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时期毛泽东思想大众化及其现实启示

2020-11-16 06:05肖玲聪崔海亮
关键词:现实启示延安时期

肖玲聪 崔海亮

[摘 要]延安时期毛泽东思想的大众化是在国内外复杂的背景下发生的,经过了三个发展阶段。从1935年遵义会议到1941年整风运动,毛泽东思想在党的领导集体中得到基本认同。从1941年的整风运动到1945年中共的“七大”,毛泽东思想在党内得到广泛传播。从1945年中共“七大”召开到1948年党中央离开延安,毛泽东思想在全国范围内广泛传播,并逐步从国内走向世界。延安时期毛泽东思想的大众化表现出传播主体多层、传播客体广泛、传播媒体多样、传播环境复杂的特点。延安时期毛泽东思想大众化对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大众化有重大的现实启示,要不断创新理论,要建设一支高水平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队伍,要坚持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要充分利用好多媒体,要掌握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权。

[关键词]延安时期;毛泽东思想大众化;现实启示

[中图分类号]D0 [文献标志码]A

延安时期(1935年10月至1948年3月)是毛泽东思想从形成走向成熟并逐步被全国人民所接受的重要时期。长征期间,毛泽东军事路线和政治策略的正确性逐渐被党的领导层所认可,1935年遵义会议后实际上已经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内的领导地位。后来经过长达五年的整风运动,全体党员统一接受了毛泽东思想的宣传教育,基本实现了用毛泽东思想来统一全党。1945年“七大”以后,中共中央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宣传毛泽东思想,同时,埃德加·斯诺等国际友人也在向西方世界宣传毛泽东和共产党的思想主张,使毛泽东思想又从国内走向世界。延安时期,毛泽东思想大众化的过程同时也是毛泽东思想同党内国内各种错误思想进行斗争并最终被广大人民所接受的过程。研究这一时期毛泽东思想大众化的发展脉络和方法策略,这对新时期如何促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大众化也具有重要的启示。

一、毛泽东思想在延安时期实现大众化的历史背景

(一)毛泽东思想的提出是毛泽东思想大众化的重要前提

毛泽东思想概念的提出,是王明、张如心、邓拓、刘少奇、王稼祥等这些党内的理论工作者长期深入研究的结果,是对毛泽东的报告、讲话和革命主张的归纳概括。

王明在1940年的一次开学典礼致辞中号召青年干部要学习“毛泽东同志的生平事业和理论”[1]462,并对毛泽东思想进行了初步阐发。张如心于1941年在《新华日报》发表的一篇文章中用毛泽东同志的思想这个表述语。邓拓在1942年的一篇纪念“七一”的文章中提出了“毛泽东主义”的概念,并对这个概念的内涵展开了详细的论述。刘少奇于1943年7月发表文章《清算党内的孟什维主义思想》,文中提出“应该用毛泽东同志的思想来武装自己,并以毛泽东同志的思想体系去清算党内的孟什维主义思想” [2]227,刘少奇还对毛泽东的理论主张归纳总结为毛泽东同志的思想体系。随着理论工作者的不断探索,一步步提升了毛泽东革命主张的理论高度,王稼祥在1943年写的一篇文章中精准的提出了“毛泽东思想”这个意义非凡的概念,他还对毛泽东思想的性质做了高度概括“毛泽东思想就是中国的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的布尔什维主义,中国的共产主义”[3]。直到这时,“毛泽东思想”这个概念被王稼祥率先提出,这一重要概念的提出是毛泽东思想大众化的逻辑前提。

(二)毛泽东思想的逐渐成熟是毛泽东思想大众化的理论基础

毛泽东思想在长征之前就基本形成。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毛泽东思想继续发展,并逐步走向成熟,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新民主主义思想体系,包括军事、哲学、革命战略和策略、党的建设等理论体系。集中体现在《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实践论》《矛盾论》《论政策》《改造我们的学习》《论联合政府》等著作中。这些重要著作标志着毛泽东思想走向成熟,成为毛泽东思想大众化的理论基础。

(三)毛泽东成为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是毛泽东思想大众化的组织保障

1935年1月遵义会议后,毛泽东进入了中共中央三人军事指挥小组(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起着实际的领导作用,成为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 在后来1937年8月的洛川会议上,选举毛泽东为中共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由中共中央三人军事小组的一员成为最高军事领导人。1938年9月召开的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是毛泽东领导地位确立的一个转折点,共产国际通过王稼祥向中共中央传达了对毛泽东领导地位的肯定,“应该支持毛泽东同志为中共的领导,他是在实际斗争中锻炼出来的,其他人如王明不要再与他竞争当领导人了”。[4]190共产国际的明确立场为毛泽东在全党领导地位的确立提供了组织路线保障。1945年党的七大召开,毛泽东的领导地位得到彻底的巩固,在全党和全軍都拥有最高指挥权,毛泽东思想也被写入党章成为党的指导思想,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正式确立,为其思想的大众化提供了组织保障。

(四)共产党与国民党的论战是毛泽东思想大众化的现实需要

1943年3月,蒋介石发表了《中国之命运》一书,宣扬中国只需要“一个党”“一个主义”“一个领袖”“没有中国国民党,那就是没有了中国……中国的命运,完全寄讬于中国国民党”。[5]114针对国民党的反动宣传,中共中央组织王稼祥、陈伯达、范文澜等人撰写理论文章进行批驳,他们以毛泽东的理论和著作为思想武器,批驳了蒋介石集团的种种谬论,得出了“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的结论。当时国共两党关于“中国之命运”的论战,涉及到“中国向何处去”的前途命运问题,表明了两党建国方案的根本分歧,当时政治形势的发展客观上也迫切需要以“毛泽东思想”的科学理论作为指导。

(五)共产国际的解散为毛泽东思想的大众化提供了国际空间

随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形势的发展,各国越来越需要独立自主地决定自己的国内事务,由共产国际统一领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限制了各国反抗法西斯的主动性和积极性,1943年5月25日,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宣布解散共产国际。存在24年的共产国际的解散,使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斗争不再受制于共产国际的指示,中国共产党能够自主选择最适合中国实际的革命道路,顺应了当时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形势,为推进毛泽东思想的大众化获得了更多的自主权和国际空间。

在延安时期,毛泽东思想的逐步大众化是当时国内外形势发展的需要,它顺应了当时要求组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诉求,为反击国民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挑战提供了理论武器,也是统一党内思想,树立中共中央领导核心的现实需要。而共产国际的解散使中共自主决策的主动性灵活性大大提升,又为毛泽东思想走向大众化提供了新的动力。综上所述,毛泽东思想走向大众化不仅是我国革命实践发展和理论创新的必然要求,也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

二、延安时期毛泽东思想大众化的发展过程

毛泽东思想在延安时期实现大众化是个漫长曲折的过程,主要包括三个依次递进的发展阶段。

(一)第一階段(1935年遵义会议到1941年整风运动)

这一阶段,党内存在着复杂的思想斗争,在和左倾思想以及各种错误路线的斗争中,毛泽东思想逐渐被党内领导层所认可。遵义会议批判了博古错误的军事路线,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地位,但由于党内多数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不高,对王明错误思想的本质认识不清楚,因此,王明的错误路线和教条主义对党员干部和革命群众仍然有重要的影响,难以适应当时革命斗争的需要。

1938年,毛泽东在六届六中全会上,号召全党开展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竞赛活动。1940年,随着《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全党学习的主要内容转向了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理论。中共中央在《关于干部学习的指示》《关于在职干部教育的指示》等文件中,要求把毛泽东的著作《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共产党人〉发刊词》等作为干部学习和培训的基本教材。同时抗日军政大学及抗日根据地的中学也把毛泽东的相关著作列入学习的课程[6]79。同时,党内的理论工作者也开始加强对毛泽东思想理论的研究和宣传。从1940年开始,杨松、艾思奇、张如心等人不断发表文章,他们认为毛泽东的理论和著作进一步发展了马列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应用,是能够最正确地解决中国的革命问题的[7]176。经过党的理论工作者和知识分子群体的阐述和宣传,加上毛泽东在党内领导地位的进一步巩固,在与王明“左”倾错误思想的斗争过程中,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性不仅得到革命实践的检验,也受到领导干部的普遍肯定。

(二)第二阶段(1941年的整风运动到1945年的“七大”)

这一阶段,党的领导层普遍认同了毛泽东思想,然而王明“左”倾错误思想的根源并未消除,特别是王明标榜自己是“百分之百的布尔什维克”,打着马列主义的外衣,对广大党员干部还有很大的迷惑性。针对党内存在的主观主义、教条主义和宗派主义,从1941年到1945年,在党内进行了大规模的整风运动,用毛泽东思想来武装全党,实现了全党指导思想上的统一。

1941年整风运动开始后,中共中央就发布文件号召党员和干部学习毛泽东思想,学习的目的在于“使全体干部和党员认识和拥护毛泽东同志马列主义的思想方法……学习毛泽东同志的思想、理论与实际。”[8]75以此为开端到1942年期间,毛泽东又做了三篇著名的政治报告此后,分别是《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和《反对党八股》,开展了影响深远的整风运动。在中共六届七中全会上要求用“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更普遍地更深入地掌握干部、党员和人民群众。”[9]999从1949年解放社编写的《整风文献》来看,其中共选编了27篇文献,毛泽东的文章、演讲稿有8篇,刘少奇的2篇,陈云1篇,列宁、斯大林等理论家的经典著作7篇,其余9篇为中央关于整风运动的相关文件。由此可见,当时整风运动学习的主要内容就是毛泽东的理论。整风运动集中学习毛泽东的著作和讲话,纠正了各种错误的思想和作风,提高了全党的理论水平,促进了毛泽东思想在党内得到广泛传播,实现了党内思想上的统一,推进了毛泽东思想的大众化。

(三) 第三阶段(1945年中共“七大”召开到1948年党中央离开延安)

这一阶段,毛泽东思想被作为党的指导思想面向全党和人民群众展开大力宣传,从而使毛泽东思想不仅得到国内群众的认同,还得到国际的认同。

在中共“七大”会议上,毛泽东的理论观点被正式命名为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方针被写进了党章。刘少奇在《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提出,动员全体党员和干部学习毛泽东思想是当时的重要任务。各根据地响应“七大”号召纷纷展开毛泽东思想的学习活动,党的理论工作者相继在书刊报纸上发表文章,高度评价和宣传毛泽东思想,而这些书刊报纸也是宣传毛泽东思想的有力工具。党员干部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学习、讨论,军队战士在军事学习中间抽出时间统一学习毛泽东思想,全党全军的学习活动是规范而持久的,是联系实际工作和思想意识的深入学习。党员干部和军队战士还积极发动广大人民群众学习毛泽东思想,召开群众大会讲解传授、集市演讲等通俗易懂的多种方式展开学习,富有成效的在人民群众中树立了毛泽东思想的权威性,经过全面、持续的宣传教育,毛泽东思想在全党全军中得到高度认同,在人民群中获得了广泛的支持和拥护。

中国共产党在延安领导的中国革命斗争引起世界关注,多国记者、作家前来延安进行调查、采访,他们向世界报道了在延安的所见所闻,让世界各国了解了中国共产党,其中埃德加·斯诺和娜·路易斯·斯特朗分别出版了《红星照耀中国》和《中国人征服中国》两部著作,这两本书客观的介绍了毛泽东的思想理论,让西方人民了解了毛泽东思想,推动毛泽东思想走向了世界。

三、延安时期毛泽东思想大众化的基本特点

延安时期毛泽东思想的大众化主要表现出以下四个基本特点。

(一) 传播主体多层

延安时期毛泽东思想的传播主体主要有党的领导人、党内的理论工作者、知识分子和国际友人。

毛泽东思想形成后,党内仍然存在着“左”右倾错误思潮,周恩来、刘少奇、邓稼先、邓小平等党的领导人坚决支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与王明坚持教条主义的错误思想进行了坚决的斗争,促使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的形成,维护了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权威,也促进了党内领导干部对毛泽东思想的认同。

毛泽东思想的大众化与党内理论工作者的研究宣传工作密不可分,艾思奇、张如心、陈伯达、邓拓、吕振羽等思想家在毛泽东思想大众化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他们针对毛泽东思想做出了大量研究成果,通过报纸、书刊、著作向全社会宣传,批驳了国民党的错误论断,同时也扩大了毛泽东思想的影响力,向国民党统治区宣传了毛泽东思想的革命理论和主张,进一步促进了毛泽东思想的广泛传播。

延安时期的知识分子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他们在思想上经过了一个“大众化”到“化大众”的转变过程。或者可以说,在延安整风运动前,这些知识分子中大多数受到自身家庭、社会、教育的影响,还保留着小资产阶级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的认识存在局限性,经过整风运动,这些知识分子深入联系广大工农群众,认真学习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由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转化为无产阶级知识分子,由毛泽东思想的接受者变成了毛泽东思想的宣传者。[6]122他们以通俗化的群众语言创新了文艺宣传方式,编辑出版了《毛泽东论文集》《毛泽东抗战言论集》《毛泽东三大名著》等著作,1944年,晋察冀中央分局编辑出版了第一部《毛泽东选集》(共5卷)。延安知识分子群体对研究和宣传毛泽东思想都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延安时期的国际友人如埃德加·斯诺、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史沫特莱等对毛泽东思想向国外传播做出了突出贡献。

(二) 传播客体广泛

延安时期毛泽东思想的传播客体主要包括党内广大党员干部、解放区的广大群众、国统区的国民党左派和广大群众以及国外的华裔华侨。

1941年到1945年的延安整风运动,使党内广大党员干部普遍接受了毛泽东思想的教育,成为毛泽东思想的坚定信仰者。

1945年党的“七大”召开后,掀起了毛泽东思想的宣传高潮。国内出版了《毛泽东选集》的不同版本和宣传毛泽东思想的小册子,许多报刊也登载毛泽东思想的相关内容,党校用毛泽东著作作为教材,解放区以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毛泽东思想。

除了在解放区广泛宣传毛泽东思想之外,我们党还通过充分发挥统一战线组织的作用,向国统区的国民党左派和广大群众宣传毛泽东思想。李达、鲁迅、郭沫若、翦伯赞、胡绳、田汉、黄炎培、邹韬奋等,在国统区宣传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揭露国民党的独裁统治和内战阴谋[10]137。

我们党还动员海外中国知识分子向华裔华侨宣传毛泽东思想,邀请和接待国外记者、作家对延安的访问,通过他们向西方宣传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思想,促进毛泽东思想走向世界。

(三) 传播媒体多样

充分利用多种传播媒体也是延安时期毛泽东思想大众化的一个特点。除了充分利用报刊书籍、广播电台等传播媒体之外,我们党的理论宣传工作者还不断创新宣传手段,结合陕北地区的实际,将陕北传统的文艺形式如陕北民歌、喜剧、秧歌、话剧、快板、民间演唱等艺术形式与宣传毛泽东思想结合起来,开发利用了一些群众喜闻乐见的新的传播媒体。脍炙人口的红歌《东方红》《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咱们的领袖毛泽东》等很快传唱到大江南北。《兄妹开荒》等秧歌剧不断上演,得到了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这些接地气的传播媒体很容易引起广大群众思想上的共鸣,起到了理论宣传所不能起到的作用,促进了毛泽东思想的广泛传播。

(四) 传播环境复杂

延安时期毛泽东思想的传播环境是十分复杂的。

从党内来看。王明与毛泽东争夺领导权,其“左”倾思想的根源没有消除,对部分党员干部还有一定的迷惑性和影响力,另外党内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主观主义、教条主义和形式主义,不利于毛泽东思想的传播。我们党主要通过整风运动用毛泽东思想来统一全党。

从国内来看。在抗日战争初期,国民党内存在亲日派、亲英美派、“左”派和右派,存在“亡国论”与“速胜论”两种错误论调,前者使国人对抗战前途悲观失望,后者又使国人产生轻敌思想,二者都不利于抗战的顺利推进。1938年毛泽东作《论持久战》,批驳了“亡国”和“速胜”两种错误观点,提出了经过长期抗战中国必胜的论断,大大增强了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在抗战过程中,国共两党虽然实现了第二次合作,但摩擦仍然不断,意识形态领域的分歧和斗争仍然激烈。1943年蒋介石发表了《中国之命运》一文后,我们党组织理论工作者对蒋介石的“一个党、一个主义、一个领袖”的思想进行批驳,在理论上深刻地阐明了只有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才能救中国,解决了抗战胜利后“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在客观上也促进了毛泽东思想向国统区的传播。

从国际上来看。由于当时的国民党政府是中国的合法政府,无论美英还是苏联都采取了倾向支持国民党的政策,这些都阻碍了共产党的发展壮大,削弱了毛泽东思想的广泛传播,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央领导层主张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世界人民一起结成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建立抗日民主联合政府,与国民党一党专政的片面抗战路线形成鲜明对比,使共产党在国内和国际舆论中始终占据了道义上的领导地位,变被动为主动,逐渐得到了世界进步力量的支持,最终使毛泽东思想走向世界。

四、延安时期毛泽东思想大众化的现实启示

延安时期毛泽东思想实现大众化的过程是毛泽东的正确思想主张与各种错误思潮不断进行斗争的过程,是由不成熟走向成熟的过程,是由不被群众理解到被广大群众所接受的过程,是由国内走向世界的过程。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也正在形成和完善的过程中,借鉴延安时期毛泽东思想大众化的历史经验,对于学习和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促进其大众化也有重要的现实启示。

(一) 理论创新是关键

中国共产党在早期的中国革命斗争过程中几经挫折,主要原因是没有把马克思主义原理方法同中国的具体国情结合起来。毛泽东思想实现了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特殊的革命形势相结合,它的科学性和先进性是被革命实践证明的,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灵活运用,它冲破了党内教条主义等错误思想的束缚,是我们党理论创新的重要成果。理论正确才能说服人。毛泽东思想最終能够实现大众化,根本还是在于其理论的正确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出了符合当今时代发展要求的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新思想,是我们党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的重要理论成果,在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也必将被越来越多的党员干部所理解和掌握。

(二) 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队伍是保障

在延安时期,广大人民群众能够逐渐接受毛泽东思想,党内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和知识分子群体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他们向大众深刻解读了毛泽东思想,分析了毛泽东思想的理论内涵,有助于广泛而深刻的宣传毛泽东思想,为毛泽东思想的大众化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如张如心把毛泽东思想归纳为四个方面:第一是中国社会性质和民族民主革命的性质问题;第二是统一战线问题;第三是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政权问题,第四是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问题。邓拓把毛泽东思想概括为思想方法论、政治理论或政治路线、军事理论或军事路线三部分。[8]183他们的理论研究为构建毛泽东思想体系奠定了理论基础。今天宣传习近平新時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也要组建一支政治素质过硬、理论水平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队伍,培养一大批信念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充分发挥他们的专业特长,深入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内涵,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三)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是根本立场

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决定了我们党要始终坚持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群众路线。毛泽东思想具有鲜明的群众立场,《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在1944年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也是党的宗旨的集中体现。毛泽东思想不仅闪耀着真理的光芒,更体现出为人民服务的群众情怀。只有人民才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改革发展的推动者。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领导集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时刻关心百姓疾苦,大力推进扶贫工作,积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实现我们党的奋斗目标宵衣旰食,把改善民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发展的根本目标,体现了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决定了我们党要贯彻落实共产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四) 利用好多媒体是基本途径

延安时期毛泽东思想大众化的过程中,不仅充分利用了报刊书籍、广播电台等传统传播媒体,还开发利用了陕北民歌、秧歌剧、话剧、木版画等民间艺术形式,创作了一批优秀的红色歌曲和红色歌舞剧,满足了老百姓的精神文化需求,得到了广大群众的真心喜爱,大大促进了毛泽东思想的广泛传播。今天学习和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除了利用好党报、书籍、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外,特别注意要利用好微信、微博、QQ、社区论坛等网络新媒体,根据广大青年的心理特点,设计出主题鲜明的红色文化网站,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充分利用好互联网这个舆论平台,大力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五) 掌握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权是工作重点

延安时期,共产党和国民党的抗战路线、建国方案、指导思想都有很大不同,国共两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仍然十分激烈,但共产党能把握时代发展的主题,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把毛泽东思想作为指导思想,在道义上牢牢把握社会舆论的主导权,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和国际友人的支持。今天在全社会广泛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警惕西方意识形态的挑战,争取网络话语的主导权,掌握意识形态的领导权,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加强网上舆论引导,抵御西方意识形态的侵蚀,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奏起更加响亮的主旋律,让这面精神旗帜高高飘扬。

[参考文献]

[1]郭德宏.王明年谱[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2]解放社.整风文献[M].上海:新华书店,1949.

[3]王稼祥.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民族解放的道路[N].解放日报,1943-07-08.

[4]徐则浩.王稼祥年谱[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

[5]蒋中正.中国之命运[M].重庆:正中书局,1943.

[6]肖华平.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4.

[7]焦金波.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2.

[8]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第14册)[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

[9]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0]郭德钦.延安时期知识分子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2.

[11]桑业明,王怡玮.论毛泽东社会矛盾理论和新时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5):65-72.

[12]霍雪辉,石海泉,陈绍松.试析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的当代价值及历史局限[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4):5-8.

[责任编辑]王立国

猜你喜欢
现实启示延安时期
列宁从严治党的思想实践及其现实启示
解析延安时期冼星海的音乐创作
东北抗联精神对我军改革强军实践的现实启示
继承与超越:革命时期党的政治纪律建设给新时期带来的现实启示
浅析延安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渗透
《整顿党的作风》与党的作风建设
毛泽东在延安时期的体育思想
延安时期党廉政建设的基本经验
延安时期体育形式的探索与传承研究
简论韩非子的政治思想及其现实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