惯思考未来的事。他们时刻都会留意有没有遗漏之处,总是细致地作好准备,以确保工作无误。
不过,一旦养成预先思考的习惯,就容易频繁地预想未来的事,比如“这项工作会顺利吗”“自己的意见会被接受吗”“项目提案能得到批准吗”。即使在不必要的时候,也会不由自主地做出这样的思考。其结果就是不安成癖。
一个人之所以会感到不安,主要就是因为脑中产生了3种“对未来的消极预测”:
第一种是“失败的不安”,它源自“不会顺利”这一对于未来的否定性预测;第二种是“未知的不安”,它源自难测的前景;第三种是“丧失的不安”,即担心失去金钱、职位、爱情、友情、自尊等自己重视的有形或无形之物。
不安产生的主要原因
失败的不安源自“不会顺利”这一对于未来的否定性预测。
未知的不安源自难测的前景。
丧失的不安,即担心失去自己重视的事物。
“不安情绪”的不良影响
不安是一种很棘手的消极情绪,一旦过剩,就会引起很多问题。这种情绪如果无法控制,将对工作和生活造成障碍。
我从“思考”“行动”“健康”这3个方面,整理了不安情绪的不良影响。
首先是它在思考方面会造成的不良影响。通常,消极情绪会局限我们的视野,使注意力集中在特定事物上。不安也一样。一旦陷入不安,眼中就只能看见不好的事,比如工作中的问题和风险。更严重的时候,不安会让消极思想充斥整个大脑,使得“肯定会失败并造成严重后果”“自己的未来一片黑暗”等毫无根据的悲观想法在脑海中反复浮现。这被称为“灾难性思维”,是一种无法冷静思考、难以作出正确判断的思维状态。所以,在感到不安的时候,我们不应作出人生或工作中的重大决策,也不该大肆购物。在行动方面,不安首先会打击自信,降低工作效率。很多职场都要求员工在最短时间内取得最大成果,所以,一旦无法妥善控制不安,我们就会把大部分工作时间白白浪费在苦恼和担心上。行动方面的另一个问题,在于因畏惧失败而避开工作中的新挑战这一“回避行动”的恶癖。养成这种习惯的人,在面对从未接触过的工作、第一次调职甚至是派驻国外的机会时,会以“自己做不到”为由而拒绝。对商务人士而言,这是一种负面的态度,会使自己失去成长的机会。
一个人的成长机会,出现在他(她)向自己“心理舒适区”外一步之遥的工作发起挑战的时候。经历过“估计可能做不到”的工作之后,我们的经验值会狂涨。如果主动拒绝能够提升经验值的宝贵机会,成长速度就会被局限了。要知道,我们是通过积累新的经验值来实现成长的。
健康方面的问题也要注意,不安会对心理健康造成严重影响。一旦不安接二连三,人就容易神经紧张,患上偏头痛等毛病,疲劳迟迟难以恢复,还可能会有睡眠质量差、睡眠浅、半夜容易醒等睡眠障碍。另外,不安也被认为是衰老的原因之一,肌肤缺乏光泽的显老之人,很可能就是受到了不安的影响。
不安也能发挥积极作用
尽管不安情绪会造成许多麻烦,但我们没必要敌视它。实际上,不安除了消极的一面,也能发挥积极作用。善于“驯服”不安的人能够理解这种情绪的两面性,不会受其支配,能在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活用不安,使其發挥积极的作用。
不安的第一个优点在于“警报功能”。不安能使我们察觉那些因忙碌而容易忽视的问题或风险。这一功能对于商业中的危机管理非常有用。例如,有些资深管理者,即使在业绩好的时候,也会感到忧心忡忡。这是不安在其心中拉响警报的信号。感受到了这一信号,就能及早发现问题,维持良好的业绩。
作家五木宽之先生曾道:即使不安来访,我也不会想着关紧大门将其撵走,或是设法除去它。在我看来,就算不欢迎,也不能将来者拒之门外。换句话说,我只能视其为贵客,迎入门内。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不安乃是传递某些重要信息的信使。也许是来自心灵和身体的忠告,通知你的身心已经到达极限,劝你最好别再勉强工作。
不安是一种令人不快的情绪。有的人忍受不了这种不悦感,就会把不安挡在门外。然而,以不安为首的消极情绪即使被掩埋、镇压起来,也不会凭空消失。若不设法解决,它们仍会留在心里,还有可能成为健康隐患。
若能像五木宽之先生那样,把不安当作送来有益信息的信使,与不安的接触方式就会改变。既然是不安送来了事关自身健康和工作的必要忠告,那就不应该视它为敌,而应该将其当作一种时而能带来帮助的情绪,这样的想法才是合理的。
不安的第二个优点是促成积极行动的“激励功能”。即借助不安的推力,激发行动热情。有些从事一流工作的人,习惯对自己穷追猛打,按下不安的开关,迫使自己以十足的劲头投入工作,只因他们不想失败。
还有一种人,他们不管取得多大的成功,都会习惯性地预测下次工作可能会失败,并把这种不安当成动力,激励自己仔细准备,在大脑里进行“心理彩排”,预估所有的风险,并最终收获成果。这种人非常善于活用不安的激励功能。
不安的第三个优点是“推动功能”。即使感觉有风险,只要是有意义的挑战或课题,不安就能在背后“推一把”,促使自己踏出有勇气的一步。
“再这样下去就糟了”这一强烈的不安,会在很大程度上迫使自己产生“如果无视当前状况,不采取行动的话,将来一定会后悔”的想法,从而促成行动。
不安并不完全是坏事,关键在于如何与之相处,如何加以活用。不安既无法彻底消除,也不可能完全予以控制。然而,只要掌握技巧、避免被支配地“驯服”不安还是能做到的。即使无法把不安从心里赶走,也可以实现融洽共生。这才是符合现实的想法,不是吗?
这就是我想要告诉大家的“避免被不安支配”的基础级技巧。
掌握了基础之后,就到了“化不安为干劲”的应用级。只要利用不安的激励功能,就能在工作中点燃干劲儿的引擎。最后是发展级的“化不安为转机”的技巧,使转机成为良机,就能通过工作实现飞跃性的成长。
(摘自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复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