蔺丽辉
摘 要:词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学好语文,提高自身写作能力的重要基础。然而目前教学中,小学生对词汇的理解和掌握存在明显问题。首先分析当前教学中的问题,进而从三方面阐述了促进教学的具体策略,以促进语文词汇教学的顺利推进。
关键词:小学语文;词汇教学;词汇量
新课改背景下,语文词汇教学方法应不断创新,要以提高学生对词汇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为目标,帮助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词汇量。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鼓励学生主动积累词汇,通过词汇学习逐渐积累写作素材,从而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
一、当前词汇教学中的问题
目前的语文词汇教学中,教师注重提高学生的词汇量,但学生的词汇理解能力却并不强,不能准确理解词汇的含义。比如在布置作业时,教师要求学生给每个字组两个词,学生想不到准确的词语就会想到用手机查词的办法,虽然完成了作业,但是学生却并不理解词的含义。由于教学时间有限,教师很难同时保障词汇教学的数量和质量,部分教师往往更重视对数量的要求,却疏忽了引导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深入分析词语的含义。由于不理解词义,学生虽然记住了词语却不会应用,使学习陷入误区。为解决当前教学中“重量轻质”的问题,教师应钻研有效的教学策略,做到鼓励学生主动探索,给予学生充分的实践机会,逐步改善教学效果。
二、开展语文词汇教学的具体策略
(一)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促进学生理解
为了促进学生对词汇含义的理解,教师应尽量选择生动的教学手法,使学生能真切感受到具体的场景,让学生掌握准确的词语应用技巧。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合理创设情境,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也可以采用描述生活场景和让学生角色扮演的方式开展教学,总之就是要让学生从多角度准确理解词语含义。比如在教学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卖火柴的小女孩》时,教师让学生理解“蜷缩”这个词的含义,可以给学生播放一段动画短片。让学生理解小女孩所处的环境,以此加深学生对词汇含义的印象。当学生们看到动画片中的小女孩衣衫褴褛,光着脚走在冬天的街道上时,学生就能准确理解“蜷缩”的含义。教师启发学生思考,冬天来临时走在户外是不是很冷?这时候你会怎么御寒呢?学生会做出瑟瑟发抖,缩着脖子和双手、弯着腰的动作。教师就可以告诉学生,这样的形态就是“蜷缩”。通过创设情境,学生能准确理解词的含义,也能感悟到要在什么情况下使用这个词语。因此,教学一些抽象的词语时教师要尽量创设适宜情境,使学生先体会后理解,从而牢牢地掌握知识[1]。
(二)结合课文精讲多练,培养学生应用能力
教师应结合课文内容剖析词语,使学生准确感受到课文描述的场景,能理解词汇的内在含义。学生只有对词汇有所了解才能活学活用,在新的场景中正确应用词汇。比如教学三年级上册《听听,秋的声音》时,教师可以把这一课的重要词汇给学生进行展示,并结合多媒体视频展示具体的场景,让学生体会每个词汇代表的含义。通过多媒体展示和教师解说,学生能理解“秋高气爽”和“秋风习习”之间的微妙差别,懂得在合适的场景应用正确的词汇。词汇教学的目的不在于记忆而是要使学生提高应用能力,让学生在培养良好语感和词汇量的基础上实现灵活运用,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写作能力得到发展。因此,要重视对教学内容的“精讲”,也要安排对应的练习,帮助学生夯实基础知识。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和词语造出新的句子,比如:秋天的田野里果实累累,到处都弥漫着粮食的香气。结合课文对词汇进行细致分析有助于学生理解词汇的含义,让学生多练习、多思考能帮助学生打开思路,在写作时有更好的素材[2]。
(三)培养良好学习习惯,提高学生词汇量
学生的词汇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必须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才能在应用时准确把握。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要求学生在阅读的同时记录好词好句,逐渐提高学生的词汇量。结合每一课的教学内容,可以灵活布置积累任务。比如在教学《一块奶酪》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分类总结词语,把形容动作、声音和叫喊的词语进行一一总结。学生在总结的过程中会逐漸积累词汇,在写作时就能马上想到自己记录的词语,能使作文更生动。学生的学习习惯离不开教师的支持,教师要对学生的词汇积累行为进行鼓励和表扬,促使学生在学习时更专注,把好的习惯一直延续。学生养成词汇积累的习惯后,教师要督促学生经常复习,将所学的内容真正转化为自己的知识。通过长期的积累和复习,学生的词汇量会有效提升,最终由量变形成质变,使语文素养得以提升。
综上所述,词汇教学必须做到灵活创新,要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会应用。教师要积极思考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快速掌握词汇的含义,并做到熟练运用,从而夯实学生的语文基础,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谭桂兰.小学语文词语教学方法略谈[J].祖国,2017(23):199.
[2]简显会.小学语文成语教学方法初探[J].好家长,2017(2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