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主动性的路径探索

2020-11-16 06:55周永生
新课程·上旬 2020年20期
关键词:主动性主体性小学数学

周永生

摘 要:传统数学教学方式中,存在重学生认知教学,轻学生诉求与兴趣培养的问题,这种自上而下的单向的知识传递过程,不仅不利于教学效率的提升,也不利于小学生抽象思维的培养。因此,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唤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培养逻辑思维、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小学数学;主体性;主动性

目前,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与主动性的方法已经成为小学教育中日益受到关注的一个问题。小学阶段作为学生认识与理解世界的初级阶段,教师应该成为沟通学生世界与成人世界的桥梁,通过一种自然的方法将学校与真实世界联系起来,而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播知识。

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因为它不仅仅是通过语言来实现的,教学过程存在于教师的每一个行为及其所传达的情感和态度中。同样,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过程也不是简单地运用大脑吸收知识的过程,而是在交流中、在与他人的互动中实现的,会受到环境、关系的影响。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由于数学相较于小学阶段的其他课程来说需要不同的思维方式,故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实现课程目标,就更加需要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诱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需求,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一、提升课本知识的社会相关性,锻炼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顺应师生关系的转变、适时调整教师角色定位。这意味着教师在课堂中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兴趣与需求,以教材为基础,让学生能够通过课堂学习获得实际的生活能力。

1.要善于从生活中发现学习需求

雖然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但是,当数学问题与学生实际生活背景相关时,教师就可以设置与问题相关的实际模型,帮助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对问题进行观察与思考,鼓励学生用课堂中学到的内容去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例如,在百分率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简单介绍利息的相关知识后留给学生一个问题,“如果让你把自己的压岁钱存入银行,你会选择哪种方式?”提出问题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双休日的时候去银行存一笔钱,让学生直接去了解本金、利息、利率的关系,存期长短与利率的关系。在实际调查中,一些学生会发现不同存款方式下的利率水平不同,进而会引起他们进一步思考,“哪种存款方式的利息更高?”或者“我更适合哪种存款方式?”

2.要让知识回归生活,实现知识的实际应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让学生相信:在课堂中学习的知识可以在生活中发挥作用。对此,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模拟生活实践,让学生在真实场景和实际需求中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例如,在加减法的学习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进度与学生实际,用一节课的时间举办一次班级“跳蚤市场”,让学生把自己的闲置物品带到教室、定好价格,进行简单的物物交易。在这一过程中,可以相互询问价格,也可以讨价还价。通过这种对市场活动的简单模拟,不仅增添了课堂的趣味性,也增加了学生的社会经验,教学效果要优于单纯的知识传播式教学。

培养学生用数学方法和数学思维来感知实际生活,就必须兼顾课堂内外、兼顾直接学习与间接学习两种途径,让数学教学具化为生活实际,让生活经验抽象为数学知识,通过生动活泼的数学学习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真正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

二、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开展数学教学,鼓励组内讨论与组间交流,不仅可以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学习积极性。

1.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明确学习要点

小组合作是为了更好地就某一问题进行讨论与交流,因此在问题的选择上要有开放性,问题描述时要有具体性,这样才能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习主动性。

2.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确定合理小组人数,科学分组

小组规模要让每个成员都有充分表达自己意见以及进行交流的机会,成员选择也要能够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优点,在相互学习中实现问题的解答。

3.把握学习方式,鼓励在合作研究中获取答案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是主体,教师的主要作用则是调控。当小组合作出现困难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原因与解决问题;当小组讨论偏离主题时,教师要及时制止;当小组成员产生矛盾时,教师要帮忙调节。对学生而言,他们的主要任务则是各抒己见、各尽其责。前者意味着每个成员都有发表自己的意见与理解,让小组从信息共享中受益;后者则要求每个成员对自己承担的工作负责。通过让每个成员有事可做、有话可说,小组就能够在交流中寻找问题的答案,在合作中让任务顺利完成。

4.及时进行结果评价

通过教师对小组的评价,以及小组内成员间的互评,及时发现与总结小组学习中经验与问题,促进日后合作的顺利展开。

三、充分利用多媒体,提升数学教学的直观性

小学数学相较于其他课程,需要一定的抽象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这使得一些学生难以充分理解与掌握数学知识,对于这些较难的知识点,教师可以利用图片、视频等形象生动的多媒体工具,将抽象的知识用具象的图像表达出来,深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主动思考。例如,在教学长方体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各种不同摆放位置的长方体物品,通过直观感受加深学生的空间感知能力,让他们认识到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图形也不相同,进而真正掌握多面体图形的内涵,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徐斌艳.数学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2]罗洪琼.略论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J].中文信息,2016.

猜你喜欢
主动性主体性小学数学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初探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
如何实现小学语文预学的实效性
网络直播下身体在场的冷思考
论“教学留白”在语文教学中的巧妙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