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小班化教学的有效途径

2020-11-16 06:55孙小兵
新课程·上旬 2020年20期
关键词:传统模式小班化教学实施途径

摘 要:小班化教学作为新型教学形式,在农村地区推行有助于提升教学水平、促进教育公平发展。尤其是近些年我国城镇化建设速度加快,部分农村小学生源数量减少,为推行小班化提供了条件,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直接影响到小班化教学形式的推行。分析了农村小学推行小班化形式的重要性,总结出农村小学小班化存在的问题,联系教学实践给出具体的完善措施,切实发挥小班化形式的作用。

关键词:小班化教学;传统模式;实施途径

小班化教学最显著特点,就是班级规模小、学生人数少,但最主要的是小班化教学强调尊重学生主体性,深入挖掘学生潜能,促进学生长远发展。小班化模式下教师可以关注到每一位学生,方便开展各类教学策略,最大限度地实现教育公平,并满足个性化发展需求。这就需要农村小学教师深入研究小班化教学模式,与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切实发挥小班化模式的优势。本文就此展开论述。

一、农村小学推行小班化教学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计划生育政策导致人口出生率不断下降,以及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教育资源也在不断丰富和完善,推进小班制教学也是一种必然。尤其是我国城市化建设速度加快,大量农村地区人口带着子女流向城市,使得各地农村地区生源萎缩,尤其是偏远山区,生源减少尤为突出,甚至部分班级人数达不到10人,在这种形势下研究“小班化教学”已成为现实课题。小班化教学优势与特点大于传统大班额教学。

“小班化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活动组织形式,相应减少班级内部的学生人数,缩减班级容量,使得传统大班额变成小班化,更能体现出“以生为本”的素质教育理念,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也能凸显教师的作用,实现“双主体”教学活动。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素养,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性,培养学生个性与特长,使得小学生逐步形成健康人格。随着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人口向外转移,使得农村地区入学儿童逐年减少,从客观上让小班教学在我国农村小学中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但是农村小学在师资配备、教学理念以及管理模式等方面相对落后,会在教学中产生一些问题。必须针对这些问题采取措施,提升农村小学教学质量。

二、农村小学小班化教学问题与成因

(一)问题分析

学校教职人员数量是依据学生总数而定的,大多數农村小学现实是班级多学生数量少,课时较多,而现实情况就是每位老师的课时量增加,教学任务量加重,一位教师平均负责好几科的教学工作。教师教的科目多,自然会课时数增加,教师精力不够就会疲于应付,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小班制教学背景下学生数量减少,使得可以交流对象减少,交际面变得狭窄,直接影响到学习效率,不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语文课堂上学生学习水平参差不齐,学生数量少,则意味着无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无法形成学习竞争氛围。此外,交流减少不利于落实素质教育。

“小班制”背景下学生数量减少,教师可以更好地关注每一位学生,这意味着班级管理力度增加。但农村地区大多为留守儿童,这些孩子心智不成熟,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喜欢和教师作对,使得班级管理陷入尴尬境地,不利于班级管理质量的提升。面对四五十人的大班,教师想一个个地管也不可能管过来,而面对二十几个人的小班,要管住他们就简单多了,就是说小班化教育给教师严管学生提供了更多的精力和时间,不论在课堂内还是课堂外,有些老师就会管好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中有时会过分地管学生,使学生自由度和灵活性受到影响,对于有些学生管得过严,反而会出现一些问题。

(二)问题成因

1.教育经费不足,软硬件设施的不足

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我国教育取向呈现出单一化与统一化的情况。虽然近些年我国政府不断加大对农村小学教育经费的投入力度,但相比于实际需求显得有些杯水车薪,仅能满足农村小学基本开销,无法实现推动农村小学发展的目的。此外,农村小学教师整体学历水平偏低,非师范专业出身教师比例较大、教师年龄结构偏大,尤其是缺少专业教师与优质教师。

农村小学教育经费不足、教学条件低劣、师资力量薄弱,这些问题的存在限制了农村小学教育事业的发展,不利于农村小学“小班化教学”模式的开展。

2.教师自身问题,面临繁重教学任务

部分农村小学教学点班级内学生人数偏少,其中大部分学生都是留守儿童,普遍存在性格内向、沉默寡言等特点,也会对教师教学热情与积极性产生影响,限制了小班化教学效果的提升。另外,部分教师不能正确理解小班化教学特点,觉得小班化就是提高与学生的互动频率,其他如教学评价、教学方式等并未发生变化。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教师缺少“小班化教学”意识,实际中依然延续大班教学方法。

农村小学教师本应该有着较高的职业成就感,他们是农村地区文化知识的精英代表,但实际情况却是农村小学教师更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感,主要因为他们社会地位不断下降。同时,农村小学教师几乎都要承担一门主科,兼任至少一门副科,造成教师一周课程量远超过8节;加上小学教学过程中存在严重老龄化情况,一些教师的身体状况无法支撑较长时间的授课。繁重的教学任务加强了农村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感,出现敷衍、冷漠等现象,这对于小学教育百害而无一利。

3.学生自身问题,严重缺失家庭教育

当前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存在严重的人口“老龄化”与“空心化”情况,各地区以中年女性与老年人为主。从中可以判断出,大多滞留在农村的人口文化水平不高、健康状况不理想。农村家长教育方式以简单粗暴为主,看重应试教育带来的经济利益,并以成绩为衡量教育成败的基础,忽视培养学生思想品德与智力发展。

实践调查分析,农村小学生中大部分为留守儿童,他们成长过程中缺少父母陪伴与教育。同时,留守儿童监护人普遍存在文化水平低、严重老龄化等问题,造成教育过程中对学校依赖过度。同时,留守儿童父母亲的文化程度以小学至高中为主,职业多为农民、工人,家庭收入偏低,意味着农村家长教育能力与教育资本局限性较大,也表明留守儿童严重缺乏家庭教育。

三、农村小学提升小班化教学质量的措施

(一)打破传统模式,发挥表扬激趣作用

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习惯板着脸授课,想要维持自己在学生心目中严厉教师的形象,但这种情况会造成学生对教师产生恐惧感与陌生感,不愿意和教师交流。微笑面对学生,本身就是自信的表现,觉得自身魅力可以征服学生。教师要想在课堂上营造欢悦、轻松的氛围,就需要利用自身欢快情绪感染学生,使得学生喜欢上语文课堂。

同时,教师要细心关注学生,对他们取得的一点进步都要不吝夸奖。教师赞扬、小小奖品,都是促使学生走向成功的力量来源。教师选择合适的表扬方法:语言夸奖:你说得真棒!你的想法真好!等,亲切动作:拍肩膀、点点头等。这种合适的赞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并活跃课堂氛围,大幅度提升学生学习质量。教学时教师要赞赏学生知识掌握能力提高、赞赏学生掌握优良学习方法、赞赏学生积极表现等。通过这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奠定良好课堂氛围建立的基础。

(二)提升教师地位,增加教师职业自豪感

农村小學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并提高自身职业素养,不断进行自我技能的提升,开展“小班化”教学理论和技能实践,让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做到胸有成竹,将所有教学活动安排得游刃有余。同时,教师需要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优化和整合,尽可能将时间和精力均等分安排给每一位需要帮助和引导的学生,而且给予留守儿童提供足够的关怀和帮助,确保所有学生都能得到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

另外,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给予学生足够的鼓励和引导。同时根据每个学生实际情况,给予不同程度的期望,积极寻找和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加强对学生正面评价的机会和频率,例如对学生进行语言鼓励、眼神鼓励等。尤其在面对农村留守儿童时,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教师需要多给予他们一些关怀和关注,了解他们实际需求,帮助他们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对待学习与生活,帮助他们建立对学习和生活的激情和信心。

最后,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为学生构建一个积极、良好的班级学习氛围,通过教学氛围的影响和推动,确保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教”与“学”的双向达标。另外,教师在与学生交流时,一定要对学生进行充分尊重,让学生意识并体会到教师对自己的重视和认可,从而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体会到重视感和认同感。如此师生间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才能形成“你来我往”的双向交流行为,才能确保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发挥家长作用,增加亲子类活动

结合农村地区特点开展亲子农场活动。亲子农场不仅是学生与家长拉近亲子关系的劳动场所,更是学生学习、成长的乐园,它属于一个户外型大课堂,在这里学生除了劳动之外,还会认识到更多的植物,获取更多的知识与常识,比如植物的品种、名称、颜色、外形、播种季节和收获时间、生长特性等。还可以通过亲手种植、浇灌、除草、施肥、采摘等更加深刻、全面地了解植物的整个生长习性和过程。利用亲子农场开展教学活动,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及其父母选择在植物的播种季节、生长季节或者收获季节等,一起进入农场参观,让家长和学生一起来观察和了解各种植物的生长特点、习性,通过自己亲身观察、触摸、品尝等直观感受,加强学生对植物的认识和了解。

在经过初步科普教育之后,学生对于农场及农场中的种植物都有了一定的了解,这时为检验学生学习成果,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题目为“农场寻宝”的游戏。游戏的具体内容为:教师提前制作好植物标识牌,在每个牌子上记录一种植物的图片和特性(可以带有拼音标识),然后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随意选取三十个标牌(在每个标牌右下角写上自己的小组代号,便于后期教师核对其寻找的准确性),在农场中寻找相关植物,并将标牌插入相应植物种植区域,完成得最快、正确率最高的小组获胜。

总之,农村小班化教学作为新的模式,有助于改善农村学校师资力量不足的情况,全面落实新课改的要求。小班制教学符合时代的要求,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新方向,同时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充分按照小班教学,使教育精致化,使每一个学生真正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明杰.农村小学高年级小班化数学应用题有效教学之我见[J].学周刊,2019(2):74-75.

[2]华小菊,张启树.当前农村小学小班化教学:优势、困境及对策[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8(8):155-156.

[3]陆冲,李小鹰.农村小学小班化教学问题研究:基于重庆市黔江区S小学的个案研究[J].传播力研究,2017,1(7):197-198.

注:本文系2018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农村小学小班化教学模式教师教学行为转变的策略研究》阶段成果之一,课题立项号GS[2018]GHB0905。

作者简介:孙小兵(1980.12—),男,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人,在通渭县平襄镇明德小学任教,一级教师,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

猜你喜欢
传统模式小班化教学实施途径
传统节日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实施初探
工程制图小班化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探究体育教学方法实施及创新
创新教育督导方式 推动学校内涵式发展
以非课程教育培养大学生学业规划能力的研究
从课外活动视角探讨英语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